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850015)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吕俊彪王敏谭亚军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边境
  • 1篇第三只手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表征
  • 1篇他者
  • 1篇族群关系
  • 1篇族群认同
  • 1篇维系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传承
  • 1篇习俗
  • 1篇礼物
  • 1篇民族
  • 1篇民族经济
  • 1篇民族经济发展
  • 1篇那文化
  • 1篇京族
  • 1篇经济发展
  • 1篇经济理性
  • 1篇还俗

机构

  • 6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6篇吕俊彪
  • 1篇王敏
  • 1篇谭亚军

传媒

  • 2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民族艺术
  • 1篇思想战线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族群关系与桂越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被引量:1
2015年
桂越边境地区聚居着壮、汉、瑶、彝、京等众多民族群体,这些民族群体支系繁多、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繁杂多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国家制度的建立以及一系列民族政策的实施,该地区的各个民族群体逐渐由自然的人群聚落演变为有着特殊利益诉求的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体,而当地的族群关系,也开始受到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因素的深刻影响。由于族群认同、生计方式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当地各民族群体之间缺乏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地方经济发展亦由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文章认为,在"滞后"的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象之下,是桂越边境地区"欠发达"的族群关系。
吕俊彪
关键词:族群关系民族经济发展
“他者”的自我维系:京族人的族群认同及其变迁被引量:8
2014年
聚居在中越边境线附近地区的京族人,长期以来由于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弱势地位而以一种"他者"的身份生活在地方社会的边缘地带。20世纪50年代以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一系列民族优惠政策的实施以及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京族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过,被认为已经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的京族人,仍然不断运用各种社会文化资源来强化族群认同,以维持其"他者"地位。其不仅凝结了当地人深厚的根基性情结,同时也是其在社会资源博弈上的一种策略性安排。
吕俊彪
关键词:京族族群认同
从“与民同庆”到“还俗于民”——以京族哈节为例被引量:8
2013年
在京族哈节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经历了从"与民同庆"到"还俗于民"的转变。无论行政权力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如何重要,都不能忽视民间力量的实存意义。只有当文化主体可以主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方向之时,其传承和保护才有可能获得恒久的动力源泉。
吕俊彪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那”文化的社会表征及其传承的时代困境被引量:3
2013年
在我国华南、西南以及东南亚地区,分布着众多以"那"(或"纳")字命名的村寨,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那"地名圈。生活在"那"地名圈的族群,以壮侗语族诸民族为主体。这些族群在语言上有着自成一体的稻作农业词汇,在经济上形成了以"那"为本的生计方式,其传统社会组织与"那"紧密相依,风俗习俗因"那"而生,而其祈"那"生息的民间信仰,则蕴含了当地人对天、地、人和谐共处的热切期待。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急剧推进,越来越多新生代居民向城市迁移并视城市生活为其追逐的终极目标,"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吕俊彪兰天术
关键词:城市化文化传承
“第三只手”:一个边贸市场的民间权威及其成长被引量:1
2015年
中、越、老边境线附近的滇村"三号街"是当地人自发形成的边境贸易市场,经由传统社会生活方式所确立的民间权威,是维系"三号街"市场运行的重要力量。在传统的乡村社会,无论行政权力还是市场本身,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建构稳固的经济体系并维持其运行,而民间权威在地方社会的经济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吕俊彪谭亚军
关键词:边境贸易
在“礼”与“理”之间:一个大板瑶村寨的“借猪”习俗被引量:2
2013年
盛大的婚嫁庆典,是广西防城港市一个大板瑶村寨社会关系再生产的重要平台。为了缓解庞大的婚嫁消费开支与有限的家庭经济收入之间的紧张关系,不少当地人往往通过"借"来筹措婚嫁庆典所需的各种物资。"借猪"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食物筹措方式。在传统的大板瑶社会当中,当地人家饲养生猪大多出于"借"的缘故而非"卖"的考虑。然而,作为一种礼俗的"借猪",同时也潜藏着大板瑶人在经济上的诸多考量,并由此形塑了其独具一格的社会生存策略。
吕俊彪王敏
关键词:经济理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