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829)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游思维丛锐徐晖赵睿刁金美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地西泮
  • 1篇行为学
  • 1篇行为学特征
  • 1篇性疾病
  • 1篇神经病
  • 1篇神经病理
  • 1篇神经病理性
  • 1篇神经病理性疼...
  • 1篇神经根
  • 1篇神经根撕脱
  • 1篇神经节
  • 1篇神经节细胞
  • 1篇神经切断
  • 1篇视神经
  • 1篇视神经切断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神经
  • 1篇视网膜神经节
  • 1篇视网膜神经节...

机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游思维
  • 1篇王焱冰
  • 1篇张航
  • 1篇刁金美
  • 1篇刘玲
  • 1篇赵睿
  • 1篇徐晖
  • 1篇武明媚
  • 1篇王东辉
  • 1篇丛锐
  • 1篇王璇
  • 1篇王婷婷

传媒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融合蛋白的表达与功能鉴定
2012年
目的:构建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hBAFF)的真核表达质粒,表达具有生物学功能的Fc-hBAFF融合蛋白。方法:PCR扩增hbaff胞外区编码基因,加入HA信号肽与hIgG1 Fc后,连入pTT3真核表达载体,采用磷酸钙法转染293T细胞。培养上清经蛋白G纯化后,SDS-PAGE与Westernblot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Fc-hBAFF对人B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pTT3-HA-hIgG1 Fc-hBAFF融合表达质粒,体外大量表达纯化的Fc-hBAFF蛋白经SDS-PAGE与Western blot鉴定正确,并发现Fc-hBAFF蛋白对人外周血B细胞有明显促增殖作用。同时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射的方式证实该质粒能在体内持续表达7 d。结论:体外表达并获得了具有生物学功能的Fc-hBAFF融合蛋白。
王婷婷王焱冰游思维王璇王东辉
关键词: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
臂丛神经下干不同损伤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后足的痛行为学特征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颈胸椎前路和后路臂丛神经下干切断伤与根性撕脱伤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术侧后足的痛行为学特征。方法18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接受右侧前路下干切断、前路及后路下干根性撕脱手术(每组6只),另外6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臂丛损伤术前及术后3、7、14和28d,检测大鼠术侧后足的机械痛缩足阈值、冷刺激诱发痛评分及热刺激缩足潜伏期。结果对照组与3个损伤组之间术前三项痛行为学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前路切断伤组冷刺激诱发痛评分明显增高(P〈0.01),机械痛缩足阈值及热刺激缩足潜伏期则无明显变化;前路及后路撕脱伤组术后各时间点机械痛缩足阈值均显著降低(P〈0.01),冷刺激诱发痛评分均明显增高(P〈0.01),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则无显著变化。与切断伤组相比,两撕脱伤组术后各时间点热刺激缩足潜伏期则无显著差异,而后足机械痛缩足阈值均显著降低(P〈0.05),冷刺激诱发痛评分亦显著增高(P〈0.01),这种痛行为学的变化可持续至28d(最长观察期);两撕脱伤组间各痛行为学指标的差异元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前、后入路臂丛下干根性撕脱伤均可作为理想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而臂丛下干切断伤因致痛效果较差则不宜用作神经病理性痛模型。
丛锐刁金美徐晖赵睿张航游思维
关键词:臂丛神经根撕脱神经病理性疼痛
地西泮对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地西泮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取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平均分为2组,麻醉后于眶内距视神经根部1.5 mm处切断左侧视神经,眶侧残端留置浸有荧光金的明胶海绵以逆行标记RGC。术前30 min及术后每天腹腔注射地西泮(地西泮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 d、7 d及14 d各处死6只大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将另外24只大鼠平均随机分为2组,每天腹腔注射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阻断剂荷苞牡丹碱(荷苞牡丹碱组)和荷苞牡丹碱+地西泮(联合应用组)以探讨地西泮的神经保护机制,2组在动物存活2 d及7 d后分别处死6只大鼠。动物处死后视网膜平铺,计数每只动物荧光金标记的存活RGC并得出存活RGC的平均密度。比较各组RGC密度。结果地西泮组视神经切断后7 d RGC平均密度(1 730±75)mm-2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RGC密度(1 095±94)mm-2。在此时间点,联合应用组RGC密度(1 120±63)mm-2明显低于地西泮组,而荷苞牡丹碱组与对照组RGC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地西泮对RGC的保护作用可被荷苞牡丹碱拮抗。结论地西泮可通过激活GABAA受体的途径在大鼠视神经切断后7 d促进RGC的存活。
刘玲武明媚游思维
关键词:地西泮视神经切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