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30642)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余丹侯丹肖婷婷周治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活化
  • 2篇血小板活化因...
  • 2篇血性
  • 2篇亚低温
  • 2篇亚低温治疗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2篇活化
  • 2篇活化因子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选择素
  • 1篇血清
  • 1篇血小板第四因...
  • 1篇血小板活化指...
  • 1篇血小板膜
  • 1篇血小板膜糖蛋...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篇余丹
  • 2篇侯丹
  • 1篇周治平
  • 1篇肖婷婷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PAF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意义及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规治疗组,亚低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仪治疗48h,并在治疗前及治疗48h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PAF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PAF活性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h后,亚低温治疗组的PAF的活性(151.9±10.8),NIHSS评分(24.0±4.8),分别低于常规治疗组的(163.7±12.8)和(29.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贴敷式局部亚低温治疗能促进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其脑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亚低温影响PAF活性。
侯丹余丹
关键词:脑梗死血小板活化因子神经功能评分
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探讨被引量:13
2013年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2/3。缺血性脑卒中目前仍缺乏确切的治疗手段,由于其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仅有不到5%的患者可以实施超早期溶栓治疗,因此,寻求新的脑保护措施是必要的。亚低温治疗是目前较为可靠、安全的一种脑保护措施,被广泛用于脑外伤、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体外循环、脊髓损伤、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中。
肖婷婷余丹
关键词:脑缺血卒中细胞凋亡自由基
血小板活化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被引量:9
2012年
血小板活化包括血小板形态的改变、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成分的释放。近年来发现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第4因子、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可溶性P选择素等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在血栓形成、缺血性脑卒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指标物可引导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预后情况及治疗反应。监测血小板活化指标物可辅助于抗栓治疗,预测预后。
侯丹周治平余丹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第四因子P选择素缺血性脑卒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