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790)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陶勇生张祖新郑用琏杨伟峰王荣纳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玉米
  • 1篇代谢途径
  • 1篇导入系
  • 1篇玉米胚
  • 1篇突变体
  • 1篇位点
  • 1篇粒重
  • 1篇基因
  • 1篇百粒重
  • 1篇PPR
  • 1篇QTL定位
  • 1篇QTL鉴定
  • 1篇ZEA
  • 1篇插入位点

机构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陶勇生
  • 2篇郑用琏
  • 2篇王荣纳
  • 2篇张祖新
  • 2篇杨伟峰
  • 1篇曹晓良
  • 1篇高友军
  • 1篇王婷婷
  • 1篇陈景堂
  • 1篇翟立红
  • 1篇詹晶晶
  • 1篇苏旭
  • 1篇李娟
  • 1篇李映辉
  • 1篇冯静

传媒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Mutator转座子介导的玉米胚大小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2013年
玉米胚大小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本研究以Mutator(Mu)转座子诱变的M5和BC2F2群体为材料,采用数码成像和Photoshop软件相结合的方法测定胚大小,计算胚面积与籽粒面积;以胚面积和籽粒面积的比值(SST)作为胚性状评价标准,对M5和BC2F2诱变材料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2种世代的诱变群体中共获得了8个胚大小突变体;用MuTail-PCR方法分析突变体材料Mu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获得了Mu因子真实性插入的2个靶位点;经Blastn功能分析,该2个靶位点可能与编码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和一种泛素连接酶有关。这些突变体为进一步克隆控制胚大小的基因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王荣纳李映辉杨伟峰陶勇生
关键词:突变体
Mutator诱导的玉米白化突变体插入位点的遗传分析及代谢途径的构建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利用Mutator(Mu)诱变群体获得、验证叶色白化突变体的Mu因子插入位点;解析玉米叶色变异相关基因及其代谢网络。【方法】以含有活性MuDR转座子的W22∷Mu为父本,与玉米自交系综31(Z31)杂交产生的M2和M3家系群体为材料,经表型性状的遗传分析和Mu插入位点的分离获得白化突变体,经生物信息学方法解析白化突变体产生的相关基因,同时构建产生白化突变代谢网络。【结果】对870个M2家系的16000余单株和M3种植的36个家系近700单株进行考察,获得了遗传稳定的白化突变体41株。经Mu-TAIL-PCR分析获得35条Mu因子插入序列;对靶位点序列分析,获得的14个靶位点可能与叶绿素合成及光合作用有关;利用其中6个靶位点构建了5条玉米叶色突变产生白化的叶绿素代谢网络途径。【结论】初步证实了Mu转座子插入的27个靶位点与叶色白化突变体的关联;建立了6个靶位点的玉米叶色突变产生白化的叶绿素代谢网络途径。
王婷婷翟立红苏旭冯静李娟高友军陶勇生张祖新郑用琏
基于掖478导入系的玉米百粒重QTL鉴定被引量:6
2015年
玉米百粒重是产量性状的主要组成因子,对其控制位点进行QTL鉴定或基因克隆,将有益于其遗传控制的研究和分子育种的实施。本研究以导入系SL19-41为材料,该导入系是以我国玉米育种中广泛应用的骨干自交系掖478(Ye478)为遗传背景导入QB80染色体片段的纯合系。使用该导入系与Ye478杂交构建分离群体(F2、F2:3家系和BC1F1),通过3个环境下的田间试验,利用Ici Mapping的逐步回归区间作图法进行百粒重QTL定位,以及进行QTL位点连锁标记的表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鉴定了2个百粒重QTL位点,其中位于第4染色体bnlg1784~umc1194区间QTL位点q KW4-1在3个环境下均被检测到,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6.74%~17.81%,阐明了导入系SL19-41百粒重性状的遗传机制,同时也获得了改良版的Ye478(Ye478QB80),为玉米百粒重的遗传改良提供有益的分子标记,也为克隆百粒重基因提供材料来源。
詹晶晶邢文慧田玉焕范子洋陶勇生
关键词:玉米百粒重QTL定位导入系
Mutator转座子介导的PPR插入位点分离与遗传分析
2013年
利用Mutator(Mu)诱变群体,进行Mu因子插入PPR(Pentatricopeptide Repeats,PPR)位点的分离,及其插入真实性验证。以含活性Mu转座子为父本和玉米自交系综31(Z31)杂交,经与Z31多代回交和自交获得BC3F2为材料,利用Mu-AFLP方法分离Mu插入侧翼序列的PPR位点,且验证插入真实性。采用Mu-AFLP方法获得Mu因子插入侧翼序列14条,去除冗余序列2条和重复序列8条,其余4条为Mu因子插入的基因序列,经基因型遗传分析验证了2条侧翼序列为真实插入。经功能分析,其中1个为PPR突变位点,且Mu因子插入于该基因5’UTR区第121bp和第122bp碱基之间。经基因组定位和功能分析,显示Mu插入位点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为PPR基因家族,能够编码PPR蛋白,推测可能与玉米叶色变化有关。
杨伟峰王荣纳曹晓良张祖新陶勇生陈景堂郑用琏
关键词:玉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