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2008B030301312)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志光郑有华苏凯匡世军何滔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间充质
  • 2篇转染
  • 2篇髁突
  • 2篇细胞分化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 2篇下颌
  • 2篇下颌髁突
  • 2篇纤维细胞
  • 2篇纤维细胞生长...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转染
  • 2篇碱性成纤维
  • 2篇碱性成纤维细...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郑有华
  • 5篇张志光
  • 4篇苏凯
  • 3篇匡世军
  • 1篇叶明福
  • 1篇何滔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转染bFGF基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转染bFGF基因对其增殖特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含人pcDNA3.1-bFGF质粒转染到生长良好的P3代人BMSCs,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转染bF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FGF基因及其产物的表达,MTY法检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和细胞增殖周期,并将转染和非转染BMSCs分别成骨诱导分化,对其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脂质体介导pcDNA3.1-bFGF重组表达质粒转染BMSCs,经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证实转染细胞表达bFGF.转染细胞增殖活力加强,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比例更高(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转染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非转染细胞(P〈0.05).结论 用脂质体转染法能将pcDNA3.1-bFGF成功导入体外培养的hBMSCs,bFGF基因改良的BMSCs可以改善其生存状态、促进其增殖,并可促进向成骨细胞分化.
郑有华张志光苏凯匡世军
关键词:基因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培养条件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转染与鉴定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分化需要合适生长因子的调控,利用细胞因子基因转染促进其生长、定向分化和加速骨缺损修复是近年来研究热点。目的:探讨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含人pcDNA3.1-bFGF真核表达载体DH-5α菌扩增,用EndoFree质粒抽提纯化试剂盒抽提质粒,并对所提取的pcDNA3.1-bFGF重组表达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利用脂质体将pcDNA3.1-bFGF质粒转染到生长良好的P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G418筛选获得抗性克隆。采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及其产物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结果与结论:脂质体介导pcDNA3.1-bFGF重组表达质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转染细胞确实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且表达部位主要位于胞浆。转染细胞增殖活力加强,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比例更高(P<0.05)。提示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能将pcDNA3.1-bFGF成功导入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后可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存状态,促进其增殖。
郑有华张志光苏凯匡世军
关键词:基因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人骨髓来源MSCs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从捐赠者髂骨穿刺收取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进行培养和纯化BMSCs,取生长良好的P3或P4代BMSCs进行检测:①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和生长曲线分析;②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细胞表面抗原标记和细胞增殖周期;③免疫荧光分析细胞骨架;④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⑤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及检测。结果①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的方法分离人BMSCs,经传代后细胞形态呈梭形,均匀一致。②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和生长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MSCs在传代后经历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所获得的BMSCs表面抗原标记高度一致。④BMSCs细胞周期检测结果为G0+G1期91.3%、G2期4.1%和S期4.6%。⑤微管微丝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培养的BMSCs具有良好的细胞骨架系统。⑥第7代的BMSCs染色体检测结果显示,被测标本有正常染色体数目(2n=46,XY),且未见染色体异常。⑦成骨诱导后,Von kossa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结论从人骨髓中能分离出高度一致的BMSCs,这些细胞具有正常细胞骨架结构以及正常的人类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郑有华何滔匡世军张志光苏凯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
人髁突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人髁突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以及多向分化能力,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取髁突良性肥大患者被切除的髁突,冲洗收集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进行培养和纯化MSCs,取生长良好的P3或P4代MSCs进行检测:(1)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和生长曲线分析;(2)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细胞表面抗原标记和细胞增殖周期;(3)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神经细胞多向诱导分化及相关检测。结果(1)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的方法从人髁突分离MSCs,经传代后细胞形态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均匀一致;(2)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和生长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SCs在传代后经历游离期、贴壁期、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所获得的MSCs纯度较高,细胞单一。CD44、CD29和CD55表面标记阳性率分别为100%、99.8%和86.6%,而CD34、CD45和CD106的阳性率仅为0.5%、2.9%和6.3%;(4)MSCs细胞周期检测结果为G0期和G1期91.9%、G2期2.4%和S期5.7%,说明大部分细胞仍处于静止期;(5)成脂诱导后细胞胞浆内可见脂滴,苏丹黑B、油红O染色均呈阳性;成骨诱导后,Vonkossa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神经细胞诱导后,细胞由梭形变为有多个突起的神经元样细胞,甲苯胺蓝尼氏和GFAP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结论从人髁突骨髓中能分离出高度一致的MSCs,这些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郑有华张志光苏凯叶明福
关键词:下颌髁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
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下颌髁突的研究进展
2009年
髁突骨关节病和骨-软骨破坏是临床上常遇到的问题。组织工程学的兴起为髁突骨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和希望。虽然已经对下颌髁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组织工程技术构建髁突的研究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本文对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下颌髁突相关的细胞来源、支架材料和下颌髁突构建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
郑有华张志光
关键词:下颌髁突间充质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