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522602)

作品数:1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黄志红于燕盛志勇蔺静朱敬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烧伤
  • 1篇烧伤后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多态性
  • 1篇CD14
  • 1篇CD14表达

机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篇柴家科
  • 1篇姚咏明
  • 1篇朱敬民
  • 1篇蔺静
  • 1篇盛志勇
  • 1篇于燕
  • 1篇黄志红

传媒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0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CD14基因多态性对严重烧伤后CD14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内毒素受体CD14C-159T基因多态性对烧伤后CD14合成与释放的影响及其与脓毒症易感性、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6例烧伤面积大于30%的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对PCR产物的消化作用检测CD14基因多态性。同时,对患者白细胞CD1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血清sCD14浓度与CD14-159位点基因型以及烧伤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TT、TC、CC三种基因型患者白细胞CD14 mRNA、TNF-αmRNA表达,血清sCD14浓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TT、TC基因型CD14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CC纯合子(P<0.05或P<0.01),伤后第7天CC基因型血浆sCD14水平显著低于TC基因型(P<0.05);同时,TT纯合子的TNF-αmRNA表达强度明显高于CC纯合子(P<0.05)。此外,伤后第7、21天死亡组CD14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CD14C-159T基因多态性可显著影响严重烧伤后CD14的合成与释放,并与烧伤患者脓毒症易感性有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基因标志物。
蔺静姚咏明黄志红于燕朱敬民柴家科盛志勇
关键词:烧伤CD14基因多态性脓毒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