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1DFDF0004)

作品数:31 被引量:1,029H指数:17
相关作者:周万村岳天祥邓祥征邵怀勇吴世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土地利用
  • 6篇生态系统
  • 5篇遥感
  • 3篇三峡库区
  • 3篇生态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库区
  • 2篇指标体系
  • 2篇人口
  • 2篇人口密度
  • 2篇生态系统健康
  • 2篇湿地
  • 2篇农牧
  • 2篇农牧交错带
  • 2篇农业
  • 2篇驱动力
  • 2篇景观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交错带
  • 1篇氮素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周万村
  • 6篇岳天祥
  • 5篇邵怀勇
  • 5篇邓祥征
  • 4篇仙巍
  • 4篇战金艳
  • 4篇吴世新
  • 3篇张雪艳
  • 3篇汤庆新
  • 3篇田永中
  • 3篇欧阳华
  • 3篇唐古拉
  • 2篇周才平
  • 2篇马胜男
  • 2篇张志诚
  • 2篇白军红
  • 2篇张宝雷
  • 1篇刘纪远
  • 1篇夏军
  • 1篇白卫国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草地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土壤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人文地理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南林业调查...

年份

  • 2篇2007
  • 4篇2006
  • 12篇2005
  • 9篇2004
  • 3篇200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尺度效应分析被引量:37
2004年
"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是对面积数据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时不可回避的问题。该文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为契机,探讨了由于"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的存在而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中的尺度效应问题。通过构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模型,探究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反映驱动因子与土地利用变化(耕地扩张与草地收缩)关系的ExponentBeta系数随研究尺度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反映了在研究土地利用驱动力时进行多尺度分析的必要性。
邓祥征战金艳
关键词:土地利用驱动力农牧交错带
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62
2005年
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两个时期的LandsatTM卫星影象,运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在这10年的时间里,新疆城乡建设用地扩展明显,其中城镇用地增长迅速。城乡建设用地类型及其结构变化在东疆、南疆和北疆三大区域和县(市)级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②新疆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以占用耕地和草地为主。③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因素主要是人口增长、国民经济的增长、第三产业的发展。
雷军张雪艳吴世新张小雷鲁奇
关键词: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用地遥感和GIS
青藏高原湿地研究进展被引量:81
2004年
青藏高原具有全球重要性,是地球表面上很少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区域之一,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被作为先兆区或预警区。青藏高原湿地多为高寒沼泽、高寒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湖泊,具有生态蓄水、水源补给、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防止全球水危机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青藏高原湿地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湿地的类型和分布、湿地土壤、湿地植被、泥炭的形成与演化、湿地动物、古植被古气候、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湿地退化几个方面对青藏高原湿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的重点研究领域。
白军红欧阳华徐惠风周才平高俊琴
关键词:青藏高原湿地
基于3S技术的三峡库区不同高程带景观格局研究——以巫山县为例被引量:17
2005年
在3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景观面积比、分维数、多样性指数、斑块平均面积、破碎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三峡库区内巫山县不同高程带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不同景观要素在同一高程带内的格局特征不同。通过对不同高程带景观格局的综合分析可知,随高程的增加,景观多样性指数逐渐减小,分别为1.332,1.242,1.203,1.061,0.837;景观斑块的分维数依次是1.239,1.189,1.176,1.173,1.208;斑块平均面积分别为64.93,35.29,39.65,59.40,101.03hm2,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状态。
邵怀勇仙巍周万村
关键词:三峡库区
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被引量:67
2005年
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它具有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是实现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从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3方面选取单位面积农业净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NPP利用率、土地人口承载度、系统生产优势度、人口密度、农村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植被覆盖度、水资源供需比、系统稳定性指数、绿色覆盖度、抗灾度、有效灌溉面积率、单位面积耕地化肥农药农膜负荷和农业支出比例等17个指标,构建了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G IS等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区域尺度上对西部地区的6个农业生态区进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最终得到如下结果:处在“亚健康”状态的是四川盆地区和广西盆地区;处在“不健康”状态的是青藏高原区、云贵高原区和黄土高原区;处在“恶化”状态的是蒙新区。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结果的排名次序为:广西盆地区>四川盆地区>云贵高原区>青藏高原区>黄土高原区>蒙新区。
谢花林李波王传胜杨波张新时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城乡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耦合分析——安康地区的实例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基础设施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动态系统,随服务对象的不同,基础设施具有不同的概念和内涵。城市和乡村,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基础上经过持续的文化、经济建设,而形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本文通过构建耦合关系分析模型,研究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战金艳邓祥征岳天祥
关键词:基础设施
基于遥感影像多尺度分析技术的LUCC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其中研究区不同时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被信息的获取是研究的关键,而传统的单一尺度的信息自动提取方式很难满足高精度LUCC研究的需要。为此,提出了以多尺度分析技术来提取土地利用/覆被信息的方法,并以江津市的LUCC研究为例,显示出这种方法的优越性。
唐古拉周万村冯文兰马泽忠
关键词:网络模型LUCC
生态系统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被引量:41
2003年
对生态系统的评价可分为两类 ,一是对生态系统状态的评价 ,二是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前者主要是在生态评价研究的初期 ,侧重于对生态系统所处的形势的评价 ;后者是在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侧重于对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评估。文章概述了这两方面评价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并在评价目的、评价尺度、评价参与者。
田永中岳天祥
关键词:生态系统评价
不同高程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研究——以嘉陵江中下游地区为例
2007年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1:5万地形图、1986年和2000年LandsatTM影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不同高程下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差异,从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面积和速度两个方面揭示了高程与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986-2000年间林地在300~900之间增加的面积最大,草地在300~600之间减少幅度最大,建设用地在600以下增加显著,耕地在1200 m以下都都有大量减少。从变化的速度来看,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呈现出随高度的增加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下降的趋势,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随高程的增加而从0.26%下降到0.04%。
汤庆新周万村
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析被引量:93
2005年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识别发生石漠化敏感区域,为岩溶地区石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十分必要。总体分析了目前中国石漠化和有关生态环境研究的资料,将石漠化敏感性影响因子归结为岩性、降水、坡度和植被等4项,并确定了各因素对石漠化敏感性影响等级,综合评价了我国西南五省(市)(包括黔、滇、贵、川、渝)石漠化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敏感性评价结果基本反映石漠化现状,石漠化敏感区集中分布在贵州西部、南部,广西西部、东部以及云南东部等地。四川、重庆等地石漠化危害相对较小。
肖荣波欧阳志云王效科赵同谦
关键词:石漠化生态环境敏感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