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129)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伍永秋黄文敏潘美慧李拓宇张健枫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风沙
  • 3篇风沙活动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全新世
  • 2篇粒度特征
  • 1篇东北部
  • 1篇石器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气候响应
  • 1篇青藏高原东北...
  • 1篇细石
  • 1篇细石器
  • 1篇粒度
  • 1篇环境意义
  • 1篇环流
  • 1篇环流背景
  • 1篇环流特征

机构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伍永秋
  • 3篇黄文敏
  • 2篇李拓宇
  • 2篇潘美慧
  • 1篇张健枫
  • 1篇潘婕
  • 1篇苟诗薇
  • 1篇夏冬冬

传媒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冬、春季沙尘暴频次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背景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1961-2002年青藏高原29个气象台站的沙尘天气资料,分析了冬、春季沙尘暴频次的时空分布和变化,并结合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的200 hPa高度场数据,分析了冬、春季沙尘暴异常年份对应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沙尘暴主要集中发生在12月至次年5月,1961-2002年间其发生频次呈显著减少的趋势;阿里高原、柴达木盆地、三江源区和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为沙尘暴的高发区域;沙尘暴高发中心随季节的推移由藏南逐渐北移至羌塘高原及塔里木盆地;冬、春两季200 hPa高度场在沙尘暴强年均表现出纬向西风气流增强,传输到地面的能量增加,利于沙尘暴天气的形成,而在沙尘暴弱年均表现为经向环流增强,阻碍了能量的向下传输,不利于大风天气的形成。
苟诗薇伍永秋夏冬冬潘婕
关键词:青藏高原环流特征
西藏安多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13
2014年
对西藏安多剖面的3个层位沉积物与两个现代流动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传统粒度参数及体积分维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其粒度特征以及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安多剖面的3层代表了3个不同的气候阶段,第一层(0~172 cm)沉积动力为风,其中在0.44~1.08 m深度处是一次风力加强的阶段,第二层(172~224 cm)、第三层(224~232 cm)均在6 Φ附近出现次峰,悬浮组分明显增加,推断为远距离输送的粉砂级颗粒沉降,表明这两个阶段风力有所减弱;安多剖面颗粒比研究区现代流动沙丘颗粒细,表明剖面可能为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沉积;本研究区样品的体积分维值在0.215~1.77,虽然没有实际的物理意义,但作为粒度参数指标,在指示环境变化上是有效的,并且与粘粒、粉砂含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细砂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黄文敏伍永秋潘美慧张健枫杜世松
关键词:粒度分维值风成沉积
西藏安多地区近千年风沙活动过程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018年
青藏高原历史时期存在广泛的风沙活动,而关于高原中部历史时期的风沙活动的研究较少.本文选择高原中部安多地区柴荣(CR)风成沉积剖面,采用OSL测年方法建立剖面年代序列,以粒度为主要风沙活动代用指标,结合磁化率、碳酸钙、有机质指标,揭示安多地区近千年来风沙活动过程,探讨风沙活动对高原近千年几个气候特征时期的响应,结果表明,安多地区千年来风沙活动可划分为5个阶段:1)1310年以前约300a,风沙活动很弱,气候温暖湿润;2)1310—1660年为气候稳定的过渡阶段,风沙活动较弱,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其中1450—1570年风沙活动进一步减弱,出现小幅的升温;3)1660—1890年风沙活动强烈,气候寒冷干燥,其中1780—1860年为小冰期中的距今最近一次冷事件;4)1890—1940年风沙活动很弱,进入20世纪暖期的升温阶段;5)1940年至今,风沙活动再次加强,转为冷干的气候环境,但其寒冷程度不及小冰期.柴荣剖面风沙活动所记录近千年气候变化与高原文献记录较为一致,但反映的气候特征事件并不完整.中世纪暖期(持续到1310年)与高原中部、中北部和东北部湖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小冰期(1660—1890年)的起始时间比高原东北部、西部和中北部反映的晚200~300a,比高原中部的记录晚约150a.小冰期结束时间与整个高原记录一致,其中体现的冷事件与高原其他记录所指示的距今最近的一次冷事件时间相同.20世纪暖期的起始时间与高原其他记录的时间一致,1890—1940年的暖湿阶段和1940年以来的冷干阶段也与高原东北部、西部的研究结果相符.
黄文敏伍永秋谭利华潘美慧潘美慧蒿承智
关键词:粒度特征风沙活动气候响应
青藏高原西南部仲巴地区细石器人类活动的时代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青藏高原西南部仲巴地区已发现有3处细石器遗存地点,在仲巴地区选取了一个全新世风成沉积剖面进行年代测试分析以及粒度、地球化学元素等环境指标的分析,探讨仲巴地区的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及风沙活动的关系,进而推算细石器遗存的时代.8.9~7.3ka BP为气候湿润,风沙活动弱,成壤作用较强的时期,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能够为细石器先民提供良好的狩猎活动条件.到7.3~3.8ka BP时期,气候干燥,风沙活动强,不利于人类活动.因此推测该区细石器遗存的形成时代在8.9~7.3ka BP左右.
李拓宇伍永秋杜世松黄文敏蒿承智
关键词:全新世风沙活动气候变化细石器
基于年代数据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风沙活动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风成沉积剖面的年代数据应用概率密度方法结合年代数据分布情况重建了该区全新世风沙活动历史.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早全新世风沙活动强烈,但也存在不同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在共和盆地、柴达木盆地及青海湖盆地风成砂都广泛发育,但青海湖盆地同期还有古土壤发育,冬给措纳湖流域在这一时期也有少量的风成砂层出现;中全新世古土壤广泛发育,风沙活动较弱,整个东北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晚全新世以来,柴达木盆地和冬给措纳湖流域风成砂发育较好,而共和盆地古土壤广泛发育,同时青海湖盆地风成砂和古土壤均有出现,说明风沙活动强度的区域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局部地区受到了人为活动强烈干扰的影响.风沙活动强度与区域有效湿度密切相关,区域有效湿度较高时,风沙活动较弱;反之,风沙活动较强.另外,大面积湖泊的存在使得青海湖盆地和冬给措纳湖流域全新世风沙活动的特点与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不尽相同,湖泊水位与湖泊增湿降温效应的相互关系以及物源供给特点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年代数据的概率密度方法相对于频率统计直方图具有一定的优势,充分利用了单个年代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特点,能够反映年代数据的范围和精度.
杜世松伍永秋李拓宇蒿承智黄文敏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风沙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