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860049)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琴尹秀婉田钰琳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历史的认知,记忆的再构——2000年以来《人民日报》中的“民国图像”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本文借助VAN DIJK的"社会认知"观,运用内容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新世纪以来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如何呈现与建构"民国时期",以影响受众的"民国"认知。研究发现尽管在报道形式上力图以符号编码多样化、纪实为主且独立性较强的栏目新闻来客观呈现民国图景,但在报道内容上媒体仍然存在偏向性,体现出以革命记忆为主要内容、以共产党为核心记忆主体的记忆景观,而对其它主体则予以淡化处理。
- 杨琴田钰琳
- 关键词:历史认知记忆民国时期媒体建构
- 历史记忆的新闻表达:十七年间中国主流媒体对民国图景的建构被引量:4
- 2015年
- 新闻媒介作为重要的"历史记录者"之一,是历史记忆形成的重要基础。建国初十七年间中国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深受时代的影响,采用二元对立的建构思维和宣示立场手法,对"民国时期"报道进行主题凝练,以高峰式的纪念报道,建立起一系列政治"纪念仪式";从而在报道主题和内涵上呈现出明显的选择性记忆特征,政治上突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历程,主题上偏重对军事战争的展现。但在相同背景下,不同性质的媒体虽然遵循统一的报道政策,却在建构方式上给予变化以体现出各自的特色与不同。
- 杨琴尹秀婉
- 关键词:新闻表达历史记忆民国时期
- 历史记忆的新闻建构——以新闻中的民国叙述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大众传媒作为建构历史记忆的重要渠道,在其新闻报道中对历史记忆的建构特点主要表现在:叙述内容表征具有主观与客观的融合、叙述态度为主流认同中有协商与异例、叙述主题具有强时代性和多变性、叙述框架为有选择性的重复和模式化。而这样的历史记忆的新闻建构可促进新闻传播的知性化,并为民族认同提供前设式根据。
- 杨琴
- 关键词:历史记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