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BFA110053)

作品数:6 被引量:66H指数:4
相关作者:倪士光李虹黄琳妍杨瑞东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流动儿童
  • 2篇社会支持
  • 2篇回忆
  • 1篇心理健康
  • 1篇信效度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愿望
  • 1篇知觉
  • 1篇直觉
  • 1篇直觉性
  • 1篇社会融合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双加工理论
  • 1篇内心
  • 1篇歧视知觉
  • 1篇自我
  • 1篇自我身份
  • 1篇自我身份认同
  • 1篇自我效能

机构

  • 6篇清华大学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6篇李虹
  • 6篇倪士光
  • 2篇黄琳妍
  • 1篇杨瑞东

传媒

  • 2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中国特殊教育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发展与教...
  • 1篇心理与行为研...

年份

  • 5篇2014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流动儿童认同整合与歧视知觉的关系: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作用被引量:34
2014年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来自北京市、山东省的1307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流动儿童感受到的歧视对其认同整合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歧视,认同整合水平良好;(2)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会对其认同整合产生消极影响,歧视知觉越高,认同整合水平越低;歧视知觉也通过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流动儿童的认同整合产生显著的影响;(3)社会支持不仅在歧视知觉对认同整合的关系中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还又在应对方式和认同整合之中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倪士光李虹
关键词: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社会支持社会融合
社会支持和回忆性质对流动儿童认同整合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究社会支持和回忆性质对流动儿童认同整合的影响。方法:从北京、威海两地抽取95名流动儿童,采用2(回忆性质:积极回忆和消极回忆)×2(社会支持:高和低)的被试间随机化实验设计,进行认同整合量表实验前后的测量,考察社会支持和回忆性质对认同整合的影响效果。结果:积极回忆促进了流动儿童认同整合水平的提升,消极回忆降低了流动儿童认同整合水平;高社会支持与低社会支持相比较,明显地促进了认同整合的提升;社会支持与回忆之间交互作用显著,高社会支持、积极回忆组的认同整合提升水平最高。结论:积极回忆能促进流动儿童认同整合水平的提升,社会支持对认同整合的提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倪士光李虹杨瑞东
关键词:社会支持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认同整合测量及回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在质性访谈31名,初测269名,正式施测576名,重测84名流动儿童的基础上,修编双文化认同整合量表(BIIS-1)以适用于我国流动儿童群体;探讨了83名流动儿童的三种不同性质的回忆事件对认同整合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1)BIIS—流动儿童版的项目区分度、Cronbachα系数、重测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等心理测量学指标良好,适用于我国流动儿童;(2)积极回忆明显促进了流动儿童认同整合的提升,初步证实了认同整合的可塑性。
倪士光李虹
关键词:信效度干预流动儿童
直觉性和分析性决策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4年
直觉性决策是指由当前情境唤起的、对该情境的自动化和情绪化的笼统反应,这种反应与相关经验的内隐记忆具有高度一致性。分析性决策是指以逻辑规则为基础的、有意识的、理性判断的决策过程。直觉性和分析性决策之间存在顺序替代、反顺序替代以及平行作用三种关系。这三种关系的具体表现受到情境线索、元认知情绪以及人格特性的影响。今后应进一步探讨直觉性和分析性决策发生顺序替代和反顺序替代的具体条件,同时更加深入探讨情境、元认知情绪以及人格等因素对直觉性和分析性决策之间关系的交互影响作用。
黄琳妍李虹倪士光
关键词:双加工理论
流动儿童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3
2014年
采用双文化认同整合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等研究工具对1307名流动儿童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认同整合与自我效能感的主效应显著,共同解释26%的总变异,认同整合与自我效能感的交互作用显著,三者共同解释29%的总变异。自我效能感增强流动儿童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之间的正向关系,对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倪士光李虹
关键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自我效能
流动人口自我身份认同的现状与政策建议被引量:21
2012年
自我身份认同是流动人口心理层面社会融入的具体表现,流动人口自我身份认同由两个因素构成:认同愿望和内心认同;流动人口的认同愿望明显高于内心认同,约80%左右的流动人口认同愿望高,只有约23%的流动人口内心认同。流动者出现身份认同困境的原因在于其个人身份建构与社会建构之间的矛盾。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从城市政策等社会层面,提出鼓励"向东入地"的政策、提供持续的技能培训机会以促进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双向融合;从社会参与等心理层面,提出总结典型外商投资企业的用人机制、规范用工环境以促进流动人口的渐进性融入;从个体家庭的经济层面,提出鼓励携带子女流动以鼓励流动人口的主动融合。
李虹倪士光黄琳妍
关键词:流动人口身份认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