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2010RKB14017)
- 作品数:1 被引量:45H指数:1
- 相关作者:钱跃升胡军陶小润郝连正王国永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5
- 2014年
- 目的 探析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3年7月至2012年12月间山东省接受过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死亡患者信息,采用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估算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感染途径、WHO临床分期、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开始治疗距确认HIV感染的时间间隔组生存时间的差异,采用寿命表法和生存曲线描述其生存分布,采用Cox危险比例回归模型筛选艾滋病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收集142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艾滋病相关死亡125例(88.03%),艾滋病非相关死亡17例(11.97%);研究对象治疗中位生存时间为3.100(95% CI:2.279~3.921)个月,接受治疗后的前3个月、3~6个月、6~12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2±4)%、(33±4)%、(26±4)%.已婚或同居组治疗中位生存时间为2.670(95% CI:1.470 ~3.870)个月,单身(未婚、离异、分居或丧偶)组为5.870 (95% CI:2.617 ~9.123)个月;WHO临床分期Ⅰ期或Ⅱ期组治疗中位生存时间为5.870(95% CI:3.989 ~7.751)个月,Ⅲ期或Ⅳ期为1.700(95% CI:0.885 ~2.515)个月;基线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组治疗中位生存时间为1.670(95%CI:0.759 ~2.581)个月,51 ~ 199个/μl组为4.400(95% CI:2.735 ~6.065)个月,≥200个/μl组为7.100(95%CI:0.000~14.542)个月;不同婚姻状况、WHO临床分期、基线CD4+T淋巴细胞水平组间生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身(未婚、离异、分居或丧偶)组死亡风险是已婚或同居组的0.641倍,WHO临床分期Ⅲ期或Ⅳ期患者的死亡风险是Ⅰ期或Ⅱ期患者的1.856倍,基线CD4+T淋巴细胞为51 ~199个/μl组、≥200个/μl组患者的死亡风险分�
- 郝连正朱晓艳王国永林彬钱跃升陶小润胡军杨兴光康殿民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