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121704)

作品数:10 被引量:88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占海吴辉碇张林刘骥平胡淼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涛动
  • 3篇气候
  • 2篇气旋
  • 2篇个例
  • 2篇海冰
  • 2篇北极涛动
  • 1篇大洋
  • 1篇代理
  • 1篇对流层
  • 1篇多代理
  • 1篇雪暴
  • 1篇水团
  • 1篇天气学
  • 1篇天气学分析
  • 1篇突变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 1篇漂流浮标
  • 1篇平流层
  • 1篇气候系统

机构

  • 6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3篇吴辉碇
  • 3篇张林
  • 3篇张占海
  • 2篇刘骥平
  • 2篇龚道溢
  • 2篇胡淼
  • 2篇隋翠娟
  • 1篇李群
  • 1篇俞永强
  • 1篇杨清华
  • 1篇刘海龙
  • 1篇凌铁军
  • 1篇邢建勇
  • 1篇毛睿
  • 1篇王璐
  • 1篇孟上
  • 1篇王咏亮
  • 1篇于乐江
  • 1篇李荣滨
  • 1篇张自银

传媒

  • 3篇极地研究
  • 2篇海洋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海洋预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Atmosp...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3年北极科考期间一次极涡个例天气学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2003年9月3日到14日,"雪龙"号考察船进入北冰洋楚科奇海观测期间,正值一次典型的北极极涡环流过程形成和发展。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极涡的平均水平环流特征和季节变化,该例为我们研究它的瞬时环流形势和特征提供了条件。利用NCEP全球分析资料及第二次北极科考资料对这次个例进行天气学分析,通过描述极涡个例的发展情况,平流层、对流层的环流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卫星遥感图像及"雪龙"号考察船的气象资料,分析结果发现:2003年中国第二次北极科考期间经历的极涡形成和发展,典型地表现出极地冬夏环流型的转换过程。首先在平流层发生,然后向对流层传播,该个例是一次在平流层西退加强,在对流层东移南下的过程。
隋翠娟孙兰涛孟上王咏亮吴辉碇
关键词:气旋性环流平流层对流层
Statist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arctic Oscillation Index Based on Multiple Proxies
2010年
Based on multiple proxies from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an austral summer (December-January-February: DJF) Antarctic Oscillation Index (AAO) since 1500 A.D. was reconstructed with a focus on interannual to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50 a). By applying a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ethod, the observational AAO-proxy relations were calibrated and cross-validated for the period of 1957 89. The regressions were employed to compute the DJF-AAO index for 1500 1956. To verify the results, the authors checked the explained variance (r 2 ), the reduction of error (RE), and the standard error (SE). Cross-validation was performed by applying a leave-one-out validation method. Over the entire reconstruction period, the mean values of r 2 , RE, and SE are 59.9%, 0.47, and 0.67, respectively. These statistics indicate that the DJF-AAO reconstruction is relatively skillful and reliable for the last ~460 years. The reconstructed AAO variations on the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timescales compare favorably with those of several shorter sea level pressure (SLP)-based AAO indices. The leading periods of the DJF-AAO index over the last 500 years are ~2.4, ~2.6, ~6.3, ~24.1, and ~37.6 years, all of which are significant at the 95% level as estimated by power spectral analysis.
ZHANG Zi-YinGONG Dao-YiHE Xue-ZhaoLEI Yang-NaFENG Sheng-Hui
关键词:南极涛动多代理年代际变化
白令海2008年冬夏季节陆架水的差异
2010年
本文利用中国海洋大学极地变化重点实验室提供的2008年3月与7月白令海陆架水资料,对白令海200 m内水域温盐及水团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对白令海陆架区冬季水团形成机制做了初步的探讨。白令海冬季陆架水的温盐结构垂向均匀;夏季层化明显,存在垂直温盐跃层;白令海由夏季表层水和冬季水两种水团组成;白令海冬季残留水团在陆架区水深20 m处即出现,最低温度较大洋深处冬季水温偏低。
李荣滨张林
关键词:白令海陆架水水团温盐结构
2010年夏季北极冰情变化及大气环流场演变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美国冰雪中心(NSIDC)资料分析2010年夏季中国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北极海冰的冰情变化,并通过NCEP再分析资料对同时期的大气环流演变进行分析,发现6月与8月环流形势为偶极子正异常,加速了海冰的融化,其中2010年6月的海冰覆盖范围达到有历史记录以来的6月最低值;7月为低压控制,减缓了海冰覆盖范围的进一步减少;2010年8月北极区域出现冰间水道和冰间湖,跨越极点由太平洋一侧到大西洋一侧,大范围区域内海冰密集度小于80%。由此可见,2010年夏季海冰覆盖范围及密集度变化主要受同期大气环流场的影响。此外,简单指出西北通道北线冰提前融化是由春季北极加拿大区域气温异常偏高引起。
隋翠娟张占海凌铁军吴辉碇于乐江
关键词:EOF分析
利用南大洋漂流浮标数据评估AMSR-E SST被引量:13
2010年
利用AOML(Atlantic Oceanographical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SVP漂流浮标的海表面温度数据,针对30°S以南的南大洋海域,对目前主要使用的微波遥感产品(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反演的SST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估。结果表明,AMSR-E SST比浮标数据偏冷,偏差为-0.01℃,标准差为0.70℃。夏季的偏差为0.004℃,标准差为0.64℃;冬季的偏差为-0.06℃,标准差为0.75℃,冬季的偏差和标准差较大。温差ΔT受流速影响,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且这种趋势在夏季更为显著。具备托伞结构的浮标与总体情况基本一致,而无托伞结构的浮标受流速的影响要大一些。同时,温差ΔT受水汽的影响,随着水汽的增加而减小,且这种影响在冬季更大一些。进一步对4个穿极和绕极浮标的追踪分析表明,温差ΔT受大洋海流系统的影响显著。在海流大的大西洋边界流和南极绕极流中,温差ΔT的不确定性要明显大于总体情况。
李明刘骥平张占海张林
关键词:海表面温度AMSR-ESST南大洋
海冰模式CICE4.0与LASG/IAP气候系统模式的耦合试验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发展的最新海冰模式(CICE4.0)替代了LASG/IAP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1.1)中的海冰模式(CSI M4),形成新的耦合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新的耦合模式对20世纪中后期的全球气候进行了模拟,来检验CICE4.0对耦合模式中海冰和海洋模拟结果的改进。结果表明CICE4.0对于FGOALS_g1.1的极地气候模拟有一定改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南北极海冰边缘碎冰区显著减少;(2)南大洋海表温度和海冰的模拟明显改善,分布特征与观测非常吻合。但是新耦合模式也存在如下不足:(1)北大西洋海冰相对偏多,北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大大减弱,这主要是由于北大西洋海表面温度的冷误差造成的;(2)南北极大气环流场的模拟无明显改善。此外,本文还比较了采用不同短波辐射方案对于耦合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CCSM3短波辐射方案,Delta-Eddington方案模拟的海表面温度偏冷,海冰厚度偏厚,北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略有偏弱。
王秀成刘骥平俞永强刘海龙
关键词:海冰气候系统模式
1—3月北极涛动对北半球热带太平洋和大西洋对流活动的可能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利用1979—2008年日分辨率的向外长波辐射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去除ENSO影响后,分析了1—3月北极涛动对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大西洋对流活动及降水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北极涛动偏强(弱)时,热带太平洋和大西洋对流活动显著偏强(弱)。北半球热带大洋冬季平均向外长波辐射与北极涛动指数的相关系数存在两个显著负相关区:一个位于中太平洋区,大致包括13°—20°N、160°E—170°W;另外一个位于热带大西洋,显著区覆盖的范围大体包括5°—20°N、15°—70°W。这些区域的降水量也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向外长波辐射、强对流面积指数、强对流强度指数、平均降水量等指标与北极涛动指数的相关均以冬季同期最高,随时间滞后相关迅速减弱。与此对应的对流层低层大气环流也有显著变化,850hPa风场的变化表现为热带太平洋有异常的气旋性环流,气旋中心区与显著强对流和降水异常区一致。而热带大西洋有显著的经向环流辐合和风切变,与异常对流和降水区吻合。海洋模式的模拟结果表明,与北极涛动有关联的海温分布,很大程度上与大气强迫有关,说明热带1—3月降水和对流活动与海温的关联较弱。北极涛动与热带太平洋、大西洋对流和降水活动之间主要是通过大气环流的变动产生联系的。
胡淼龚道溢王璐周天军张自银
关键词:北极涛动热带太平洋热带大西洋
近30年北极海冰异常变化趋势被引量:47
2009年
在过去30年间,北极气候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异常变化,北极海冰变化更是经历了令人瞩目的、从平缓到突变的缩减过程,因此,北冰洋及其海冰的研究得到广泛的重视。综述当前国内外有关北极海冰快速变化的研究工作,对这些大气的现场观测和卫星遥感资料的分析,以及一些全球和区域气候模拟的结果,基本上一致地指出了近30年来北极海冰的快速衰减趋势,尤其是夏季北极海冰正以每10年超过10%的变化幅度快速减少。从海冰的基本物理特征、与大气海洋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及其对全球和北极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机制,研究形成这种快速变化的因子——海表面气温增暖,太平洋与大西洋入流的热盐性质变化,以及大气环流模态的影响等。
张璐张占海李群吴辉碇
关键词:突变气候
南极长城站雪暴的个例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使用地面观测和NCEP全球对流层分析资料,从地面和高低空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和大气垂直水平结构演变等方面对2006年8月29日南极长城站的一次强雪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雪暴由"南高北低"天气形势对应的偏东大风引导,高空暖平流输送提供了水汽条件,有利的涡度散度场配置和强烈的大气垂直上升运动使高层暖空气和低层冷空气充分混合,是导致强降雪、进而引发雪暴的动力原因。雪暴后期伴有明显的低层逆温,它对雪暴后期的维持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杨清华尹朝晖张林邢建勇苏博
关键词:雪暴吹雪气旋
2—4月北极涛动对中西太平洋ITCZ活动的可能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1979—2008年逐日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以及北极涛动(AO)指数,从日尺度上分析了中西太平洋上赤道辐合带(ITCZ)的类型及活跃程度,并研究其与AO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ITCZ存在不同的强对流中心,依据中心位置可以划分为北、南、赤道、双、全和弱等六种型态,其中北、南和弱型ITCZ在日尺度上频次最高,分别占总天数的30.98%、31.11%和24.05%,而赤道、双和全型ITCZ出现频次较少。AO与西北太平洋ITCZ活动的相关分析表明,2—4月AO指数与北型ITCZ频次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49,而与弱型ITCZ频次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2。当AO处于正(负)位相时,从同期至8—10月北型ITCZ活跃程度偏强(弱),而弱型ITCZ偏弱(强),在滞后1~2个月时相关达到最高。此外低层环流场以及SST也存在显著变化。当AO为正位相时,中西太平洋上赤道至15°N范围内存在异常西风气流,SST异常偏暖。这也加大了南北向SST梯度,导致赤道以北辐合加强,对流活跃,北型ITCZ频次增多。这表明AO可能是通过风场和SST来影响北型ITCZ的活动,这种海气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具有较长的持续性。
胡淼龚道溢毛睿
关键词:气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