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07017)

作品数:14 被引量:385H指数:11
相关作者:金相灿姜霞王琦徐玉慧刘冬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沉积物
  • 6篇太湖
  • 5篇
  • 3篇铜绿微囊藻
  • 3篇微囊藻
  • 2篇东北部
  • 2篇污染
  • 2篇磷形态
  • 2篇湖区
  • 2篇北部
  • 2篇沉积物界面
  • 1篇低浓
  • 1篇低浓度氨氮
  • 1篇毒性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水平
  • 1篇藻类
  • 1篇增溶
  • 1篇栅藻
  • 1篇生物可利用磷

机构

  • 1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吉林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广西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吉林建筑工程...

作者

  • 14篇姜霞
  • 14篇金相灿
  • 5篇王琦
  • 4篇徐玉慧
  • 3篇刘冬梅
  • 2篇刘琨
  • 2篇周小宁
  • 2篇丁明玉
  • 2篇杨苏文
  • 1篇汤宝靖
  • 1篇马小凡
  • 1篇丁爱中
  • 1篇徐宗学
  • 1篇李江
  • 1篇石志芳
  • 1篇刘利军
  • 1篇陈雷
  • 1篇程积民
  • 1篇陈刚
  • 1篇王钦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生态环境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湖不同湖区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4
2008年
以太湖东北部梅梁湾、胥口湾、贡湖沉积物中重金属为研究对象,研究各湖区沉积物中As、Cd、Cu、Pb、Zn含量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与沉积物间隙水温度、pH、Eh值以及沉积物有机质、总氮、总磷、粒径等理化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年际的变化与其污染状况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梅梁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9月,其他两个湖区的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受到温度、pH值、Eh值等物理因素的影响,且与温度、pH值和Eh值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沉积物有机质、总氮、总磷、粒径等因素也会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产生影响;有机质含量与重金属含量有很好的正相关性,粒径与重金属含量呈正相关,总氮、总磷与重金属含量呈负相关。
王钦丁明玉张志洁姜霞金相灿徐宗学
关键词:太湖重金属污染总氮总磷
天然沸石及改性沸石去除低浓度氨氮的研究被引量:50
2008年
研究了天然斜发沸石在不同的酸、碱和盐改性条件下吸附去除氨氮(NH4+-N)的效果.结果表明:沸石吸附NH4+-N动力学曲线符合"快速吸附、缓慢平衡"的特点,且初始ρ(NH4+-N)越高,吸附速率越快;天然沸石及其改性沸石吸附NH4+-N为单分子层吸附过程,其吸附热力学曲线很好地符合Langmuir曲线.沸石吸附NH4+-N是吸热反应,适当提高温度能够促进NH4+-N的吸附.盐改性方法对沸石吸附NH4+-N的效果最好,增加了沸石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同时有利于沸石的再生.
姜霞周小宁丁明玉金相灿刘琨
关键词:斜发沸石NH4^+-N废水
毒性鉴别评估(TIE)在沉积物毒性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沉积物毒性评估是水污染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键性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可靠的沉积物毒性评估方法,对于科学设计疏浚方案、安全高效管理疏浚工程、阐明沉积物毒性与特定污染排放物的联系以及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等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简要回顾了沉积物毒性评估方法的发展历程,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环保局最新修订的毒性鉴别评估程序(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IE)的试验方法、主要过程和受试生物的选取。并结合我国沉积物毒性评价的现状,分析了TIE方法的优点与不足,重点指出TIE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目前,TIE在我国沉积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希望通过文章的介绍可以促进这种方法在我国的应用。
石志芳姜霞程积民金相灿
关键词:沉积物毒性TIE
复合表面活性剂对污染土壤中柴油的增溶和洗脱作用被引量:18
2009年
研究了3种表面活性剂及其不同浓度配比对五种柴油链烃的增溶及对柴油污染土壤的洗脱作用。结果表明,复合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效果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其中尤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80的配比效果最佳;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比例的提高,可以有效地降低复合表面活性剂混合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提高单位表面活性剂接纳目标污染物的能力,增大目标链烃分配进入胶束相的倾向,同时有效降低增溶平衡时对表面活性剂用量的要求;高浓度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高的污染洗脱效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80则易被土壤吸附而导致洗脱效率低下,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与Tw-80配比能够有效地改善Tw-80易被土壤吸附的现象,并随复合比例提高而不同程度的增强污染土壤中柴油的洗脱效果。
姜霞陈刚金相灿丁爱中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增溶洗脱柴油
太湖东北部沉积物可溶性氮、磷的季节性变化被引量:58
2006年
通过快速释放实验,研究了太湖东北部营养水平不同的梅梁湾、贡湖湾和胥口湾3个湖区表层沉积物中可溶性氮、磷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沉积物总磷(TP)与其释放的可溶性总磷(DTP)在春、夏两季显著相关并且以可溶性有机磷(DOP)为主;春、夏两季DOP与可溶性无机磷(DIP)的形态间转化较秋、冬两季更为活跃.藻型湖区沉积物的总氮(TN)多为夏季减少,而清洁型湖区则为夏季大幅增加;沉积物释放的NH4+-N以夏、冬两季居多,夏季达到最大值;沉积物释放的NO3--N夏季大幅度增加,冬季较少.清洁型湖区夏季沉积物的TN及其释放的NH4+-N、NO3--N显著高于藻型湖区.
金相灿姜霞徐玉慧王琦
关键词:太湖沉积物可溶性氮可溶性磷
太湖梅梁湾沉积物磷的垂直分布及环保疏浚深度的推算被引量:26
2007年
采集了太湖梅粱湾的柱状沉积物,分析和研究了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吸附动力学以及潜在的可交换性磷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样品中各形态的磷含量随着深度增加总趋势为减小.不同深度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前3h内。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速度较大;12h后,基本达到平衡.磷最大吸附量随深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到达18cm后趋于平缓.样品中的潜在可交换性磷(q)的含量为2.48-17.40mmol/kg,其分配系数(Kp)为1.81~51.44m^3/kg,随深度的增加,qi和Kp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根据疏浚后新形成的表层沉积物磷的净释放量(即表征磷释放的潜在可交换性磷与表征吸附的最大吸附量之差)的变化趋势,推算出该区域环境保护疏浚的最小深度为25cm.
周小宁姜霞金相灿刘琨
关键词:磷形态最大吸附量
太湖东北部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的季节性变化被引量:40
2006年
对太湖东北部营养水平不同的梅梁湾,贡湖湾和胥口湾3湖区表层(0~10cm)沉积物中总磷与4种生物可利用磷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各湖区沉积物中总磷及各形态生物可利用磷的含量与其水体营养水平相一致;不同点位沉积物中总磷与各生物可利用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点位不同季节沉积物中总磷与生物可利用磷的含量也显著不同.表层沉积物中各生物可利用磷始终与总磷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且随季节变化.建议评估沉积物对藻类的供磷能力及潜在释放危险时。以不同季节的总磷含量为依据进行比较分析更为确切。
徐玉慧姜霞金相灿王琦马小凡
关键词:太湖沉积物
HCO_3^-对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和小环藻增长特性及竞争行为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HCO3-为湖泊水体中藻类重要的无机碳源,其含量多少的变化对藻类优势种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文章采用含HCO3-培养基HAC与无HCO3-培养基HA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小环藻(Cyclotellasp.)进行纯培养和共培养竞争实验,考察HCO3-对藻类优势种形成的影响。利用logistic种群增长模型拟合纯培养三藻的生长曲线,并求出最大增长速率r以及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求出各自竞争参数。铜绿微囊藻与四尾栅藻在HAC中纯培养和共培养的生物量K和最大增长速率r均远大于在HA中,表明这两种藻的增殖需要HCO3-作为碳源平衡胞内营养平衡;小环藻不能在有HCO3-的培养基中生存。在HAC中,铜绿微囊藻与四尾栅藻的平均抑制作用相当,实现共存。铜绿微囊藻在无HCO3-环境中对营养资源更具竞争力,其对四尾栅藻的平均抑制作用是相反抑制的1.6倍,对小环藻的抑制是相反抑制的61倍;四尾栅藻在无HCO3-环境中竞争力弱于铜绿微囊藻强于小环藻,其对小环藻的抑制是相反抑制的10倍;小环藻在HA竞争试验中被淘汰。
杨苏文姜霞金相灿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小环藻
太湖藻对水-沉积物界面磷交换过程的影响被引量:35
2006年
采用太湖梅梁湾沉积物和上覆水,以及从太湖水体中分离出的水华优势蓝藻(铜绿微囊藻)和常见绿藻(月芽藻),室内模拟研究了这2种藻对太湖梅梁湾沉积物磷交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藻种的不同显著影响磷在水-沉积物界面的交换过程.在沉积物和上覆水灭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能够显著增加沉积物磷的释放量,引起上覆水中可溶性磷酸盐的增加;而月芽藻的存在没有引起沉积物中磷的明显释放,上覆水中可溶性磷酸盐一直保持在很低水平.在低磷浓度的水体中,藻类会被诱导产生碱性磷酸酶,分解大分子可溶性有机磷,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存在明显的转化作用,其中铁磷和碱提有机磷含量明显下降,而钙磷和酸提有机磷含量则大幅增加.
刘冬梅姜霞金相灿徐玉慧王琦
关键词:沉积物磷释放灭活铜绿微囊藻
巢湖沉积物磷的形态及其与间隙水磷的关系被引量:25
2009年
采用磷形态的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巢湖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间隙水中总溶解性磷(DTP)、可溶性磷酸盐(DIP)、可溶性有机磷(DOP)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湖区的沉积物总磷含量明显高于东湖区。表层沉积物中活性磷含量占总磷的44%~81%,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作为活性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在西湖区含量比例达到47%~60%,对磷释放起重要贡献;磷形态剖面表明,西湖区的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可还原态磷(BD-P)含量高于东湖区,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可还原态磷、钙结合态磷(HCl-P)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有机磷(Org-P)受外源磷污染影响很小;BD-P、NaOH-P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说明巢湖近期磷负荷有增加的趋势;DTP、DIP、DOP在水-沉积物界面的浓度梯度反映它们有自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的趋势;巢湖间隙水不同形态磷与BD-P、NaOH-P显著相关(α=0.01)。这项研究可为巢湖内源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控制与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汤宝靖陈雷姜霞金相灿
关键词:巢湖沉积物间隙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