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891)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建广张翠翠乐志亮黄洪章潘朝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头颈
  • 4篇肿瘤
  • 4篇口腔
  • 3篇细胞
  • 3篇颈部
  • 2篇凋亡
  • 2篇压疮
  • 2篇手术
  • 2篇头颈部
  • 2篇头颈肿瘤
  • 2篇缺损
  • 2篇缺血
  • 2篇细胞癌
  • 2篇鳞状
  • 2篇鳞状细胞
  • 2篇鳞状细胞癌
  • 2篇颈部恶性肿瘤
  • 2篇口腔鳞
  • 2篇口腔鳞状细胞...
  • 2篇恶性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孙逸...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王建广
  • 6篇张翠翠
  • 5篇乐志亮
  • 4篇黄洪章
  • 2篇王华军
  • 2篇黄惠根
  • 2篇潘朝斌
  • 2篇曾素云
  • 2篇廖伟
  • 2篇赵新
  • 1篇镇春
  • 1篇杨朝晖
  • 1篇蔡留意
  • 1篇赵小朋
  • 1篇周年苟
  • 1篇李劲松
  • 1篇镇艳
  • 1篇黄志权
  • 1篇陈伟良
  • 1篇扈祚文

传媒

  • 5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口腔疾病防治
  • 1篇新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例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总结其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自2007年4月至2011年6月收治7例孤立性骨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和预后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骨浆细胞瘤并符合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诊断标准,其中1例伴POEMS综合征(多神经病、器官巨大症、内分泌病、M蛋白和皮肤病变综合征),1例术后6个月出现多处骨转移。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1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个月。其中5例患者预后良好,随访期间未出现病情进展。结论孤立性骨浆细胞瘤好发于中老年,是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主要依靠病理确诊,手术结合适当剂量的放疗是其治疗的最佳手段。
张翠翠王建广刘军平乐志亮黄洪章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通过对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观察,探讨其适应证,以期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应用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68例,其中舌癌28例,腭癌13例,口底癌9例,牙龈癌4例,颊癌6例,唇癌3例,其他5例;男47例,女21例;年龄25~84岁,平均58岁;皮瓣面积最小为4cm×4cm,最大为15cm×10cm。结果62例皮瓣存活;4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去除坏死部分,局部换药后痊愈;2例皮瓣完全坏死,予以清除。肌皮瓣受区外观满意、功能恢复良好,供区瘢痕隐蔽。术后随访3~24个月,5例原位复发,15例发生颈淋巴转移,其中NO期5例,N1期4例,N2期6例。结论颏下岛状肌皮瓣适用于无区域性淋巴转移的早期口腔癌及口腔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缺损的修复。
张翠翠王建广乐志亮黄洪章陈伟良潘朝斌李劲松张彬杨朝晖黄志权赵小朋
关键词:修复外科手术外科皮瓣面部
不同缺血处理方法对大鼠压疮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缺血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压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空气压缩机制成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压疮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大鼠为空白组(S组),采用Annexin V-FITC联合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 IPC组和I-PostC组的凋亡率较低,分别为(5.8±1.03)%和(5.5±1.09)%,同时,S组细胞凋亡现象罕见,凋亡率为(1.0±1.07)%,而IR组凋亡情况较严重,凋亡率为(9.5±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S组与IR组、S组与IPC组、S组与I-PostC组、IR组与I-PostC组、IR组与IP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C组与I-Post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能诱发大鼠细胞凋亡的发生,缺血处理可降低细胞凋亡的发生率,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对降低压疮细胞凋亡率的效果相似。
王华军黄惠根镇春镇艳温作珍静进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压疮细胞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及其受体在头颈部肿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TNF家族中继TNF和Fas抗原配体之后发现的又一重要的新成员,具有诱导肿瘤细胞、转化细胞等发生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凋亡诱导作用的特点。自发现至今,因其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而被人们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靶向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TRAIL的特性,TRAIL及其受体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以及TRAIL为靶点的基因治疗和作为抗肿瘤药物在各类肿瘤尤其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及前景展开综述。
张翠翠王建广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头颈部肿瘤受体TRAIL头颈部恶性肿瘤凋亡诱导作用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
2015年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可通过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细胞周期,影响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程序性死亡,参与调节细胞的迁移和黏附,维护免疫系统的稳定。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并不存在PTEN基因的突变和缺失,却可能与PTEN m RNA表达水平降低有一定的关系。PTEN蛋白在健康黏膜和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到OSCC的不同组织学类型标本中表达逐渐下降,是OSF的发病机制和恶性转化机制中的重要分子事件。PTEN蛋白与OSCC的组织学和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其未来的预后指标。在多种肿瘤中,各种调控所导致PTEN蛋白的低表达,影响PTEN蛋白参与的多级信号转导,导致其在协调细胞周期进展,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及细胞黏附,抑制癌细胞转移和增殖等方面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
曾素云王建广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信号转导机制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WWP2、PTEN和p70S6K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WWP2、第十号染色体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和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相关性,以期为其早期防治及生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2例正常口腔黏膜、20例白斑及54例OSCC组织中WWP2、PTEN和p70S6K蛋白的表达和相关性,并分析其与OSCC组中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实验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Kruskal Wallis test、χ2检验和Fisher′s精确检验,WWP2、PTEN和p70S6K的表达两两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WWP2、PTEN和p70S6K在正常对照组、口腔白斑组及OSCC组中的强表达率分别为33.33%、40%和68.52%;91.67%、85%和48.15%以及25%、45%和75.93%,与其他组相比,以上三种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WWP2与PTEN之间呈负相关(r=-0.236,P=0.028)。PTEN与p70S6K之间呈负相关(r=-0.301,P=0.005)。WWP2与p70S6K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315,P=0.003)。OSCC组织中WWP2与OSCC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70S6K与OSCC的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 WWP2、PTEN和p70S6K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的各阶段的组织中差异表达,提示可能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曾素云廖伟乐志亮张翠翠赵新王建广
关键词:口腔肿瘤口腔白斑
经口内横断冠状突取出颞下窝与翼腭窝异物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2018年
目的总结颞下窝、翼腭窝异物经口内横断冠状突取出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7年6月共收治9例颞下窝、翼腭窝异物的临床资料,其中,机械飞击伤4例,坠落伤2例,交通车祸伤2例,医源性注射器断针1例;异物种类:树枝3例,铁屑3例,碎玻璃2例,注射器断针头1例。术前均行螺旋CT三维重建及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明确定位异物与颈内外动脉及其分支结构的关系后,全麻下行颞下窝、翼腭窝异物经口内横断冠状突径路取出术,术后1周行张口训练,随访1~6个月。结果异物独立位于翼腭窝2例、颞下窝3例,同时位于颞下窝、翼腭窝4例。9例异物均完全取出,术后1周拆线出院,术后随访1~6个月,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正常,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术前借助CT三维重建及CTA精确定位至关重要,颞下窝、翼腭窝异物,经口内横断冠状突径路取出方法可靠、有效。
刘军平易晨王建广
关键词:冠状突颞下窝翼腭窝颌内动脉外伤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3 - 2012年14例头颈部ELG的临床资料,分别从研究对象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实验室检查、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治疗后随访时间为1 ~ 13个月,其中1例经肿块切除术,术后5个月复发;1例经药物治疗,治疗后4个月复发。其余12例患者预后良好,随访期间未出现病情进展或复发。结论 ELG常表现为一种无痛的软组织病变,好发于男性,多见于中青年人,好发部位为腮腺区、颈部等。主要依靠病理确诊,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结合适当剂量的放疗。
赵新张翠翠王建广乐志亮潘朝斌黄洪章
关键词: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头颈部
侧颅底相关头颈肿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颞下窝及翼腭窝区侧颅底受累头颈肿瘤的手术进路及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9年6月,15例颞下窝及翼腭窝区肿物并同时伴有侧颅底受累的患者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颅面联合入路10例、颞下窝入路3例,Weber-Ferguson加Lynch入路2例。结果:15例患者肿瘤全部切除,11例同期行颅底软硬组织缺损的修复。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偏瘫或脑脊液漏。结论:颞下窝及翼腭窝区颅底受侵肿物的手术入路应视肿瘤部位及颅脑组织受影响的程度而定。肿瘤切除同时行缺损修复可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
蔡留意刘林王建广张翠翠乐志亮黄洪章
关键词:侧颅底肿瘤手术入路
口腔科医生全程干预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并发症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减少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并发症。方法对247例治疗组头颈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实施口腔科医生全程干预并与21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黏膜反应及口干、味觉减退,但在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痛苦感受度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口腔科医生全程干预可有效减少头颈部放疗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廖伟王建广周年苟扈祚文黄伟忠
关键词:头颈肿瘤放疗并发症干预口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