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Z12110700102092)
- 作品数:8 被引量:79H指数:5
- 相关作者:申传安李大伟张琳李龙珠尚玉茹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第40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细胞在创面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4年
- 人表皮生长因子(h EGF)是人体中一种重要自分泌/旁分泌的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局部应用h EGF修复创面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基因修饰细胞技术的出现为创面局部应用h EGF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对h EGF及其基因修饰的细胞在创面修复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 尹凯申传安尚玉茹李大伟李龙珠张琳
- 关键词:烧伤创面修复表皮生长因子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严重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1
- 2015年
- 目的探讨VSD技术在四肢严重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一2013年8月,笔者单位收治8例在外院经传统碘伏纱布换药治疗21~365d,均因创面迁延不愈并出现感染扩散致全身中毒症状而转入的四肢严重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入院后予及时清创,取患处坏死组织行HE染色后观察形态。术后行负压为-100~-80kPa VSD治疗,同时经冲洗管持续滴入0.2g/L大喃西林溶液并经充氧管持续灌注氧气(2L/min)。根据创面清洁程度反复行清创术并更换VSD材料继续行VSD治疗,待创面新鲜后拉拢缝合或移植自体皮封闭。记录清创术次数、VSD材料更换次数、创面愈合情况、本院治疗时间,另进行远期随访。结果HE染色显示患处坏死组织广泛脂肪、纤维结缔组织弥漫性坏死,正常组织结构消失,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清创术次数为2~10(3.9±2.8)次,VSD材料更换次数为2~10(4,0±2.9)次。2例患者创面缝合痊愈;6例患者创面部分缝合,残余创面经自体皮移植封闭。水院治疗时间为20~49(33±10)d,患者均痊愈出院。随济2~24个月,患者患处情况好、无溃破,均未复发坏死性筋膜炎。结论VSD技术能持续有效地清除筋膜间隙坏死组织和渗液,促进肉芽组织增生,是临床治疗四肢严重坏死性筋膜炎的有效措施。
- 李龙珠李大伟申传安李东杰蔡建华庹晓晔张琳
- 关键词:筋膜炎坏死性清创术负压伤口疗法
- 临床型MRI扫描大鼠胰腺技术
- 2015年
- 目的优化临床型MRI仪扫描大鼠胰腺的成像参数,提高其对大鼠胰腺的成像质量,为大鼠胰腺影像学实验研究提供更优的MRI图像质量和较为经济的研究方案。材料与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规序列组、调整序列组和优化序列组,每组8只。常规序列组采用临床型MRI仪和常规参数进行扫描。调整序列组参数调整原则为:每次扫描仅变化与T1WI或T2WI成像质量密切相关的6个参数(TR、TE、层厚、激励次数、视野和矩阵)中的1个参数,每个参数在一定范围内设定4个变化值,固定其余参数进行扫描,经2名主治医师评估成像质量,以评估意见一致的成像质量参数作为优化参数,逐步得到所有优化参数,形成优化序列组参数。优化序列组大鼠扫描成像后与常规序列组比较胰腺信号强度和信噪比。结果临床型MRI仪扫描大鼠胰腺的优化参数为,T1WI(M3D/FSPGR/15):TR 6 ms,TE 2.5 ms,层厚2 mm,激励次数8次,视野7 cm×7 cm,矩阵120×120;T2WI(FSE-XL/90):TR 4000 ms,TE 71 ms,层厚2 mm,激励次数1次,视野8 cm×8cm,矩阵192×160。优化序列组T1WI和T2WI序列大鼠胰腺信号强度(t=5.16、3.80,P<0.01)和信噪比(t=5.65、3.26,P<0.01)均显著高于常规序列组。结论优化参数可显著提高临床型MRI仪对大鼠胰腺的成像质量,为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 李大伟陈志晔姜涛李龙珠尚玉茹尹凯申传安
- 关键词:胰腺磁共振成像
- 应用负压治疗技术修复小儿浅Ⅱ度烫伤创面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 观察应用负压治疗技术修复小儿浅Ⅱ度烫伤创面的效果. 方法 将2009年8月-2012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的307例浅Ⅱ度烫伤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负压治疗组145例、对照组162例.负压治疗组患儿于伤后72 h内进行负压治疗(压力为-16 kPa),伤后第9天结束;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包扎换药方式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体温变化、创面修复情况及换药次数;对比负压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创面细菌培养情况,记录负压治疗组治疗后1、2、3d每百分之一烫伤面积的引流液量.数据比较行t检验或x2检验. 结果 负压治疗组患儿出现发热的比例为26.9% (39/145),显著低于对照组[63.6% (103/162),x2 =41.419,P<0.01].伤后第9天,负压治疗组138例患儿的创面完全上皮化愈合,7例零星残余创面经碘伏消毒换药后2d愈合.负压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9.2±0.6)d,明显短于对照组[(10.1±1.6)d,t=6.895,P<0.01].负压治疗组患儿的换药次数为(2.05±0.22)次,显著少于对照组[(4.82±0.81)次,t=39.878,P<0.01].负压治疗组治疗前,17例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治疗后,7例未愈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负压治疗组引流液量与创面大小成正比,治疗后第1、2、3天每百分之一烫伤面积引流液量分别为(9.8±3.2)、(6.2±2.1)、(4.1±1.6)mL. 结论 负压治疗可显著减少换药次数,通过引流创面渗液减轻感染和炎症反应进而促进创面愈合,是治疗小儿浅Ⅱ度烫伤的安全有效方法.
- 申传安柴家科庹晓晔蔡建华李东杰张琳朱华蔡金东
- 关键词:烧伤负压伤口疗法创面修复
- 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抗挛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防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挛缩的方法,为深度创面修复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健康、雄性、成年、清洁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麻醉条件下,切除大鼠背部3.0cm×3.3cm的全层皮肤至深筋膜层,形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切下的皮肤修剪成中厚皮打孔备用。模型组大鼠创面埋植直径为0.7mm胸骨钢丝制成的大小为3.0cm×3.3cm矩形框,并与创周皮肤缝扎固定,对照组不作处理。两组大鼠创面交叉移植同种异体中厚皮,纱布打包固定。移植术后7d拆除打包敷料,观察异体皮成活情况,并于术后7d、14d、21d使用数码相机照相后,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两组大鼠创面收缩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7d拆除打包敷料,两组大鼠创面异体皮成活率均为100%。手术后7d、14d、21d模型组创面收缩率分别为(1.3±0.5)%、(1.9±0.9)%、(2.6±1.3)%,均较对照组(8.6±1.2)%、(37.4±2.6)%、(65.0±3.7)%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15.911、36.581、44.847,P<0.01)。结论胸骨钢丝阻隔圈可有效减轻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挛缩,且操作简便实用。
- 尚玉茹申传安海恒林马丽李大伟张琳
- 关键词:创面收缩皮肤缺损动物模型
- 自体头皮移植修复瘢痕皮肤中厚供皮区创面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观察自体头皮移植修复瘢痕皮肤中厚供皮区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至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3例以瘢痕皮肤为中厚供皮区的大面积烧伤后整形患者(植皮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瘢痕供皮区创面均采用自体中厚头皮皮片移植,并使用负压治疗技术固定皮片,手术后第7天拆除敷料,观察植皮组皮片成活率;术后12个月随访时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瘙痒评分和瘢痕增生率(凸起瘢痕面积/瘢痕供皮区面积×100%)评价瘢痕供皮区瘢痕增生情况。并与2010年1至12月采用油纱覆盖瘢痕皮肤为中厚瘢痕供皮区的13例大面积烧伤后整形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植皮组术后第7天移植头皮全部成活,瘢痕供皮区创面愈合时间(7d)显著少于对照组(平均20d)(P〈0.01)。术后12个月,植皮组瘢痕供皮区瘢痕量表评分、瘙痒评分和瘢痕增生率分别为(1.5±0.5)、(1.24-0.4)分和14.6%±7.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1.1)、(2.0±0.7)分和55.8%±12.2%(均P〈0.01)。结论头皮移植修复瘢痕皮肤中厚供皮区创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申传安柴家科张琳李东杰庹晓晔蔡建华王淑君朱华蔡金东
- 关键词:皮肤移植瘢痕烧伤外科
- 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植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植技术用于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适宜密度。方法取健康清洁级成年SD大鼠4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10~230 g;根据细胞移植密度不同,随机分为高、中、低细胞密度及空白组(分别为A、B、C、D组,n=10)。取大鼠背部皮肤培养表皮细胞,并制作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抗挛缩模型。其中A、B、C组分别将0.2 mL密度为1×10~6、1×10~5、1×10~4个/cm^2的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植至创面处,D组给予等量限制性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取成年Wistar大鼠背部皮肤制备同种异体皮,覆盖各组创面。术后观察大鼠存活情况,于术后7、14、21 d大体观察同种异体皮成活、脱落及创面愈合情况,同种异体皮脱落后计算创面愈合率;21 d时取材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修复情况。结果术后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各组大鼠同种异体皮随时间延长逐渐成活,干燥并开始脱痂;至21 d同种异体皮基本脱落后A、B组创面可见成片上皮,C组创面可见少量菲薄上皮,D组创面无上皮形成。术后21 d同种异体皮脱落后,A、B、C、D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2.9%±9.6%、64.2%±9.1%、38.5%±5.7%、22.7%±5.5%,A、B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C、D组(P<0.05),C组高于D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A、B、C组愈合的创面上皮层可见鳞状上皮细胞,A、B组表皮分层明显,C组表皮层薄、可见炎性细胞浸润,D组为肉芽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示,A、B、C组表皮-真皮连接层Ⅳ型胶原和Ⅶ型胶原表达呈阳性,D组无表皮层呈阴性;A、B组Ⅳ、Ⅶ型胶原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植技术在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可重构皮肤,1.0×10~5个/mL为创面修复的适宜移植密度。
- 尹凯申传安马丽尚玉茹李大伟李龙珠赵东旭程文凤
- 关键词:细胞移植表皮细胞皮肤移植创面修复
- 低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法优化大鼠角质形成细胞的传代培养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通过改良传代技术是否可获取高增殖活性的大鼠KC,为体外研究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将从3只清洁级新生SD大鼠背部皮肤中分离、培养的原代KC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改良组采用0.25g/L胰蛋白酶联合0.4g/L乙二胺四乙酸消化传代,传统组采用2.5g/L胰蛋白酶结合0.4g/L乙二胺四乙酸消化传代。收集2组原代细胞及传代细胞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取部分第1代细胞,应用锥虫蓝染色法观察细胞存活情况并计算存活率(样本数为3);另取第1代细胞培养1、12、24h,噻唑蓝比色法进行细胞黏附实验(以吸光度值表示黏附细胞数量,每时相点样本数为6)。取第5代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B半乳糖苷酶染色法计算衰老细胞百分比。对数据行LSD-t检验。结果改良组原代细胞、第5代细胞及第18代细胞形态类似,呈圆形或小的多角形,或呈鹅卵石样;传统组原代细胞形态与改良组类似,第5代细胞胞体变大,增殖缓慢,呈片状覆盖,无法再继续传代。改良组细胞存活率为(94.6±1.7)%,显著高于传统组[(66.2±2.6)%,t=15.815,P〈0.05]。培养1、12、24h,改良组黏附细胞数量分别为0.205±0.015、0.225±0.014、0.265±0.021,均显著多于传统组(0.176±0.015、0.196±0.011、0.221±0.019,t值分别为2.947、3.517、3.476,P值均小于0.05)。改良组(S+G2/M)期细胞所占比例[(30.6±2.3)%]显著高于传统组[(17.0±5.6)%,t=3.890,P〈0.05]。改良组衰老细胞百分比[(10.9±2.0)%]显著低于传统组[(75.9±4.1)%,t=24.624,P〈0.05]。结论低浓度胰蛋白酶消化法能减轻细胞损伤、提高细胞活性、增加传代次数,为实验研究创造良好条件。
- 尚玉茹申传安柴家科马丽李大伟李龙珠尹凯
- 关键词:胰蛋白酶连续传代角质形成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