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2012BAD06B02)

作品数:10 被引量:138H指数:4
相关作者:吕典秋杨帅郭梅闵凡祥高云飞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军区空军后勤部克山农副业基地更多>>
发文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马铃薯
  • 3篇晚疫病
  • 3篇马铃薯晚疫病
  • 2篇疫病菌
  • 2篇丝核菌
  • 2篇晚疫病菌
  • 2篇马铃薯产业
  • 2篇马铃薯晚疫病...
  • 2篇病菌
  • 1篇疫霉
  • 1篇疫霉菌
  • 1篇预测预报模型
  • 1篇致病
  • 1篇致病疫霉
  • 1篇致病疫霉菌
  • 1篇融合群
  • 1篇生防菌
  • 1篇生理小种
  • 1篇丝核菌病
  • 1篇特异

机构

  • 9篇黑龙江省农业...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科学...
  • 1篇沈阳军区空军...

作者

  • 8篇吕典秋
  • 7篇高云飞
  • 7篇闵凡祥
  • 7篇郭梅
  • 7篇杨帅
  • 5篇王文重
  • 3篇魏琪
  • 2篇董学志
  • 2篇胡林双
  • 2篇王晓丹
  • 1篇宿飞飞
  • 1篇刘尚武
  • 1篇刘振宇
  • 1篇白艳菊
  • 1篇杜英秋
  • 1篇胡基华
  • 1篇张必弦
  • 1篇曹旭
  • 1篇陈静宇
  • 1篇姜威

传媒

  • 5篇中国马铃薯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土壤
  • 1篇东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铃薯外观缺陷种薯后代薯形的遗传表现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初步弄清马铃薯缺陷种薯(畸形种薯和裂口种薯)后代薯形变化的规律,分别选用荷兰15、早大白、克新13、克新18、中薯3号的畸形种薯和正常种薯以及克新13、克新18、中薯3号的裂口种薯和正常种薯为试验材料,探讨了畸形种薯和裂口种薯后代薯形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畸形种薯还是薯形表现正常的种薯,其后代均会出现畸形的块茎,而且两者后代块茎出现畸形的概率无明显差异;与薯形正常的块茎相比,裂口种薯后代出现裂口的概率要明显高于薯形正常的种薯。
李勇吕典秋胡林双李学湛顾海滨曲丽宿飞飞王绍鹏刘尚武刘振宇陈江先李洪军杨焕春杜英秋
关键词:马铃薯
马铃薯晚疫病菌高灵敏性PCR检测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由致病疫霉菌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长期和储藏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PCR检测技术已成为检测晚疫病致病菌的一种常规方法。本研究利用9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晚疫病检测引物,通过对致病疫霉菌和其他5种常见的侵染马铃薯的病原真菌进行PCR检测,筛选出Primer-4-2和Primer-5对晚疫病菌的特异性较好,而其他7对引物特异性较差或不具有特异性。在对带病薯块、植株及组培苗的样品检测中,引物Primer-4-2特异性优于Primer-5,能够实现对不同晚疫病样品的检测,其引物灵敏度检测为10 pg/μL。
杨帅闵凡祥高云飞郭梅王文重魏琪董学志吕典秋白艳菊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PCR检测特异性灵敏度
中国马铃薯产业标准现状分析及建议被引量:12
2014年
通过对中国马铃薯相关标准进行查询整理,对相关标准的类别和涉及内容进行分析比较,讨论了现行标准的制定、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数据表明,相对于其他农作物而言,马铃薯各种标准的制定相对滞后,尚不完善。针对中国马铃薯产业标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标准制定建议,以期对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杨帅闵凡祥高云飞郭梅王文重吕典秋姜连玉
关键词:马铃薯
密度调控方式对马铃薯块茎大小调控功能初探被引量:2
2017年
2014年和2015年分别以尤金和克新13号脱毒原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6万穴/hm^2、9万穴/hm^2、12万穴/hm^2播种穴数和1、3个主茎/穴(2014年)以及6万穴/hm^2、8万穴/hm^2、10万穴/hm^2播种穴数和1、2个主茎/穴(2015年)等处理,研究密度调控方式对马铃薯块茎大小分布及产量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播种穴数或单穴主茎数都将增加30~150 g的块茎产量,降低150 g以上的块茎产量。早熟品种尤金的种薯生产采用12万穴/hm^2、3主茎/穴的播种方式,并于苗后60 d左右收获,可获得较高150 g以下块茎产量;商品薯生产采用6万穴/hm^2、3主茎/穴的播种方式可获得较高商品薯产量。中晚熟品种克新13号的种薯生产采用8万穴/hm^2、2主茎/穴的播种方式,苗后80 d左右收获,可获得较高150 g以下块茎产量;商品薯生产采用6万穴/hm^2、2主茎/穴的播种方式可获得较高商品薯产量。
田静儇孙磊于洪涛毕诗婷张泽钰邰枫
关键词:马铃薯密度调控块茎大小
马铃薯丝核菌病生防菌株筛选及其拮抗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筛选对马铃薯丝核菌病害具有较好防治作用的生防菌株,并研究其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抑菌对峙培养法筛选生防菌,并利用梯度稀释法及共培养法对拮抗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筛选出2株对马铃薯丝核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PB12、CZS;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时,菌株PB12的抑菌率为98.67%,CZS的抑菌率为98.36%,生防菌液稀释度的变化对抑菌效果无明显影响;在固体培养时,随着生防菌液稀释度的增加,抑菌能力稍有下降。菌株PB12和CZS均可抑制丝核菌菌核的形成。[结论]筛选出2株对马铃薯丝核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PB12和CZS,并通过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菌核的形成达到抑菌效果。
刘宇帅曹旭陈静宇孟利强张淑梅胡基华姜威李晶
关键词:生防菌拮抗作用
哈尔滨市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类型被引量:5
2013年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哈尔滨市连年发生,危害日趋严重。本研究对2010年从哈尔滨市采集62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分离物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在62个分离物中,共有14个小种类型,以1.3.4.7.8.10.11小种为主,出现频率为33.87%,其次是小种1.3.4.7.8.和1.3.4.7,出现频率分别为14.52%和12.90%,没有鉴定出单基因小种。这充分说明,哈尔滨市致病疫霉菌毒力结构呈多样性,具有高度的复合性。
高云飞郭梅王晓丹闵凡祥杨帅吕典秋张必弦陈磊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菌生理小种
NegFry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的评价被引量:8
2013年
本研究主要应用丹麦NegFry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以不喷药和每7 d喷药作对照,采用感病品种‘Favorita’和中抗品种‘克新18’进行田间试验,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预测和防治。感病品种不喷药处理(CK1)、感病品种每7 d施药处理(FW)、感病品种测报处理(FN)、中抗品种不喷药处理(CK2)、中抗品种每7 d施药处理(KW)和中抗品种测报处理(KN)的AUDPC值分别为12.73、0.12、0.17、0.12、0.074和0.034,通过邓肯多重极差法(LSR法)进行比较,CK1与FW,FN,CK2,KW,KN 5个处理差异显著,其余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采用测报处理,每7 d施药处理和采用抗病品种能够达到同等防治效果。对于感病品种,测报处理与每7 d施药处理相比减少杀菌剂使用次数2次,每667 m2降低成本70元,与每7 d施药处理相比每667 m2增收27元。对于抗病品种,测报处理与每7 d施药处理相比减少杀菌剂使用次数5次,每667 m2降低成本160元,与每7 d施药处理相比每667 m2增收213元。所以,通过丹麦NegFry预测预报模型,可以准确得出施药时间,既降低生产成本,又有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同时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
闵凡祥郭梅高云飞吕典秋王晓丹胡林双杨帅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
新世纪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被引量:106
2014年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作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着重介绍了中国发展马铃薯产业的重要性、近10年来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所在及现实概况,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从而说明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杨帅闵凡祥高云飞郭梅王文重吕典秋谷风暴
关键词:马铃薯
马铃薯接骨木镰刀菌的分子检测被引量:3
2015年
接骨木镰刀菌是马铃薯干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给黑龙江省马铃薯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采用马铃薯干腐病引物LDJ1对马铃薯干腐病、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黑痣病的致病菌的ITS序列进行测定,只有马铃薯干腐病菌扩增出560 bp特异性片段。再分别对接骨木镰刀菌、燕麦镰刀菌和茄病镰孢变种的ITS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针对接骨木镰刀菌设计了特异引物L2,扩增特异性产物为278 bp,该引物所建立的PCR检测体系可检测DNA含量在50 pg/μL以上的目的基因。
高云飞闵凡祥王文重杨帅魏琪吕典秋郭梅吕涛
关键词:马铃薯ITSPCR分子检测
环境因子对马铃薯致病立枯丝核菌AG-3融合群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环境因子对马铃薯致病立枯丝核菌AG-3融合群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明确黑龙江省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的环境适应性,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对立枯丝核菌菌丝在不同温度、pH、光暗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进行测定。[结果]菌丝在4℃条件下不能生长,适宜温度为19-25℃,全暗和全光条件下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2和25℃,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在pH 4-11时菌丝均能生长,以pH 6-7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当热激20 min以上时,其致死温度为50℃。[结论]综合评价了环境因子对立枯丝核菌AG-3融合群生长的影响,同时耐热性测定表明短暂热激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时会严重抑制菌丝的生长。
杨帅闵凡祥高云飞郭梅王文重魏琪董学志吕典秋
关键词: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环境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