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1065)

作品数:14 被引量:384H指数:9
相关作者:康慕谊刘全儒朱源宋富强江源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植被
  • 4篇物种
  • 4篇物种丰富度
  • 4篇丰富度
  • 2篇植物
  • 2篇陕北黄土高原
  • 2篇退耕
  • 2篇退耕还林
  • 2篇区系
  • 2篇林业
  • 2篇黄土高原
  • 1篇地理成分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因子
  • 1篇多样性
  • 1篇新资料
  • 1篇样方
  • 1篇遥感
  • 1篇油松
  • 1篇云杉

机构

  • 1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北京市园林科...

作者

  • 13篇康慕谊
  • 5篇朱源
  • 5篇刘全儒
  • 4篇江源
  • 4篇宋富强
  • 3篇邢开雄
  • 3篇刘阳
  • 2篇陈雅如
  • 1篇冯德显
  • 1篇王国强
  • 1篇黄永梅
  • 1篇徐广才
  • 1篇赵鸣飞
  • 1篇徐军亮
  • 1篇孟世勇
  • 1篇李延明
  • 1篇郑壮丽
  • 1篇王好
  • 1篇章异平
  • 1篇李炜民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自然林业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8
2007年
近自然林业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可持续发展观不谋而合,受到众多学者关注并一直处于林业经营管理的研究重点。首先介绍了近自然林业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国内外近自然林业的历史与发展,重点综述了近自然林业的认识论基础、经营特征和技术要点等,同时在总结近自然林业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加深对森林各种过程的研究、促使人工林的多样化和自然化、引入高技术,以及完善法律体系等是近自然林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章异平徐军亮康慕谊赵丛举
关键词:近自然林业可持续发展人工林
贺兰山油松和青海云杉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对贺兰山东坡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交错区进行了野外群落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交错区跨越2100~2500ITI海拔范围,油松林和青海云杉林的海拔分界线为2300~2350m。地形是该交错区群落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影响因子,阳坡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阴坡。中等坡度样地的物种丰富度较低;平缓或陡峭样地的物种丰富度较高。海拔升高,物种的丰富度也有所增加。当群落中油松和青海云杉的优势度基本相等时,为典型的油松与青海云杉交错区,在该交错区内,随着油松优势度的降低和青海云杉优势度的升高,土壤条件有所改善,物种丰富度增加。
朱源康慕谊刘全儒江源和克俭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地形因子油松青海云杉
运用稀疏法分析物种丰富度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以样方实测乔木种数据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植物物种丰富度随山地海拔梯度的变化格局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种-面积关系的任何模型对群落物种数目所作估计,其精度都依赖于样本的代表性、抽样尺度以及所涉及的分类群。作者以秦岭南坡森林群落样方实测的乔木种数据为例,借鉴群落最小面积(minimum area,MA)的概念及其确定方式,利用稀疏法(rarefaction)确定了能够反映研究区物种丰富度的最小表现样方数(minimum plot number),利用3种分组方式将样方总体数据按海拔带分为不同的亚组计算各亚组的物种丰富度,分析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在样方总体内计算任意数目的样方亚组的物种数时,稀疏法可以整合整个研究区的物种组成特点,避免单个样方数据对物种数估算的误差影响;以最小表现样方数为基础来确定物种丰富度,体现了物种数与样方数(所占面积)的非线性关系,从而保证了计算结果的物种丰富度有充分的代表性。(2)秦岭南坡森林群落乔木物种的丰富度在中海拔范围(1,400-1,900m)达到最大(≥80种),而乔木物种密度分布的最大值出现在海拔1,890m处(=9.5种/km2),与以往研究结论基本一致。(3)等样方数高度带滑动分组方法结合物种密度计算分析,不仅样方分组较详尽,而且减少了各样方组间的微小差异,是运用稀疏法考察区域物种丰富度时相对理想的样方分组方法。
邢开雄康慕谊王强段锦段锦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物种密度秦岭南坡
东灵山风景区草甸资源退化评价及管理措施被引量:8
2007年
将样带与样方调查方法相结合,对北京东灵山山顶草甸风景区进行实地取样。采用盖度、高度、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一年生、二年生植物所占比例、土壤理化特征等参数,通过去趋势典范对应排序分析(DCCA)对草甸退化状况进行数量化评价,辨识草甸退化的不同等级。结果表明,草甸退化分为常规干扰草甸、轻度退化草甸、中度退化草甸及重度退化草甸等4个等级,草甸退化等级的划分一方面表现为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土层厚度等降低,同时也表现为一年生、二年生植物相对数量的增加和优势种的变化过程。在风景区管理中,鉴于常规干扰草甸与轻度退化草甸的群落特征,在管理方面不需要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应以定期监测为主,控制大规模游人活动。在利用方面,可以继续向游人开放,并可以用于适当放牧,但应该采取适当短期休牧,以保持或恢复草甸植被正常生产力;对中度和重度退化草甸,应采取人工建植乡土植被、分期封育以及规范旅游区商贩和游客行为等措施,防止草甸资源进一步退化,促进草甸植被恢复。
李炜民江源李延明黄永梅李晓兵
关键词:DCCA旅游
贺兰山针叶林结构与多样性的海拔格局被引量:5
2010年
贺兰山是针叶林分布的交错区,为我国油松林分布的西界和青海云杉林分布的东界。通过沿海拔梯度设计样带,系统布设样方,对贺兰山针叶林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贺兰山针叶林的平均树高和总胸高截面积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同时立木组成中胸径大的树木增多,表明其生长状况逐渐变好。随着海拔升高,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断降低,但种类组成的变化是连续的。林下土壤的土层深度、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土壤pH值则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土壤因子随海拔的变化,是研究区针叶林变化的生态梯度,反映了气候因子的作用。
朱源康慕谊江源
关键词:径级结构物种丰富度土壤性质
内蒙古大青山哈拉沁沟流域中游草本植被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12
2007年
选取内蒙古哈拉沁沟流域中游草本植被进行调查取样和数量分析。通过野外工作获取研究区的植物种、群落特征和环境数据,并将野外所采样品进行实验室内常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植物群落分为5个群丛:百里香+羊草+细叶苔草群丛、蒙古蒿+细叶苔草+二裂委陵菜群丛、细叶苔草+白莲蒿+光稃茅香群丛、细叶苔草+硬质早熟禾群丛和蒙古蒿+鹅绒委陵菜+光稃茅香群丛。DCCA样方排序的结果与分类结果较吻合,其中排序第一轴主要指示海拔和土壤pH值对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第二轴着重反映年太阳总辐射、相对地形湿润指数(TRM I)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DCCA结果揭示出各植物群落沿环境梯度的递变规律,表明海拔与土壤的湿润及营养状况是控制研究区群落及物种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徐广才康慕谊马敏刘全儒朱源王好郭雯雯徐丹
基于MODIS/NDVI的陕北地区植被动态监测与评价被引量:138
2011年
陕北地区从1999年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实施以来,区域植被发生很大变化,退耕前后植被动态变化监测成为退耕还林工程评价任务之一,而当前植被恢复监测评价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哪些是由于退耕而引起的植被变化。针对此问题,选取适合陕北地区植被变化监测的MOD IS/NDVI数据,利用均值变化及趋势分析方法,从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和不同坡度植被指数动态变化两方面分析退耕还林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论如下:(1)陕北地区平均NDVI从2000—2008年呈现较明显的增长趋势,坡耕地和草地NDVI增长速度相对较快;(2)趋势分析结果显示,陕北绝大部分地区植被恢复良好,植被指数呈明显改善的面积占整个地区面积的64.96%,中度改善占18.58%,其中又以坡耕地、草地植被明显改善面积分别占陕北地区明显改善面积的45.43%和17.10%,坡耕地对陕北地区植被明显改善面积贡献最大;(3)7-15°、15-25°及25-35°坡度植被明显改善面积分别占总改善面积的39.91%、25.81%、2.28%,其中7-25°坡度植被明显改善面积占总面积的65.72%;(4)基于陕北地区近年气候呈暖干化发展趋势,同期降雨并未呈现显著变化,说明非气候因子中退耕还林等人为因素是引起NDVI增长的主要因素,退耕还林对于陕北地区植被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宋富强邢开雄刘阳刘志超康慕谊
关键词:退耕还林植被
贺兰山木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格局被引量:63
2008年
贺兰山位于中国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的过渡带,是研究干旱区山地物种多样性海拔格局的理想区域。该文通过样方法调查研究区的森林和灌丛群落,并运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海拔是物种丰富度的重要影响因子,一般能解释原始数据30%-40%的变差。2)对于森林和灌丛群落,草本植物都是群落中比例最高的物种,而且决定了群落总物种丰富度的海拔分布格局。3)森林群落的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在中海拔区域最高,反映了中海拔区域相对优越的水热条件。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明显受到乔木层郁闭度的影响,有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4)灌丛群落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均呈单峰格局,皆因低海拔的干旱和高海拔的寒冷抑制了多数物种的生存,仅气候条件适宜的中海拔区域能够生存丰富的物种。
朱源康慕谊江源刘全儒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森林群落灌丛群落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及验证被引量:22
2011年
陕北地区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区域土地覆被发生巨大变化,退耕后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有利于实现退耕前后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评价退耕还林工程进展程度。该文在前人分类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分布特征的实地调查,首先构建了适合陕北地区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其次依照上述分类系统,以MODIS/NDVI数据、DEM数据和陆面温度数据为依据,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2008年陕北地区土地覆被进行分类;最后采用野外调查数据和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利用误差矩阵的方法对分类结果的整体精度和典型区域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区分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上述方法的土地覆被分类不仅反映了土地覆被分布的整体情况,而且不同的土地覆被类型之间也得到较好的区分。
宋富强康慕谊郑壮丽王令超王国强冯德显
关键词:遥感陕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
山西维管植物新资料被引量:7
2008年
报道了分布于中条山地区的山西省新记录维管植物14种,即鞘舌卷柏、华北薄鳞蕨、叉裂铁角蕨、秦岭耳蕨、榆钱菠菜、露蕊乌头、乌拉特绣线菊、小叶三点金草、奇异堇菜、纤弱黄芩、白透骨消、弯齿盾果草、野塘蒿、钻叶紫菀,隶属于12科14属。
刘全儒康慕谊
关键词:维管植物区系新资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