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866)

作品数:16 被引量:316H指数:11
相关作者:王朝辉李生秀罗来超苗艳芳李孟华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长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洛阳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1篇小麦
  • 7篇氮肥
  • 6篇冬小麦
  • 6篇硝态氮
  • 5篇土壤
  • 4篇氮素
  • 4篇铵态氮
  • 4篇旱地
  • 3篇小麦产量
  • 3篇干物质
  • 2篇氮肥形态
  • 2篇氮素利用
  • 2篇氮素吸收
  • 2篇氮素形态
  • 2篇冬小麦产量
  • 2篇增产
  • 2篇铵态氮肥
  • 2篇硝态氮肥
  • 2篇干物质积累
  • 1篇氮肥调控

机构

  • 15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长武县农业技...
  • 1篇武威市林业科...

作者

  • 12篇王朝辉
  • 8篇李生秀
  • 7篇苗艳芳
  • 7篇罗来超
  • 3篇戴健
  • 3篇李富翠
  • 3篇李强
  • 3篇李孟华
  • 3篇扶艳艳
  • 3篇徐晓峰
  • 3篇李娜
  • 2篇李小涵
  • 2篇曹群虎
  • 2篇赵护兵
  • 2篇吕静霞
  • 2篇魏鑫
  • 2篇都开彬
  • 1篇杨荣
  • 1篇何刚
  • 1篇段长林

传媒

  • 2篇土壤学报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分析仪器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5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冬小麦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响应被引量:26
2014年
在陕西省永寿县和河南省洛阳市分别设置了11和7处大田试验,分5层采集0~100cm土壤样品并测定其起始硝态氮含量。永寿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硝态氮、铵态氮品种、硝态氮与铵态氮2:1组合各2个处理;洛阳试验设6个处理(硝态氮肥只有1个品种),施氮处理均施N150kg hm-2,研究小麦对铵态氮和硝态氮肥响应的差异及其与不同深度土层硝态氮累积量的关系。试验表明,同一形态不同氮肥品种之间的增产差异显著低于不同形态之间的差异。比较不同形态氮肥的小麦产量、增产量和增产率的平均值,硝态氮肥最高,硝态氮、铵态氮组合次之,铵态氮最低。氮肥增产量和增产率随土壤累积硝态氮量增加而显著下降;累积量越低,氮肥增产效果越突出,硝态氮的效果也越显著。由此可见,土壤累积的硝态氮量是决定氮肥肥效的主要因子,也是决定不同形态氮素效果的主要凼子。只有存硝态氮累积量低的土壤上,氮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硝态氮也才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苗艳芳李生秀徐晓峰王朝辉李小涵扶艳艳罗来超
关键词:小麦硝态氮肥铵态氮肥
旱地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累积特征及其与小麦产量的关系被引量:40
2014年
在陕西永寿和河南洛阳分别进行了11处和7处小麦大田试验,设对照(不施氮)和施氮(150kgN·hm-2)2个处理,测定了小麦生物量、籽粒产量及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cm)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浓度.结果表明:两地土壤铵态氮浓度均很低,而硝态氮浓度较高,其中硝态氮数量占铵态氮、硝态氮总量的91%,在反映土壤供氮特性方面与两者之和有完全一致趋势.不施氮情况下,永寿0~40、0—60、0~80和0~100cm土层累积的硝态氮与小麦生物量和产量显著相关;而洛阳无显著相关关系.施氮后,永寿不同深度土层累积的硝态氮与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相关关系显著下降,而洛阳出现负相关;两地小麦产量增量与0—80和0—100cm土层累积的硝态氮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小麦苗期主要依赖0~20em土层硝态氮;返青期、拔节期分别利用0—40cm和0—60cm土层硝态氮,成熟期则能利用0—100cm土层累积硝态氮.小麦收获后对照土壤的铵态氮浓度与播前起始值无明显差异,而硝态氮大幅下降.
苗艳芳李生秀扶艳艳王朝辉徐晓峰罗来超
关键词:小麦硝态氮铵态氮
氮素形态对小麦幼苗生长及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在水培条件下分别施用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及20%铵态氮+80%酰胺态氮,研究了3种氮素形态4种处理对小麦苗期生长、根系生理特性及氮素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素形态对小麦幼苗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在硝态氮处理下,小麦叶重、总生物量最高,日增重高于铵态氮34.5%;硝态氮肥可以提高根干重和根冠比,并可提高根系中的可溶性糖、硝酸还原酶(NRA)活性,氮素吸收效率和偏生产率最高。较好地印证了在水培条件下,小麦喜好硝态氮营养,硝态氮的增效优于其他氮素形态,混合氮源次之,铵态氮略高于酰胺态氮,但两者差异不显著。
罗来超苗艳芳李生秀魏鑫都开彬
关键词:氮素形态小麦幼苗根系特性氮素吸收
氮肥管理与地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4
2014年
降雨偏少且季节分布不均,施肥偏多且方式不合理,缺少有效的保水栽培措施是西北旱地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在陕西渭北旱塬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了氮肥追施和总量减少、覆膜、增加种植密度措施较传统施肥和农民习惯施肥种植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与农户习惯施肥相比,传统施肥不能持续增加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而减氮追肥、减氮垄覆和减氮垄覆增密处理的增产效果明显,同时提高了氮素利用效率,但减氮垄覆或增加种植密度却使籽粒含氮量降低,主要原因是进入开花期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减少,氮素供应不足所致。综合分析,减氮垄覆增产增效更明显,小麦产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利用率在第1年分别提高38.6%、49.6%和35.1%,在第2年分别提高7.6%、16.3%和25.7%,说明控氮与覆膜结合是实现旱地冬小麦增产的重要措施,但需注意生长后期土壤氮素供应,在增产的同时保证小麦品质。
李强王朝辉李富翠戴健李孟华何刚曹群虎段长林鱼昌为
关键词:旱地冬小麦氮肥利用效率
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石灰性土壤速效磷条件的确定被引量:5
2012年
针对传统比色法测定石灰性土壤速效磷耗工费时,试剂消耗量大、试验成本高,操作过程中样品稀释、人为清除气泡会增加测定结果误差,通过与传统方法比较,确定了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速效磷的最佳条件,提高了测定效率。
李小涵王朝辉李生秀
关键词:石灰性土壤速效磷连续流动分析仪
氮肥调控与地表覆盖对旱地冬小麦氮素吸收及残留淋失的影响被引量:32
2013年
【目的】针对西北旱区水分缺乏和氮肥施用不合理的问题,探索作物增产与水肥高效的施肥与栽培模式,以指导旱地农业生产。【方法】通过在黄土高原旱地进行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早春追肥、氮肥调控、垄覆沟播、播种密度、夏闲期秸秆覆盖等措施对作物产量与氮素利用,以及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夏闲期残留硝态氮淋溶和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结果】旱地早春追肥、氮肥调控+早春追肥、氮肥调控+垄覆沟播、氮肥调控+垄覆沟播增密处理小麦产量比农户常规施肥分别提高15.7%、22.2%、38.6%和24.8%,作物氮吸收增加25.0%、32.0%、36.4%和6.4%,氮素收获指数提高3.8%、3.3%、5.7%和6.8%,当季硝态氮残留减少30.9%、20.0%、59.5%和68.2%,夏闲期硝态氮向60 cm以下土层的淋溶减少27.5%、24.6%、42.3%和24.3%。【结论】渭北旱区早春追肥、氮肥调控+早春追肥、氮肥调控+垄覆沟播和氮肥调控+垄覆沟播增密在提高冬小麦产量的同时,促进作物氮的吸收,减少肥料氮的残留,其中氮肥调控+垄覆沟播结合夏闲期秸秆覆盖,在增加土壤保水蓄水的同时,避免硝态氮向深层淋失,效果更好。
李强王朝辉戴健李富翠李孟华赵护兵曹群虎
关键词:氮肥调控地表覆盖氮素利用
硝酸还原酶抑制剂钨酸钠对油菜硝态氮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选取硝酸盐积累差异明显的两个油菜品种(低硝态氮积累品种‘红油3号’和高硝态氮积累品种‘中双6号’,研究苗期根系硝酸还原酶(NR)活性被抑制以后两个油菜品种叶片、叶柄和根系中NR活性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0mmol.L-1的NR活性抑制剂Na2WO4对两个油菜品种的根系NR活性抑制效果最佳;根系NR活性被抑制以后,两个油菜品种的根系NR活性、硝态氮吸收速率均显著下降,而硝态氮含量却显著上升;且Na2WO4对‘中双6号’硝态氮吸收的抑制程度强于其对‘红油3号’的抑制。叶片和叶柄的NR活性变化不显著,但叶柄硝态氮含量显著下降,叶片硝态氮含量稳定,且这一趋势在低积累品种‘红油3号’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杨荣邱炜红王朝辉王小英
关键词:油菜硝酸还原酶硝态氮
氮肥用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夏闲期土壤硝态氮变化的影响被引量:55
2013年
在陕西渭北旱塬,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氮肥用量(0、80、160、240、320 kg hm-2)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氮素利用,土壤硝态氮残留、夏闲期淋溶和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用量增加,施氮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的效应下降,而土壤硝态氮残留迅速增加。作物生长当季的硝态氮残留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层,施氮超过160 kg hm-2时,达56.8~211.7 kg hm-2,来源于当季施用氮肥的残留占64%~90%。夏闲期土壤硝态氮发生淋失的土层深度和硝态氮淋失量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抛物线关系(r = 0.988 9和0.994 0),施氮量超过160 kg hm-2时,每增加100 kg hm-2的氮肥投入,硝态氮淋失深度和淋失量增加量分别高于27 cm和80.4 kg hm-2。平均每10 mm的夏闲期降水可使离开原土层发生淋溶的硝态氮向下移动2~4 mm。施氮量对硝态氮淋失的深度没有显著影响。夏闲期土壤氮素矿化量、来源于当季施入土壤肥料氮被生物固定后的再矿化量分别为51.8~160.9 kg hm-2和31.6~109.2 kg hm-2。基于本研究,建议渭北旱塬冬小麦施氮量控制在146~163 kg hm-2,以保证旱地小麦高产,防止过量肥料氮残留,减少淋溶风险。
戴健王朝辉李强李孟华李富翠
关键词:冬小麦氮肥硝态氮残留淋溶
水温因素与夏玉米生长季节土壤矿质氮动态的关系被引量:5
2011年
农田土壤的矿质氮残留和淋溶已成为大气和水体氮污染的重要来源。本文通过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气温、土壤温度和水分、灌溉和降水等环境条件与夏玉米生长季节土壤残留矿质氮素动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①0~200cm土层铵态氮残留量与耕层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但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与土壤温度变化趋势相反。②大气温度对土壤矿质氮数量的影响趋势和土壤温度的基本相同。③在夏玉米生长季节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呈波动增加趋势,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残留量随土壤水分的增减而增减,矿质氮素增减变化与土壤含水量相比有滞后现象。④夏玉米生长季节降水和灌水量达到720.5 mm,大量水分使得土壤硝态氮随着夏玉米生长期的后移而有明显的向下淋移趋势。玉米收获时,土壤硝态氮已被淋失到200 cm以下土层,难以再被下季作物利用。
苏涛王朝辉李生秀
关键词:温度水分夏玉米硝态氮铵态氮
Soil Organic Nitrogen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Crop Production被引量:17
2014年
Plant growth and crop production depend to a large extent on soil N supplying capacity (SNSC): The higher the SNSC, the higher the dependence of crops on soil and the lower the N fertilizer recovery. Of the SNSC, soil organic N (ON) played a key role in supplying N nutrient to crop production and still does in many subsistence and low-input farming systems. In this paper, soil ON contents, types,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plant production are reviewed up to date in detai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 in dryland soils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its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the mineralization and availability to plants of some important chemical components are emphasized at the last part for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LI Sheng-xiuWANG Zhao-huiMIAO Yan-fangLI Shi-qing
关键词:MINERALIZATIONCONTRIBUTIO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