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749)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邹正升李保森辛绍杰赵军王福生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北京大学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乙型
  • 5篇衰竭
  • 5篇肝炎
  • 4篇慢加急性肝衰...
  • 4篇急性肝
  • 4篇急性肝衰
  • 4篇急性肝衰竭
  • 4篇肝衰
  • 4篇肝衰竭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3篇慢性
  • 3篇慢性乙型
  • 2篇性细胞
  • 2篇亚群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机构

  • 8篇解放军第30...
  • 3篇北京大学
  • 1篇解放军第三○...
  • 1篇安徽省太和县...

作者

  • 8篇邹正升
  • 7篇李保森
  • 5篇王福生
  • 5篇辛绍杰
  • 5篇赵军
  • 4篇孙颖
  • 4篇张政
  • 3篇黄磊
  • 3篇张伟
  • 2篇滕光菊
  • 2篇周光德
  • 2篇徐东平
  • 2篇常彬霞
  • 2篇孙艳玲
  • 2篇赵景明
  • 2篇金磊
  • 1篇张文瑾
  • 1篇陈黎明
  • 1篇张辉
  • 1篇范振平

传媒

  • 3篇传染病信息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肝脏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特点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以下简称慢重肝)患者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值的特点。方法:慢重肝患者61例,乙肝引起的肝硬化26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健康志愿者1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自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NK细胞(CD3-/CD16+/CD56+)、NKT细胞(CD3+/CD16+CD56+)等亚群表达百分比,计算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乙肝引起的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相比,慢重肝患者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存活者相比,慢重肝死亡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NK细胞、NKT细胞绝对值均有一种降低的趋势但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慢重肝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其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辛绍杰邹正升李保森赵军徐东平陈黎明邢汉前金磊王福生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淋巴细胞
“慢加急”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树突状细胞(DC)功能缺陷是导致宿主特异性免疫反应低下和病毒感染慢性化的主要因素。然而,目前还不清楚"慢加急"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体内的DC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本研究入组40例"慢加急"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同时入组20例健康人和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调查上述人群外周血DC亚群的频率、功能及其临床意义。结果相对于健康人和慢性肝炎患者,"慢加急"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浆样树突细胞(pDCs)频率明显降低,并且pDCs产生α干扰素(IFNα-)的能力也显著下降。进一步分析表明,pDC分泌IFNα-的能力在"慢加急"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死亡患者明显低于存活患者,并与肝功能衰竭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慢加急"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DC数量和功能明显降低,可作为疾病严重性的预测指标。
张文瑾范振平蔡少平吉英杰张政邹正升王福生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树突状细胞干扰素-Α
肝内IFN—γ及其分泌细胞在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通过研究肝内促炎细胞因子 IFN-γ的表达及 IFN-γ的分泌细——T淋巴细胞的数量,以明确二者在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乙型 ACLF 患者、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肝内 IFN-γ的原位表达以及其分泌细胞 CD4^+T 淋巴细胞与 CD8^+T 淋巴细胞的数量。结果①乙型 ACLF 患者 IFN-γ阳性分泌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慢性乙肝患者 IFN-γ阳性分泌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乙型 ACLF 患者肝内CD4^+和 CD8^+T 淋巴细胞数量较慢性乙肝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 均<0.001),慢性乙肝患者肝内 CD4^+和 CD8^+T 淋巴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 均<0.001);③肝内 IFN-γ阳性分泌细胞数量与 CD4^+T 淋巴细胞和 CD8^+T 淋巴细胞数量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896和0.885,P 均<0.001)。结论乙型 ACLF 患者肝内 CD4^+T 淋巴细胞、CD8^+T 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其分泌的 IFN-γ的增加可能参与了 ACLF 的发病过程。
孙颖李保森徐东平张政赵景明周光德孙艳玲黄磊福军亮杨永平金磊张伟赵军辛绍杰王福生邹正升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慢加急性肝衰竭
终末期肝病病情预测评分系统介绍
2008年
随着近年来肝移植和介入手术等治疗方法的不断出现,真实、准确、客观地评价终末期肝病患者病情或肝脏储备功能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合不同个体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应用40余年的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在对终末期肝病患者病情判断方面已显示出其局限性。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分级是近年来新创立的判断晚期肝病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或病情的方法,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李保森邹正升陈菊梅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模型病情判断肝脏储备功能评分肝病患者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中免疫活性细胞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明确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患者肝内浸润的淋巴细胞(LILs)及外周血中免疫活性细胞的频率,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它们的异同以及在慢重肝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毛玻璃研磨加自然沉降肝细胞的方法,对11例慢重肝接受肝移植患者的 LILs 进行提取、分离。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慢重肝患者 LILs 及外周血中免疫活性细胞的频率并行对比分析,同时与正常人 LILs 及外周血中免疫活性细胞的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慢重肝患者 LILs 中CD4^+T 淋巴细胞及 B 细胞的频率分别为17%±6%及3.0%±1.0%,明显低于外周血中各自的频率,分别为32%±8%及21.4%±12.2%(均 P<0.01),而 CD8^+T 淋巴细胞、NK 及 NKT 细胞的频率分别为38%±13%、34%±18%及10%±4%,明显高于外周血中各自的频率,分别为26%±6%、15%±9%及6%±4%(均 P<0.05);(2)与正常对照相比,LILs 中 CD3^+及 CD4^+T 淋巴细胞明显要高(P<0.05或 P<0.01),而 NK 细胞及 NKT 细胞要低些;(3)与正常对照相比,慢重肝患者 LILs 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之比,CD3^+、CD4^+、CD8^+T 淋巴细胞有更高的比值(CD4^+T 淋巴细胞 P<0.01),B细胞及 NKT 细胞有更低的比值(P<0.01或 P<0.05)。结论肝脏内大量免疫活性细胞的浸润,尤其是 CD4^+、CD8^+T 淋巴细胞、NK 细胞的大量浸润对于慢重肝的发病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邹正升徐东平李保森黄磊福军亮张政金磊刘庆峰张辉辛绍杰王福生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淋巴细胞免疫活性
慢性乙型肝炎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研究ACLF患者的免疫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ACLF患者7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36例,健康志愿者3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NK细胞、NKT细胞等细胞亚群计数,用SPSS10.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LF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4+、CD8+T细胞、NKT细胞与健康对照组及慢性乙肝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或P<0.05)。ACLF组外周血NK细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CLF患者死亡组中淋巴细胞总数、CD4+、CD8+T细胞、NK细胞计数均低于存活组各细胞计数,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LF患者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的减少可能是ACLF病情急剧进展的驱动因素。
孙颖李保森刘丽丹张伟赵军张辉金磊常彬霞滕光菊辛绍杰王福生邹正升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免疫活性细胞预后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组织树突状细胞特点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ute-on-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ACHBLF)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树突状细胞及其亚群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11例进行肝移植的ACHBLF、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5例健康人,取外周血和肝组织,使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肝内浸润淋巴细胞(LILs)中浆样树突细胞(plasmacytoid DC,DCs)和髓样树突细胞(myeloid DC,mDCs)的频率,应用polyI:C和CpG2216刺激培养PBMCs和LILs,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IFN-α、IL-12和IL-10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内pDC和mDC的分布。结果 ACHBLF患者肝内pDCs与外周血pDCs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内mDC的频率与外周血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LF患者经刺激的PBMCs和LILs能够分泌IFN-α和IL-12,但LILs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较PBMCs明显降低,而分泌IL-10却较PBMCs明显升高;ACHBLF患者肝组织浸润了大量的pDCs和mDCs。结论 ACHBLF患者肝内浸润大量的DC亚群细胞,并优先分泌IL-10,在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局部的免疫调节作用。
李保森孙颖张连业张政张伟赵军滕光菊常彬霞王福生邹正升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肝内CD68阳性细胞及TNF-α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通过研究肝内CD68+和TNF-α阳性细胞的表达,来探讨它们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乙型肝炎ACLF患者、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肝内TNF-α的表达以及其分泌细胞CD68+细胞的数量。结果ACLF患者肝内TNF-α阳性分泌细胞平均数为90/高倍视野(hpf),明显高于CHB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2/hpf和5/hpf),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ACLF患者肝内CD68+细胞平均数为94/hpf,明显高于CHB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8/hpf和15/hpf),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TNF-α阳性分泌细胞与CD68阳性细胞数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866,P<0.001)。结论乙型肝炎ACLF患者肝内CD68+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其分泌的TNF-α也明显增加,推测TNF-α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ACLF的发病过程。
赵军孙颖李保森徐东平张政赵景明周光德孙艳玲黄磊张伟辛绍杰王福生邹正升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肿瘤坏死因子-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