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2010NKC-03)

作品数:5 被引量:214H指数:5
相关作者:贾志宽韩清芳崔荣美马晓丽李儒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2篇有机培肥
  • 2篇水分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土壤团聚体
  • 2篇团聚体
  • 2篇培肥
  • 2篇渭北旱塬
  • 2篇小麦
  • 2篇利用效率
  • 2篇秸秆
  • 2篇旱塬
  • 1篇冬小麦
  • 1篇养分
  • 1篇有机肥
  • 1篇湿润
  • 1篇土壤肥力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汉中市农业技...

作者

  • 5篇贾志宽
  • 4篇韩清芳
  • 3篇崔荣美
  • 3篇马晓丽
  • 2篇聂俊峰
  • 2篇李儒
  • 2篇肖恩时
  • 2篇刘婷
  • 1篇王晓娟
  • 1篇王雯玥
  • 1篇王敏
  • 1篇路文涛
  • 1篇张睿
  • 1篇梁连友
  • 1篇杨宝平
  • 1篇高飞
  • 1篇侯贤清
  • 1篇卫婷
  • 1篇刘艳红
  • 1篇王海霞

传媒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对旱地小麦田土壤团聚体的影响被引量:51
2012年
设2个秸秆覆盖时期(全程覆盖、生育期覆盖)和3个覆盖量(3000、6000和9000kg·hm-2),以全程不覆盖为对照,研究陕西渭北旱塬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小麦田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0cm土层,随土层的加深,>5mm径级的土壤团聚体含量逐渐增加,<5mm径级的土壤团聚体含量逐渐减小;各覆盖处理中,>0.25mm径级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均显著大于对照,分别增加13.0%~26.4%和18.6%~45.6%,其中,6000kg·hm-2秸秆覆盖处理的增幅最大;秸秆覆盖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与>0.25mm径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各秸秆覆盖量处理均降低了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以6000kg·hm-2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最小.表明秸秆覆盖可显著增加0~40cm土层>0.25mm径级的土壤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并且以6000kg·hm-2覆盖量的处理效果最佳,该覆盖量可以作为渭北旱塬小麦田合理的秸秆覆盖模式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王海霞孙红霞韩清芳王敏张睿贾志宽聂俊峰刘婷
关键词:免耕秸秆覆盖小麦旱地土壤团聚体
渭北旱塬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2
2010年
探讨秸秆还田对渭北旱塬区土壤水分状况、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陕西合阳进行连续两年的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研究秸秆还田对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变化、产量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从小麦播种到抽穗期秸秆还田量9 000 kg/hm2和6 000 kg/hm2处理的0-80 cm土层贮水量分别较对照高15.96 mm和10.74 mm,还田量9 000 kg/hm2处理的贮水量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80-200 cm土层贮水量较对照高15.11 mm,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但还田量6 000 kg/hm2处理的80-200 cm土层贮水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还田量9 000 kg/hm2处理的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0.05),分别较对照增加15.70%、5.66%和8.9%;还田量6 000 kg/hm2处理的产量较对照增加6.22%,较还田量9 000 kg/hm2处理减少8.93%,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对土壤蓄水保墒具有重要作用;还可显著地提高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量,且表现出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
马晓丽贾志宽肖恩时王雯玥刘婷刘艳红崔荣美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贮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旱区有机培肥对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不同种类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渭北旱塬进行连续2年(2007-2009年)的有机培肥定位试验,以单施化肥处理为对照,研究施用不同量秸秆(9 000,6 000 kg/hm2)和厩肥(22 500,11 250 kg/hm2)后,不同土层(0-20,20-40 cm)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2008年,20-40 cm土层,各有机培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增幅为26.87%-33.49%,且差异显著;各有机培肥处理2年的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在0-40和0-20 cm土层与对照间差异达显著水平;2009年,各有机培肥处理0-20,20-4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增幅分别为16.86%-35.85%和11.34%-22.61%。有机培肥处理2年,0-40 cm土层的土壤脲酶活性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2009年0-20 cm土层秸秆(9 000,6 000kg/hm2)和厩肥(22 500 kg/hm2)处理的蔗糖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0.19,0.18,0.13 mg/(g.h),且差异显著;2008年,各有机培肥处理0-20 cm土层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及速效养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有机培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含量,且对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马晓丽贾志宽肖恩时韩清芳聂俊峰杨宝平侯贤青卫婷高飞
关键词:有机培肥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旱区
不同沟垄覆盖方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90
2011年
【目的】探索半湿润区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田的蓄水保墒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方法】采用普通地膜、液体地膜和秸秆设置不同沟垄覆盖栽培模式,连续3年对冬小麦土壤水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冬小麦全生育期,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蓄水保墒作用最为明显,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利用状况。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和垄覆液膜沟覆秸秆的产量最高,3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平作不覆(CK1)提高39.3%(P<0.05)和29.4%(P<0.05),较垄不覆沟不覆(CK2)提高35.6%(P<0.05)和25.9%(P<0.05),WUE平均分别较CK1提高39.6%(P<0.05)和30.3%(P<0.05),较CK2提高33.4%(P<0.05)和24.5%(P<0.05)。以垄覆地膜沟覆秸秆的经济效益最高,3年平均达4 951.4元/hm2,较CK1增收1 452.1元/hm2,较CK2增收1 416.5元/hm2,其次为垄覆液膜沟覆秸秆,与CK1和CK2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垄覆液膜沟覆秸秆是半湿润区小麦旱作的高效栽培模式。
李儒崔荣美贾志宽韩清芳路文涛侯贤清
关键词: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半湿润区
不同有机肥培肥对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影响被引量:40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在渭北旱塬连续3年(2007-2009年)进行有机培肥定位试验,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研究施用不同量秸秆(9 000、13 500kg/hm2)和有机肥(鸡粪,15 000、22 500kg/hm2)后,不同土层(0~10,10~20cm)土壤团聚体组成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结果】9 000,13 500kg/hm2秸秆还田和15 000,22 500kg/hm2有机肥处理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8.92%(P<0.05),9.85%(P<0.01)和7.41%(P<0.05),12.03%(P<0.01)。施用有机肥处理和秸秆还田处理0~20cm土层粒径>0.25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粒径>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随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高秸秆和高有机肥处理较对照差异显著(P<0.05)。干筛法测定的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土壤团聚体分散度和不稳定团粒指数在0~20cm土层表现为高秸秆和高有机肥处理较对照明显降低。不同培肥处理粒径≤5~>2和≤1~>0.5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有机培肥可以显著提高粒径>0.25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及有机质含量,有机培肥通过提高有机质含量直接促进了渭北旱塬土壤粒径≤1~>0.5mm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对旱地土壤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崔荣美李儒韩清芳贾志宽梁连友王晓娟马晓丽
关键词:渭北旱塬有机培肥土壤团聚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