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8129)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相关作者:朱亚波杨玉杰徐守冬鲍振罗锦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徐州空军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模拟研究碳纳米管的热稳定性质被引量:5
- 2009年
- 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具体模拟研究单个碳纳米管(CNTs)在加热过程中的结构变化.选择多组不同结构的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和双壁碳纳米管(DWCNTs)作为研究对象,加热温度从室温开始到4000K,压强保持为1atm.结果表明单壁碳管中手性型结构热稳定性最好,其次是扶手椅型和锯齿型,当手性角相同时,直径大的热稳定性更高;对于双壁碳管,研究表明当双壁中至少之一为手性结构时其热稳定好,而内外壁均为锯齿结构的稳定性最差,该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有关单壁碳管的结论;还从理论上探索了描述结构热稳定性的方式,并在键层次上分析造成碳管之间热稳定性差异的原因.
- 朱亚波鲍振蔡存金杨玉杰
-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分子动力学方法热稳定性能
- 复合碱媒介法合成棒状CdTe晶体被引量:1
- 2011年
- 以Te粉和Cd(NO3)2为原料,以联胺为还原剂,采用复合氢氧化物媒介法,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分别合成了棒状和立方体状的CdTe晶体,其中棒状CdTe晶体的横向尺度为2~3μm,纵向尺度达几十微米.选择反应温度为180℃并在反应体系中适量加水,将有助于棒状CdTe的形成,并提出了CdTe晶体的生长模型.X射线衍射图谱(XRD)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吸收谱测试表明,合成的棒状CdTe结晶性好,吸收峰值位于近红外,能带带隙值约为1.49 eV.
- 项东虎朱亚波罗锦郭立童
- 关键词:碲化镉吸收光谱带隙
- 生物传感器基于碳纳米管对环境监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1年
- 本文综述了碳纳米管的合成、纯化、功能化,基于碳纳米管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农药残留﹑有污染的阴阳离子及挥发性有机物等环境检测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生物传感器在环境检测中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 殷大根杜勇刘晓霞罗锦
- 关键词:碳纳米管环境监测生物传感
- 碳微米螺旋纤维的电化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用碳螺旋纤维作锂离子电池的电极,选择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系统地测量其极化过程中的充放电曲线、循环性能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首次放电比容量为304.06mAh/g,首次充电比容量为184.87mAh/g,不可逆比容量为119.19mAh/g;循环实验显示,该材料第150周放电比容量达到170mAh/g,为第2周的80%,循环性能良好,这与碳螺旋纤维的大比表和中空结构密切相关;首次放电阻抗谱显示,当电极电位位于1.2~0.6V时,电解液与螺旋纤维间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简称SEI膜)开始生长,所形成的SEI膜性质稳定,这也为维护循环稳定性提供有力保障.
- 朱亚波杨玉杰徐守冬项东虎
- 关键词:电化学阻抗谱
- 碳螺旋纤维的阻抗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微米尺度的碳螺旋纤维,通过设计的拉伸装置引导试样中的碳螺旋纤维沿拉伸方向有序排列,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及排列情况.具体研究了定向排列碳螺旋纤维的交流阻抗特性,结果表明:低频时碳螺旋纤维的阻抗和辐角保持不变,表现为纯电阻行为,但是高频时(f>10kHz)阻抗和辐角随交流频率升高而迅速减小;并且碳螺旋纤维对其被拉伸状态很敏感,阻抗值随拉伸长度增大而增大.该研究对开发碳螺旋纤维在微电路和微纳米感应器技术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 鲍振朱亚波胡文祥杨玉杰
- 关键词:阻抗
- 嵌入化合物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模型与理论模拟被引量:5
- 2011年
- 建立了单个嵌入化合物颗粒、混合颗粒、厚度均匀多孔电极层以及非均匀、多层多孔电极层的理论模型,模拟得了了上述模型的相对应电化学阻抗谱(EIS)特征.结果表明,单个颗粒和混合颗粒表现出相似的阻抗谱特征,均由高频区域内与锂离子通过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过程相关的R_(SEI)‖C_(SRI)半圆,与电荷传递过程相关的R_(ct)‖C_(dl)半圆以及锂离子在固体颗粒内部的扩散相关的斜线三部分组成.对于非均匀、多层多孔嵌入电极而言,一个个新奇的现象就是在阻抗谱中会出现三个半圆,影响第三个半圆现现并形成的因素主要为电极中的颗粒尺寸分布以及电极层的厚度分布,也就是说电极片中出现不同尺寸分布的颗粒以及形成薄厚两种电极层的时候,容易导致阻抗谱中出现第三个半圆.
- 徐守冬庄全超史月丽朱亚波邱祥云孙智
- 关键词:电化学阻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