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X002)

作品数:27 被引量:127H指数:7
相关作者:孙乐强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哲学宗教
  • 6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资本论
  • 12篇《资本论》
  • 11篇主义
  • 9篇哲学
  • 7篇唯物
  • 7篇唯物主义
  • 7篇辩证
  • 6篇历史唯物主义
  • 6篇辩证法
  • 5篇政治经济学批...
  • 5篇证法
  • 5篇经济学批判
  • 4篇资本主义
  • 3篇马克思主义
  • 3篇经济学
  • 3篇《大纲》
  • 3篇大纲
  • 2篇学史
  • 2篇哲学史
  • 2篇哲学意义

机构

  • 27篇南京大学

作者

  • 26篇孙乐强

传媒

  • 4篇天津社会科学
  • 3篇哲学研究
  • 2篇马克思主义与...
  • 2篇学术月刊
  • 2篇南京政治学院...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现代哲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理论视野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理论探索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马克思主义哲...

年份

  • 7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物象化、物化与拜物教——论《资本论》对《大纲》的超越与发展被引量:8
2013年
所谓物象化,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颠倒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而物化则是指,事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颠倒为物的自然属性。这是两种不同的逻辑:物象化只是最初层级的颠倒,物化则是对前者颠倒的进一步颠倒。而拜物教范畴在客体维度上不仅包括物象化过程,而且还包括物化过程,是两者的合一。除此之外,拜物教还包括主体维度上的内涵,即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在观念层面上把这种物象化和物化过程当作真理接受下来。在《大纲》中,马克思虽然看到了拜物教与物象化、物化的内在关系,但他并没有揭示拜物教产生的真正根源,而是将其定位为一种理论错认,也没有从主体维度深层挖掘拜物教批判理论与文化霸权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更没有找到解构拜物教的科学之路。这些缺陷的产生,是与《大纲》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片面认识联系在一起的。而《资本论》则在上述两个问题上均完成了对《大纲》的超越与发展。
孙乐强
关键词:物象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论》如何走向当代:21世纪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重塑资本逻辑与阶级斗争的辩证法被引量:6
2017年
如何使《资本论》走向当代,重塑阶级逻辑,构成了当代西方左派关注的焦点话题。莱博维奇和克里弗分别从资本逻辑回到需要和商品-货币逻辑,以此来重塑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这种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在道路上却是行不通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像哈维和齐泽克强调的那样,必须回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全面深化对资本逻辑的当代批判。不过,他们并没有给出科学的建构之路。沿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之路,从当代资本主义知识生产和智能生产入手,全面揭示21世纪的资本运作机制,才能系统推进对资本逻辑的当代批判。惟有如此,才能真正为阶级范式的回归奠定客观基础。
孙乐强
关键词:《资本论》资本逻辑阶级斗争
《资本论》形象的百年变迁及其当代反思被引量:3
2013年
在西方学术界,《资本论》的形象出现了四重"分裂":首先,在政治形象上,由原来的"工人阶级的圣经"转化为一种"失效的旧约",政治影响力日益衰退;其次,在学术形象上,由原来集哲学、经济学于一体的《资本论》,被拆解为相互分割的哲学或经济学著作,并在各自领域中建构出了不同的学术形象;再次,由原来作为有机整体的"完整著作"被解构为各自独立的"手稿片断",实现了由"科学著作"到"虚构伪书"的全面退化;最后,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眼中,《资本论》的形象也由原初的"资产阶级的判决书"转变为资本主义均衡发展的"科学指南",抹杀了《资本论》的党性原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立足于当下中国现实来重新理解《资本论》的历史贡献及其当代价值,重构《资本论》的内在形象,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孙乐强
关键词:《资本论》政治形象学术形象
文献学视阈中的《资本论》研究——从罗斯多尔斯基的《马克思〈资本论〉的形成》谈起
2017年
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到《资本论》第1卷的不同版本,马克思在写作计划和思想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调整。认真梳理这种变化过程,挖掘这种修改的理论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大纲》和《资本论》之间的思想联系,而且也是我们准确定位它们历史地位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罗斯多尔斯基的《马克思〈资本论〉的形成》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结构调整、《大纲》与《资本论》的思想关系、《资本论》第1卷第1版与第2版的比较分析入手,客观评估罗斯多尔斯基的理论贡献和不足之处,可以清晰揭示从《大纲》到《资本论》第1卷的发展历程,澄清它们之间的思想联系与差异。
孙乐强
关键词:《大纲》
皮凯蒂为21世纪重写《资本论》了吗?被引量:2
2015年
2014年,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的著作《21世纪资本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一著作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现状及其原因提供了重要启示,但它并没有真正揭示21世纪资本运行的内在机制,也没有从根本上揭示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内在根源,更无法为我们探寻当前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提供现实可行的路径。就此而言,《21世纪资本论》并不能取代马克思的《资本论》,成为未来一个时期人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科学指南。《资本论》依然具有不可超越的时代价值。
孙乐强
关键词:《资本论》资本金融危机
重新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2012年
如何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一直都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日本学者广松涉虽然肯定了恩格斯在第一次思想转变中的主导作用,但他无形地放大了这种主导作用,抹杀了马克思应有的贡献。西方马克思主义则以辩证法为突破口,撕裂了马克思恩格斯形象的一致性,制造出"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尖锐对立,扭曲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地位及其精神实质。这种对立到了西方"马克思学"那里,则演化为两种哲学原则的对立,彻底撕碎了恩格斯的光辉形象。因此,只有在尊重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独特性及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才能准确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孙乐强
关键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习近平关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辩证思维被引量:6
2016年
习近平始终从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的高度来思考中国外交工作,一方面强调,在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围绕大国关系展开积极谋划;另一方面又始终强调,要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在积极推进大国外交的同时,有序推进同发展中国家外交、多边外交和周边外交工作,勾画了一幅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而又兼顾整体、有机统一的外交战略体系,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体现了他的辩证思维。
孙乐强
关键词:外交工作重点论两点论
“工作的终结”与救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启示与反思
2013年
在里夫金看来,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传统的劳动形式发生了重大转变:首先,对于小部分就业人员而言,他们的劳动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体力劳动,而是转变为以智力和情感为基础的协作劳动,后者不再是传统的雇佣劳动了,这是"工作的终结"的第一层含义;其次,随着普遍智能的运用,传统工人劳动必然会被机器取代,信息时代将是传统工人终结的时代,也是雇佣劳动消亡的年代,这是"工作的终结"的第二层含义;再次,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终结了传统的一切劳动,但它所推动的"第三部门",将会吸收全部失业劳动力,实现对传统劳动的全面解放和救赎,转变为一种以人际交往为目的的深层游戏,这是"工作的终结"的终极含义。然而,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里夫金显然低估了资本霸权的建构能力,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
孙乐强
关键词: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部门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历史定位——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再认识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从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工艺学三重维度入手,全面评述了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马克思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诠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深化和发展关系,并从根本上全面总结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内涵及其哲学意义。
孙乐强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工艺学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
《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空间理论被引量:7
2013年
《资本论》蕴涵着丰富的空间思想。在这一文本中,马克思详细分析了空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时间—空间辩证法到空间—时间辩证法的转变历程,更为核心的是,他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出发,为我们新时期积极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研究开辟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基于此,本文认为,《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的空间问题上具有极其独特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是我们新时期进一步深化空间问题研究的理论生长点。
孙乐强
关键词:《资本论》历史唯物主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