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3078)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喆常涛石林祥房林张兵波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第二军医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腺癌
  • 4篇癌细胞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2篇术后
  • 2篇肿瘤
  • 2篇腺癌细胞
  • 2篇根治术后
  • 1篇代偿
  • 1篇代偿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叶酸
  • 1篇腋窝
  • 1篇腋窝积液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胰腺癌细胞
  • 1篇影像

机构

  • 7篇同济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徐州市肿瘤医...

作者

  • 4篇李喆
  • 3篇房林
  • 3篇石林祥
  • 3篇常涛
  • 2篇方国恩
  • 2篇杨生生
  • 2篇张兵波
  • 2篇程英升
  • 2篇宋歌
  • 2篇刘峰君
  • 1篇卢少毅
  • 1篇秦颂兵
  • 1篇周菊英
  • 1篇陈娜
  • 1篇涂彧
  • 1篇张旭光
  • 1篇葛海燕

传媒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RGD肽介导的MR分子探针在体外结直肠癌细胞的显像及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RGD肽介导的MR分子探针在体外结直肠癌细胞的MRI显像及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纳米技术构建靶向RGD荧光纳米MR探针,利用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该探针与LOVO细胞结合情况;体外磁共振成像(MRI)显像;利用细胞克隆实验测其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周期、凋亡。结果:荧光相差显微镜示该RGD肽介导的MR分子探针能特异性与LOVO细胞结合;体外MRI成像示靶向RGD组T_1信号强度高于非靶向组及对照组(P<0.05);该探针作用24h后的LOVO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分裂周期发生变化,阻滞在S+G_2M期的细胞比例上升,细胞凋亡率与其他两组相比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该RGD肽介导的MR分子探针能与结直肠癌LOVO细胞靶向结合,能增强MRI的显像效果。
宋歌刘峰君程英升
关键词:RGD肽结直肠癌分子影像
共表达ENDO-VEGI_(151)和survivin-siRNA双功能质粒的构建及其抗瘤活性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构建pCDNA3.1-ENDO-VEGI151/survivin-shRNA(pEV/si-survivin)双功能表达质粒,观察其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EV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利用MDA-MB-231细胞筛选获得survivin的高效siRNA序列,构建pEV/si-survivin表达质粒并分别转染MDA-MB-231和HUEVC,以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细胞中ENDO-VEGI151和survivin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成功构建pEV/si-survivin双功能表达质粒,并能在MDA-MB-231和HUEVC中正确表达相应基因产物。该质粒可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内survivin的表达,并抑制细胞增殖[48、72 h的抑制率为(39.36±4.16)%、(48.43±3.49)%],促进MDA-MB-231细胞凋亡[(18.33±1.48)%vs(4.80±1.01)%,P<0.01)和细胞周期阻滞(P<0.05);该质粒也明显抑制HUEVC的增殖[(48、72 h的抑制率为(38.16±3.37)%、(53.75±4.53)%),并促进HUEVC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P<0.05)。结论:成功构建的pEV/si-survivin双功能表达质粒可以同时发挥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促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提高抗肿瘤的效果。
李喆石林祥杨生生常涛房林方国恩
关键词:抗血管生成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2年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related lymphedema,BCRL)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延迟出现的持续加重的上肢水肿。BCRL与术后立即发生的上肢水肿不同,其发病机制不清,且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今仍是一项临床难题。笔者就近年来BCRL在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方法的新进展作一介绍。
李喆葛海燕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淋巴水肿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积液防治对策的探讨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积液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探讨减少腋窝引流量及缩短引流时间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08-12我院收治的10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筛选影响腋窝积液发生的7个相关因素,以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确定风险因素;再针对导致腋窝积液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前瞻性干预研究。将2009-01-2010-06收治的152例乳腺癌病例随机分为3组,比较不同的腋窝处理方式对腋窝积液发生率、引流量及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回顾组32例(30.48%)发生腋窝积液,其中淋巴漏性积液占46.9%,渗出性积液占37.5%。对所收集的7个相关因素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上筛选出3个乳腺癌术后发生腋窝积液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合并糖尿病(OR=4.520)、转移淋巴结个数(OR=3.762)和术后肩关节过早活动(OR=2.939)。丝线结扎+腋窝成型组腋窝积液的发生率为3.92%,与超声刀封闭+腋窝成型组相近(发生率为4%,P=0.800),明显低于单纯腋窝成型组(发生率为17.64%,P=0.051),且两组的引流量和拔管时间也明显低于单纯腋窝成型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腋窝成型组和回顾组在积液发生率、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引流量明显低于回顾组〔533(178)vs 689(269.5)〕,χ2=4.7,P=0.000。结论:真性淋巴漏和创面渗出是导致腋窝积液的主要原因;腋窝成型术能有效消灭腋窝死腔,显著降低引流量;彻底结扎腋窝淋巴管可缩短引流时间;两者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腋窝积液的发生。
常涛李喆石林祥房林卢少毅
关键词:乳腺肿瘤改良根治术并发症
靶向性纳米金探针对宫颈癌细胞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散射成像被引量:3
2012年
制备了粒径均一的纳米金颗粒,再对其表面进行叶酸修饰,制得具有靶向性的纳米金探针.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对靶向性纳米金的细胞特异性散射成像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人宫颈癌细胞(Hela)对纳米金-叶酸的摄取作用强于对纳米金的摄取,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两者的差别逐渐减小.表明在适当的时间内纳米金-叶酸探针对宫颈癌细胞具有良好的靶向性.
陈娜秦颂兵张兵波张旭光周菊英涂彧
关键词:纳米金叶酸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宫颈癌细胞
Gd^(3+)与RGD共修饰量子点用于胰腺癌细胞的荧光及MR双模态成像被引量:7
2012年
结合磁共振成像(MRI)和荧光成像技术,以钆离子(Gd3+)、量子点及精氨酸(R)-甘氨酸(G)-天冬氨酸(D)(RGD)多肽等为功能单元,采用纳米载体组装技术构建了MRI弛豫率/荧光效率高和靶向性强的Gd3+与RGD共修饰的量子点双模态纳米探针(QDs@Gd3+-RGD),并将其用于胰腺癌细胞的双模态成像.实验结果表明,QDs@Gd3+-RGD双模态纳米探针具有较高的弛豫率,且能对胰腺癌patu8988细胞进行荧光和T1-weighted MR成像.
刘峰君张兵波宋歌程英升
关键词:量子点RGD胰腺癌
ER_α通路代偿性激活在乳腺癌细胞的拉帕替尼获得性耐药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了解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通路代偿性激活在乳腺癌细胞BT474的拉帕替尼获得性耐药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利用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BT474被拉帕替尼作用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通路和ERα通路活性的改变;利用拉帕替尼浓度递增、持续培养的方法建立乳腺癌细胞BT474的拉帕替尼获得性耐药细胞(rBT474)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拉帕替尼对rBT474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以蛋白质印迹法分析BT474和rBT474在HER2通路和ER通路上的差别;应用MTT法检测rBT474在拉帕替尼和氟维司群作用下的生长情况;利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双靶点治疗对预防拉帕替尼获得性耐药的可能性。结果 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显示拉帕替尼抑制BT474细胞HER2磷酸化,同时诱导叉头蛋白3A(FOXO3a)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升高;成功获得的耐药细胞株rBT474在含有5μmol/L拉帕替尼的培养液中仍可持续生长;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rBT474细胞与BT474细胞相比,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受抑制,而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激活,ER通路的活化更加明显;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单用拉帕替尼相比,联合使用拉帕替尼和氟维司群可抑制rBT474细胞活力(P<0.01);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与二甲亚砜组、拉帕替尼组和氟维司群组相比,拉帕替尼和氟维司群联合用药组可抑制BT474细胞克隆形成(P<0.01),具有预防获得性耐药发生的可能。结论 ERα通路的代偿性激活可能是导致HER2(+)/ERα(+)的乳腺癌细胞对拉帕替尼产生获得性耐药的机制之一,而PI3K/AKT抑制和MAPK激活可能是ERα代偿激活的主要原因。
李喆常涛石林祥房林杨生生方国恩
关键词:拉帕替尼肿瘤抗药性雌激素受体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