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298)

作品数:10 被引量:107H指数:5
相关作者:张冠华孙金伟牛俊张平仓程冬兵更多>>
相关机构:长江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水利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养分
  • 2篇养分淋失
  • 2篇水土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固化剂
  • 2篇淋失
  • 2篇模拟降雨
  • 2篇降雨
  • 2篇OH
  • 2篇ARTEMI...
  • 2篇产流
  • 2篇产流产沙
  • 2篇产沙
  • 2篇W
  • 1篇氮淋失
  • 1篇地块
  • 1篇养分流
  • 1篇养分流失
  • 1篇茵陈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8篇长江科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南安全环境...

作者

  • 8篇张冠华
  • 3篇孙金伟
  • 3篇张平仓
  • 3篇牛俊
  • 2篇张长伟
  • 2篇程冬兵
  • 1篇任亮
  • 1篇吴家兵
  • 1篇沈盛彧
  • 1篇任斐鹏
  • 1篇易亮
  • 1篇姚付启
  • 1篇胡甲均
  • 1篇许文盛
  • 1篇谢浩
  • 1篇徐文玉
  • 1篇李昊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人民长江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Journa...
  • 1篇Intern...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OH固化剂对土壤水渗漏及硝态氮淋失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盆栽试验结合天然降雨观测,研究了不同W-OH喷施浓度(1%、3%和5%)对作物(大豆、玉米和大蒜)地土壤水渗漏及硝态氮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W-OH的保水作用受降雨量和作物类型影响;小雨和中雨条件下,玉米地土壤水渗漏量随W-OH施用浓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浓度为3%的处理渗漏量最低,保水效益明显;当降雨量达大雨及以上级别时,W-OH的保水作用与其喷施浓度成正比;W-OH对大豆和大蒜地的保水作用不受降雨量的影响,且其对二者土壤水渗漏量的影响规律相似,与对照(不喷施WOH)相比,各处理水分渗漏量随W-OH浓度增加而增加。在作物生长初期,W-OH的保肥作用与其施用浓度成正比,经历后续降雨渗流多次淋溶,保肥作用趋于稳定;玉米和大蒜地喷施中、高浓度(3%和5%)的WOH即可减少硝态氮淋失量,大豆地1%浓度的W-OH即可减少硝态氮淋失。
张冠华胡甲均
关键词:水分渗漏硝态氮养分淋失紫色土坡耕地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7年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是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基础,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及投入使用,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覆被和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转变方向及其驱动力方面对三峡库区LUCC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发现三峡库区LUCC的主要特征是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主导方向是耕地、林地和草地相互转化及向建设用地转化,主要驱动力是三峡工程建设、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宏观政策。已有研究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演变及其空间变异性认识不足,今后还需加强三峡水库成库不同阶段整个库区土地利用/覆被格局演变过程研究,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变化过程研究,以及库区未来土地利用/覆被格局与变化的模拟研究,以实现对库区土地利用/覆被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调控。
张冠华张平仓张晓峰
关键词:驱动力三峡库区
工程开挖面水土流失特征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针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工程开挖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开挖坡度(30°,40°,50°)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坡度、雨强均能对开挖面产流、产沙过程造成重大影响,随着坡度增大,不同雨强(0.65,1.15,1.65 mm/min)下开挖面产流、产沙参数值增大,产流率介于0.47~0.72 mm/min之间,径流系数介于0.39~0.63之间;产沙率介于8.64~49.80 g/(m2·min)之间,径流含沙量介于17.27~77.64 kg/m3之间;但在相同坡度下,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产流、产沙参数值的变化存在差异。产流率随雨强增大而增大,径流系数的中(1.15 mm/min)、高(1.65 mm/min)雨强无明显差异。坡度30°的开挖面产沙率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坡度增大时,中、高雨强坡面产沙率接近;50°开挖面产沙率和径流含沙量在3个雨强下呈高—低—高势。试验成果为开挖面水土流失的预测、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及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张冠华程冬兵张平仓牛俊张长伟
关键词:水土流失产流产沙雨强模拟降雨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parameters on runoff and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in patterned Artemisia capillaris plots被引量:10
2014年
Vegetation patterns are important in the regulation of earth surfac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Laboratory-simulated rainfall experiments were used at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ing on the Loess Plateau, Yangling, northwestern China,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Artemisia capillaris patterns on runoff and soil loss.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unoff/sediment yield and vegeta- tion parameters were also thoroughly analyzed using the path analysis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reduction mechanism of vegetation on soil erosion. A simulated rainfall intensity of 90 mm/h was applied on a control plot without vegetation(C0) and on the other three different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s: a checkerboard pattern(CP), a banded pattern perpendicular to the slope direction(BP), and a single long strip parallel to the slope direction(LP). Each patterned plot received two sets of experiments, i.e. intact plants and roots only, respectively. All treatments had three replica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three other different patterns(CP, BP and LP) of A. capillaris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Compared with C0, the other three intact plant plots had a 12%–25% less runoff and 58%–92% less sediment. Roots contributed more to sediment reduction(46%–70%), whereas shoots contributed more to runoff reduction(57%–81%). BP and CP exhibited preferable controlling effects on soil erosion compared with LP. Path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root length density and plant number were key pa- rameters influencing runoff rate, while root surface area density and root weight density were central indicators affecting sediment rat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n appropriate increase of sowing density has practical signifi- cance in conserving soil and water.
GuanHua ZHANGGuoBin LIUPingCang ZHANGLiang YI
关键词:径流量输沙特性茵陈地块
土壤固化剂及其水土保持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8年
随着水土流失的加剧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不断探索一些水土保持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而土壤固化剂作为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化学措施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阐述了土壤固化剂的类型特点、固化机理和固化性能,总结了土壤固化剂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现状,并指出其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研究方向,为土壤固化新材料的研发提供指导。
张冠华牛俊牛俊李昊
关键词:土壤固化剂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植物生长高效生态农业
W-OH固化剂对玉米生长及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W-OH喷施浓度(1%,3%,5%)对玉米生长及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喷施W-OH)相比,喷施W-OH对玉米生长有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自玉米生长中期逐渐明显。试验条件下,低、中浓度W-OH(1%和3%)更有利于玉米生长;盆栽3个月后,与对照相比,低、中浓度处理下玉米株高分别增加16%和35%,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3%和17%,气孔导度分别增加34%和79%,蒸腾速率分别为对照的2倍和3倍。降雨量对W-OH的保水作用影响不同,小雨和中雨下,3%浓度处理的渗流量最低,保水效果最显著;降雨量达到大雨及以上时,W-OH的保水作用与其喷施浓度成正比。在玉米生长初期W-OH的保肥作用与其喷施浓度成正比,随着后续降雨渗流反复淋溶,其保肥作用趋于稳定;3%和5%浓度的W-OH均能有效减少观测期的土壤养分淋失量,且以硝态氮降幅最大。研究结果为土壤固化剂在坡耕地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张冠华孙金伟孙金伟朱秀迪牛俊孙宇婷
关键词:养分淋失壤中流
航道整治水文情势变化对四大家鱼产卵场的影响——以荆江周天河段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以长江中游荆江周天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为例,采用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工程修建后水流流态、水位和流速等水力因素变化进行计算分析,进而研究航道整治工程所导致的水文情势变化对河段内四大家鱼产卵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工程实施后,产卵期水位变化约-0.01~0.01 m,流速变化约为-0.10~0.15 m/s,不会对产卵场水流流态造成大的影响;潜丁坝工程会导致局部流速以及附近河床冲淤的变化,但客观上起到了人工鱼礁的作用,为鱼类提供良好的庇护、栖息及觅食等环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鱼卵的受精和正常孵化;工程水下沉排和抛石使得局部河床地形更为复杂,但对河床地形地貌影响范围和程度较小。
易亮冯桃辉刘玉娇
关键词:航道整治水文情势四大家鱼产卵场长江
紫鹊界梯田区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的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紫鹊界梯田区红薯地与裸地土壤入渗及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与裸地坡面相比,红薯地坡面由于覆盖度高,土壤疏松,其土壤入渗率比裸地高。在小雨强(0.65mm/min)条件下无径流产生,中(1.15mm/min)、高(1.65mm/min)雨强下坡面产流产沙速率以及径流系数均有很大程度的降低,表现出较强的减流减沙效益,但径流含沙量分别为裸地的1.3和2.8倍;试验条件下的坡面产流产沙和土壤入渗过程均符合幂函数关系,产流率与产沙率之间呈线性关系。
张冠华程冬兵张平仓许文盛沈盛彧张长伟徐文玉
关键词:产流产沙土壤入渗模拟降雨
坡地土壤养分流失研究进展
坡地土壤养分流失研究是土壤质量退化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土壤侵蚀、坡地水文、旱地农业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点。本文主要从养分流失途径、影响因素、数学模型方面阐述了有关坡地土壤养分流失研究的基本情况,并讨论了...
张冠华易亮
关键词:坡地养分流失影响因素
文献传递
氮添加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种树木幼苗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3
2016年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评估全球变化背景下碳循环的重要环节。目前,氮沉降增加日益明显,作为植物生长关键因子的可利用氮将对植物的光合生理生态过程产生影响。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红松和紫椴的幼苗为例,通过模拟氮沉降增加(氮添加量分别为0、23、46和69 kg N hm^(-2)a^(-1))的方法,利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分别测算了两个树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气孔导度(G_(smax))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值,并测算了叶氮含量、叶绿素含量、比叶面积、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的值。通过分析A_(max)随不同施氮量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其他叶片特征参数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植物光合随氮添加的变化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两个树种的A_(max)值在0—46 kg N hm^(-2)a^(-1)的氮添加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继续增加施氮量至69 kg Nhm^(-2)a^(-1)则出现下降。叶绿素含量、G_(smax)、PNUE和比叶面积在不同的氮添加水平下的变化规律与A_(max)的一致,且均与A_(max)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氮含量与A_(max)的值仅在0—46 kg N hm^(-2)a^(-1)氮添加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A_(max)与WUE的相关关系不显著。相同氮添加水平下,氮添加对阔叶树种紫椴各生理生态参数(A_(max)、G_(smax)、叶氮含量、比叶面积、PNUE和WUE)的促进程度高于对针叶树种红松各生理生态参数的促进程度。研究结果可为评估氮沉降增加背景下我国东北地区的碳循环提供依据。
孙金伟吴家兵任亮张冠华任斐鹏姚付启
关键词:生理生态阔叶红松林全球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