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11706-05)

作品数:11 被引量:102H指数:7
相关作者:吴世敏龙根元刘安刘兵郭翔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8篇盆地
  • 5篇东南
  • 5篇琼东南盆地
  • 2篇剖面
  • 2篇珠江口盆地
  • 2篇南海北部
  • 2篇基底
  • 1篇地壳
  • 1篇地壳结构
  • 1篇地壳伸展
  • 1篇地堑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震勘探
  • 1篇地震剖面
  • 1篇地质
  • 1篇地质与地球物...
  • 1篇东沙隆起
  • 1篇动力机制
  • 1篇动力学
  • 1篇断层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宜昌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海南省地质调...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海南省海洋地...

作者

  • 10篇吴世敏
  • 5篇龙根元
  • 3篇刘安
  • 3篇刘兵
  • 2篇郭翔艳
  • 1篇冯常茂
  • 1篇孙芹芹
  • 1篇谭建军
  • 1篇郭翔燕
  • 1篇钟广见
  • 1篇吴家仁
  • 1篇贺超
  • 1篇程卫华
  • 1篇武国忠

传媒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学前缘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琼东南盆地基底特征及其构造演化被引量:9
2012年
本文通过处理琼东南盆地现有的重磁数据资料,得到琼东南盆地重磁特征,并采用三维Parker法进行重磁基底深度的反演,获得琼东南盆地的重力基底深度变化在1~11km之间,磁力基底深度变化在5~11km之间,结合地震剖面的重磁震联合反演结果和钻井资料推断琼东南盆地的基底岩性主要以酸性花岗岩和中性安山岩为主,少量陆相中生界地层.琼东南盆地的基底演化表现为早期主要与古特提斯洋的演化相关,晚期则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密切相关.
刘兵吴世敏龙根元郭翔艳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
琼东南盆地半地堑特征及其动力学探讨被引量:11
2010年
利用琼东南盆地的反射地震剖面等资料,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崖北、北礁凹陷等半地堑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旋转半地堑、滚动半地堑和多米诺式半地堑系3种类型,认为半地堑经历了中始新世-早渐新世、晚渐新世-早中新世两个演化阶段,并且在时间上有东早西晚,空间上有"东西分块、南北分带"的特征。在盆地半地堑组合特征及区域构造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盆地的发育与演化主要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后撤、红河断裂的左行走滑和南海海盆扩张的联合作用影响,表现为裂陷前期(Tg-T7)主要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及红河断裂的左行走滑联合作用,后期(T-T)主要受南海海盆海底扩张作用影响;而盆地张裂是通过纯剪切作用完成的。
龙根元吴世敏刘兵郭翔燕
关键词:半地堑构造样式琼东南盆地南海北部
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伸展构造的几何学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北礁凹陷作为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的一个典型半地堑凹陷,层序地层具有明显的膝折变形特征,几何学分析显示出伸展断层转折褶皱模型特点。经过对凹陷内部构造变形的测量和推算,本文确定了北礁凹陷断层转折褶皱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及其运动学过程,揭示了凹陷主要裂谷阶段的水平伸展量,其总的伸展量可达到12 km,平均伸展速率约为0.44 km/Ma。通过构造几何学方法推测始新世末期该区域海平面上升了约200 m。并运用伸展断层转折褶皱理论,按照平衡剖面原理,正演了北礁凹陷及北礁低隆起的伸展构造发育过程。
龙根元吴世敏曾广东
关键词:平衡剖面琼东南盆地
基于ArcIMS的南海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发布系统被引量:3
2009年
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Web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查询和分发进行了理论和方法上的研究,设计了南海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系统的整体结构、数据库结构以及系统的详细功能模块,并且运用ArcIMS技术实现了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的共享和发布,使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库,实现了建立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共享服务体系、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的目的。为用户发布和获取南海海洋数据提供了更为直观、快捷的平台。
吴家仁谭建军孙芹芹吴世敏
关键词:AJAXARCIMS地质地球物理数据发布系统
南海北部中生代沉积模式被引量:18
2011年
南海东北部与西北部海域均分布有中生代地层,地震勘探揭示南海北部中生界东、西之间在地震相及沉积充填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东部中生界为双层结构,而西部为单层结构。东部中生代地层由海相及海陆过渡相侏罗系与陆相白垩系组成,而西部则由陆相白垩系构成,缺失侏罗系。从海水入侵方向看,南海北部中生界与特提斯域无关,可能更受太平洋域的影响。侏罗纪古太平洋边缘海盆在南海北部主要分布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及台西南盆地,从早侏罗世到晚侏罗世海盆范围逐渐缩小;白垩纪南海北部整体抬升,除台西南盆地东部接受海相沉积外,白垩纪南海北部以小型断陷盆地为特征,在断陷盆地内接受陆相河湖相沉积。南海北部在中生代时期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部位,东部中生界双层结构、西部单层结构的沉积模式进一步明确濒太平洋构造域的对南海北部中生界的控制作用,同时东部将是中生代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钟广见吴世敏冯常茂
关键词:中生界地震勘探
琼东南盆地地壳伸展因子计算及其伸展模式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对伸展因子β的计算分析,可认识岩石圈的伸展变形特点。基于琼东南盆地具有"多米诺"伸展断层构造的5条反射地震剖面资料,利用"多米诺"伸展断层模式计算了上地壳伸展因子,其值分布在1.17~1.58之间;与对应位置的全地壳和岩石圈的伸展因子比较,结果显示上地壳、全地壳和岩石圈伸展因子三者之间存在差别,但不是简单的随深度增大,具体表现为盆地中北部的岩石圈伸展变形特点为岩石圈伸展因子大于全地壳大于上地壳,盆地西南部则表现为全地壳最大,岩石圈最小。通过计算,结合研究区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琼东南盆地岩石圈发生了随深度变化的伸展变形;不同构造位置的岩石圈伸展变形存在明显差异。
贺超龙根元吴世敏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
珠江口盆地花岗岩成因探讨及其对油气资源指示意义被引量:17
2011年
珠江口盆地燕山期花岗岩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特征分析表明,其形成缘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的俯冲,并引起华南大陆边缘岩石圈等温面上隆及上地壳硅铝质岩石的多次重熔。花岗岩层形成后的区域性剥蚀作用导致盆地隆起部位花岗岩穹窿和背斜的形成;此后,新生代沉积物覆盖在花岗岩背斜和穹窿之上并形成披覆背斜,该类构造为珠江口盆地重要的含油气构造类型。在中生代时,东沙隆起及其以北具有高地温场,花岗岩发育的特点;南部坳陷带则表现低地温场和中生代沉积等特点。中生代烃源岩演化程度相对较低,它在新生代时期具备二次生烃的可能性。
刘安吴世敏
关键词:原地重熔珠江口盆地花岗岩二次生烃
Crustal Structure beneath Yinggehai Basin and Adjacent Hainan Island,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被引量:9
2009年
Two NE-SW trending wide-angle seismic profiles were surveyed across the Chinese side of the Yinggehai (莺歌海) basin (YGHB) with ocean bottom hydrophones (OBHs) and piggyback re-corded by onshore stations located on the Hainan (海南) Island. Detailed velocity-depth models were obtained through traveltime modeling and partially constrained by amplitude calculations. More than 15 km Tertiary sedimentary infill within the YGHB can be divided in to three layers with distinct ve-locity-depth distribution. Overall, the upper layer has a high velocity gradient with 3.8-4.1 km/s at its bottom, consistent with progressive compaction and diagenesis. Its thickness increases gradually to-wards the basin center, reaching 4.5 km along the southern profile. The middle layer is characterized in its most part as a pronounced low velocity zone (LVZ) with average velocity as low as 3.0 km/s. Its thickness increases from 3.0 to over 4.5 km from NW towards SE. The primary causes of the velocity inversion are high accumulation rate and subsequent under-compaction of sediments. The velocity at the top of the lower layer is estimated at about 4.5 km/s. Despite strong energy source used (4 × 12L airgun array), no reflections can be observed from deeper levels within the basin. Towards NE the ba-sin is bounded sharply by a clear and deep basement fault (Fault No. 1), which seems to cut through the entire crust. A typical continental crust with low-velocity middle crust is found beneath the coast of the western Hainan Island. Its thickness is determined to be 28 km and shows no sign of crustal thinning towards the basin. The sharp change in crustal structure across Fault No. 1 indicates that the fault is a strike-slip fault. The crustal structure obtained in this study clearly favors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YGHB is a narrow pull-apart basin formed by strike-slip faulting of the Red River fault zone.
吴世敏丘学林周蒂曾刚平夏戡原叶三余
关键词:莺歌海盆地地壳结构去甲肾上腺素走滑断层
重力水平梯度矢量法在琼东南盆地基底断裂划分上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基底断裂与盆地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伴生构造,断裂活动控制盆地内沉积填充和构造样式以及后期资源的分布。本文利用琼东南盆地2′×2′的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在进行地形校正、布格异常校正得到布格重力异常的基础上求得重力水平梯度矢量。尝试利用重力水平梯度矢量对基底断裂进行划分并取得良好效果:在盆地基底划分出48条断裂,并将其分为3个等级,其中一级断裂5条,二级断裂8条,三级断裂35条;将确定的断裂与其他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地震剖面)确定的断裂进行比较,发现在主要格架上具有一致性;重力水平梯度矢量法与其他解释方法比较具有成本低廉、方法简单、结果直观的优点。
刘兵吴世敏龙根元郭翔艳曾广东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基底断裂地震剖面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的沉降史及其动力机制被引量:17
2011年
根据东沙隆起及其周围钻井资料的一维构造沉降对比分析,结合前人在基底、盖层及断裂等方面的研究,将东沙隆起地区的构造演化分为5个阶段:白垩纪挤压阶段、古新世-早渐新世伸展断陷阶段、早渐新世末期抬升剥蚀阶段、晚渐新世-中新世快速的裂后沉降阶段、晚中新世以来断块升降阶段。认为下地壳高速层是促使早渐新世末期抬升剥蚀的重要因素,而与高磁异常带、磁静区没有密切的联系。
刘安吴世敏程卫华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构造沉降动力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