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项目

作品数:306 被引量:1,776H指数:18
相关作者:朱庆义胡朝晖余旭杨锋王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篇轻工技术与工...
  • 53篇理学
  • 44篇医药卫生
  • 39篇农业科学
  • 31篇经济管理
  • 26篇天文地球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3篇机械工程
  • 11篇化学工程
  • 10篇建筑科学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政治法律
  • 5篇冶金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电气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6篇色谱
  • 44篇相色谱
  • 28篇液相色谱
  • 25篇质谱
  • 22篇液相
  • 19篇高效液相
  • 18篇质谱法
  • 18篇食品
  • 18篇高效液相色谱
  • 17篇色谱法
  • 17篇气相色谱
  • 16篇气相
  • 13篇串联质谱
  • 11篇色谱法测定
  • 11篇军团菌
  • 10篇液相色谱法
  • 9篇高效液相色谱...
  • 8篇农药
  • 7篇离子
  • 5篇气相色谱-质...

机构

  • 35篇中国标准化研...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广州金域医学...
  • 10篇广东工业大学
  • 8篇江苏大学
  • 7篇清华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河北农业大学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上海市质量监...
  • 5篇公安部天津消...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北京市疾病预...
  • 4篇河南工业大学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中国政法大学
  • 4篇江苏省气象局

作者

  • 14篇朱庆义
  • 10篇余旭
  • 10篇胡朝晖
  • 9篇杨锋
  • 8篇云振宇
  • 8篇王洋
  • 6篇赵利伟
  • 6篇孙照斌
  • 5篇于连超
  • 5篇孙昭
  • 5篇周艳明
  • 5篇宣瑞红
  • 4篇王娟
  • 4篇张瑶
  • 4篇牛森
  • 4篇揭琴丰
  • 4篇王莹
  • 3篇沈凡
  • 3篇刘春青
  • 3篇王维军

传媒

  • 12篇中国标准化
  • 12篇标准科学
  • 8篇中国经贸导刊
  • 6篇分析测试学报
  • 6篇消防科学与技...
  • 6篇食品安全质量...
  • 5篇食品科学
  • 5篇食品科技
  • 5篇中国食品添加...
  • 5篇信息安全研究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冶金分析
  • 4篇色谱
  • 4篇测绘科学
  • 3篇烟草科技
  • 3篇粮食与饲料工...
  • 3篇理化检验(化...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木材工业
  • 3篇木材加工机械

年份

  • 9篇2023
  • 22篇2022
  • 26篇2021
  • 24篇2020
  • 18篇2019
  • 20篇2018
  • 14篇2017
  • 24篇2016
  • 20篇2015
  • 13篇2014
  • 16篇2013
  • 19篇2012
  • 19篇2011
  • 26篇2010
  • 9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3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质量技术规范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本研究针对我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行业的客观需求,提出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质量技术规范的制定原则、技术框架、内容要素及技术要求,为提升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的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云振宇张瑶刘文孙昭曲波郑玉艳李鑫刘贞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质量
IoT智能设备安全威胁及防护技术综述被引量:9
2018年
伴随着物联网的产生和发展,IoT智能设备越来越多地出现,其大规模普及的同时,也给用户个人资产安全与隐私保护带来了极大地冲击和挑战。本文围绕智能设备,基于智能设备终端、云服务端和用户控制终端三端系统架构,综述目前智能设备安全威胁的主要来源和技术攻击手段,并针对性地梳理已有防护技术和安全研究现状。然后,针对现有IoT智能设备安全防护体系缺失和安全设计不足的问题,本文讨论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IoT智能设备系统防护模型设计思路。
王雅哲张城毅霍冬冬霍冬冬
化妆品中常用祛斑美白成分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2023年
概述了中国台湾和韩国法规目录清单中的祛斑美白成分及其限量要求,介绍了中国《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韩国《化妆品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和ISO/TR 18811《化妆品稳定性测试指南》中化妆品稳定性试验方法、考察的参数指标和注意事项。综述了熊果苷、甘草提取物、甲氧基水杨酸钾和鞣花酸溶液和它们配伍在模拟化妆品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些成分的稳定性存在差异,而且它们与某些化妆品原料同时使用时稳定性不佳。目前化妆品美白成分稳定性报道缺乏,现有的研究周期基本在12周以下,这与化妆品2~3年的保质期相比差距很大。为确保祛斑美白化妆品在整个保质期内都有效,建设企业参考《消毒技术规范》或者化妆品新原料的稳定性加速试验的方法,进行功效成分的稳定性试验。
顾宇翔周友娥熊智周耀斌
关键词:化妆品稳定性
基于应急综合管理的气象灾害敏感单位等级划分被引量:3
2018年
针对当前国内不同单位在气象灾害应急综合管理中基本措施较为笼统,不同单位在具体实施时无据可依的现状,选取灾害天气频数、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四个因子构建气象灾害敏感度指标体系,采用分级赋值的方法对各指标实际值进行了半量化处理,使不同灾种的风险值统一在同一标准,并建立了气象灾害敏感单位的评估模型,最终将不同单位的气象灾害敏感度划分为高、较高、一般和轻微四个类别,旨在为规范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杨超潘敖大李娟王彦明
关键词:应急综合管理气象灾害敏感度
玉米赤霉烯酮解脱毒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被引量:5
2010年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具强烈致畸作用的生殖系统毒素,在饲料及饲料原料中污染普遍,给畜牧业带来较大危害。文中介绍了针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法和生物降解法的研究进展,指出吸附法在实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生物降解由于高效率、对饲料和环境没有污染、能够避免毒素的重新产生并适于大规模操作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饶正华李兰苏晓鸥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生物降解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合肼技术性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针对现行肼测定的标准分析方法(水质肼的测定-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HJ674-2013)影响测定质量的因素,以实际测定为依据,从分析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出发,研究和论述了校准曲线的建立、方法的测定范围、被测定样品的取样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分析测定及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析方法的校准曲线建立方式会对校准曲线的质量和精密度产生很大影响,最终将影响到样品测定的准确性;测定范围将会影响到方法的适用性;方法中不正确的取样方式,不仅影响到样品测定的准确性,同时也使溯源性受到影响。本文给出的建议,可对方法的应用和修订提供技术支持。
邢书才杨永岳亚萍田衎赵彦辉郭伟臣房丽萍
关键词:水合肼分光光度法
食品中亚硝胺类化合物分析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亚硝胺的种类、亚硝胺对生物的危害性、亚硝胺样品的富集净化技术、亚硝胺的测定技术(气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热能分析技术、分光光度法及电化学检测技术)。讨论了各项分析技术,展望了亚硝胺类化合物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食品中亚硝胺的含量控制及消除。
孔祥一林鹏方恩华庄丽丽郑子龙徐敦明
关键词:N-亚硝胺气相色谱-质谱电化学
16S rRNA PCR基因测序鉴定临床标本军团菌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军团菌PCR基因测序鉴定方法,探讨广东地区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军团菌感染状况。方法 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对广东地区各社区医院采集的100例非典型性肺炎痰液标本,采用军团菌16S rRNA基因片段作PCR试验,基因测序法对PCR结果进行鉴定。结果 100例非典型性肺炎患者痰液16S rRNA PCR试验阳性13例,其中12例经测序鉴定为嗜肺军团菌,1例测序结果阴性,结果表明PCR试验敏感性100%,特异性98.86%。结论 16S rRNA PCR基因测序不仪可以提高阳性率,而且可以排除假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广东地区各社区医院内非典型性肺炎患者的军团菌感染率为1 2%。
宣瑞红王娟胡朝晖周向红朱庆义
关键词:肺炎聚合酶链反应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修订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本文对国外发达国家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现状进行了调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重大危险源辨识》适用范围、分类、危险物质种类及临界量等方面的修订建议,解决了以前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可作为我国中长期重大危险源监督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重大危险源监管体系建设的依据。
刘骥师立晨孙猛魏利军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临界量
竹炭板贴面工艺及性能研究
2020年
为了改善竹炭板外观质量、提高其力学性能、拓展其使用范围。实验以竹炭板为基材,选取科技木皮、竹皮和浸渍纸3种贴面材料,异氰酸酯双组份胶黏剂,采取冷压工艺,按照正交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其结合界面,结果表明:(1)3种贴面材料的最优工艺范围:涂胶量110~130 g·m^(-2),预固化时间5~10 h,冷压时间1.5~3.5 h,冷压压力1~2 MPa。(2)贴面后的竹炭板抗弯强度与弹性模量增长较为明显,含水率、吸水厚度膨胀率、尺寸稳定性等性能均符合GB/T 24137-2009《木塑装饰板》规定的要求。(3)通过红外光谱图谱分析可知,胶黏剂与竹炭板界面、木竹材界面均通过物理结合,而与浸渍纸界面通过化学结合。
邵远超林锦添陈杰张文标詹先旭沈煜燕
关键词:胶黏剂贴面工艺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