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部委资助项目

作品数:3,402 被引量:14,431H指数:34
相关作者:梁甸农李伟华邱静陈循顾红更多>>
相关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95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13篇电子电信
  • 908篇自动化与计算...
  • 494篇交通运输工程
  • 27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38篇理学
  • 169篇兵器科学与技...
  • 159篇一般工业技术
  • 143篇机械工程
  • 73篇军事
  • 62篇金属学及工艺
  • 59篇电气工程
  • 55篇动力工程及工...
  • 39篇化学工程
  • 29篇自然科学总论
  • 28篇天文地球
  • 22篇建筑科学
  • 12篇经济管理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社会学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4篇雷达
  • 164篇信号
  • 154篇网络
  • 144篇仿真
  • 107篇通信
  • 104篇卫星
  • 100篇图像
  • 93篇舰船
  • 71篇数值模拟
  • 71篇值模拟
  • 68篇激光
  • 65篇船舶
  • 62篇滤波
  • 59篇电磁
  • 57篇天线
  • 56篇散射
  • 53篇合成孔径
  • 52篇孔径雷达
  • 50篇导航
  • 50篇水下

机构

  • 638篇国防科学技术...
  • 468篇中国人民解放...
  • 328篇中国电子科技...
  • 229篇北京理工大学
  • 216篇中国舰船研究...
  • 197篇南京理工大学
  • 147篇西安电子科技...
  • 113篇海军工程大学
  • 113篇北京航空航天...
  • 91篇国防科技大学
  • 67篇西北工业大学
  • 50篇空军工程大学
  • 4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2篇中国科学院电...
  • 38篇中国科学院大...
  • 37篇中国人民解放...
  • 37篇中国人民解放...
  • 35篇解放军信息工...
  • 32篇哈尔滨工程大...
  • 28篇空军预警学院

作者

  • 37篇梁甸农
  • 35篇李伟华
  • 24篇邱静
  • 20篇苏卫民
  • 20篇顾红
  • 20篇董臻
  • 20篇谢凯
  • 20篇陈循
  • 20篇张鹤鸣
  • 20篇刘忠
  • 18篇张之敬
  • 17篇胡辉勇
  • 17篇朱锡
  • 17篇张合
  • 16篇刘冠军
  • 15篇廖瑛
  • 15篇杨自春
  • 14篇陈曾平
  • 14篇朱樟明
  • 10篇严建峰

传媒

  • 612篇国防科技大学...
  • 331篇海军工程大学...
  • 278篇计算机工程
  • 276篇无线电工程
  • 251篇中国舰船研究
  • 162篇北京理工大学...
  • 152篇无线电通信技...
  • 99篇船海工程
  • 96篇电子与信息学...
  • 83篇雷达学报(中...
  • 82篇北京航空航天...
  • 57篇计算机工程与...
  • 40篇西安电子科技...
  • 29篇火力与指挥控...
  • 28篇系统工程与电...
  • 22篇半导体技术
  • 22篇光电技术应用
  • 20篇南京理工大学...
  • 18篇解放军理工大...
  • 18篇舰船科学技术

年份

  • 49篇2023
  • 99篇2022
  • 109篇2021
  • 93篇2020
  • 129篇2019
  • 187篇2018
  • 175篇2017
  • 207篇2016
  • 185篇2015
  • 252篇2014
  • 207篇2013
  • 247篇2012
  • 247篇2011
  • 246篇2010
  • 203篇2009
  • 197篇2008
  • 152篇2007
  • 91篇2006
  • 81篇2005
  • 56篇2004
3,4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属性散射中心模型的SAR目标重构可视化增强方法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属性散射中心模型对实测SAR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利用参数估计的结果对实测SAR目标重构可视化增强对于辅助SAR解译人员进行判别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视化增强方法,利用成像操作(IFFT)的线性特征,在参数估计的基础上,基于属性散射中心模型分别对各个散射中心自适应成像,最后叠加重构整幅SAR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目标重构的可视化效果。
丁柏圆钟金荣马聪慧文贡坚
关键词:参数估计
舰船虚拟维修仿真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6
2016年
虚拟维修技术对于舰船、航行器等复杂装备的维修性设计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详细分析舰船维修性设计对于虚拟维修仿真的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舰船维修仿真应用系统的架构,设计该系统的组成及各模块功能。该应用系统架构包括数据层、功能层、接口层及用户界面层4个层次:在数据层,可实现数据的数据库存储和本地存储;在功能层,设计了多个仿真数据管理功能、运动捕获数据处理功能以及可视性、可达性和舒适性等多个高级分析功能;在接口层,提供了与Teamcenter(TC)平台的数据集成功能,可实现从TC下载舰船JT模型至仿真系统中,以及将仿真结果和场景文件等上传至TC;在用户界面层,设计了人性化的系统操作界面,可实现客户与系统之间的友好交互和操作。最后,结合Jack仿真软件,实现舰船虚拟维修仿真应用系统的原型,该原型系统为开展舰船虚拟维修仿真数据的管理与应用以及运动捕获技术在虚拟维修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方雄兵陈颖李涛涛林锐
关键词:舰船维修性设计运动捕获
基于PDM的FRACAS平台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协同产品研制模式对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FRACAS)提出了异构信息管理、分布式闭环控制和多级安全管理的新需求。该文构建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的FRACAS平台体系结构,论述该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基于PDM的系统开发技术以及配置技术,并建立了原型系统。
郭健彬曾声奎陈云霞
关键词:产品数据管理可靠性
混凝土环境对典型聚能射流成型影响的数值模拟
2011年
结合前级聚能装药形成的混凝土环境的特点,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AUTODYN对3种典型聚能装药在混凝土环境中的射流成型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在空气和2 mm铝壳体环境中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实验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计算值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混凝土环境对亚半球装药影响最大,较大地提高了头部速度;对K装药影响次之;对锥形装药影响较小;整体效果不如2 mm铝壳体。
潘绪超何勇何源赵晓宁
关键词:聚能装药串联战斗部数值模拟混凝土
飞艇系留试验中的绳索动力学研究
目前飞艇系留试验已经广泛应用与武器试验、空中运输等领域,绳索动力学已成为一般力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该文采用有限段法建立了飞艇系留试验系统中绳索的动力学模型。在模型中将绳索离散为若干个绳段,各绳段假设为质量集中在端点的阻尼...
郭良唐乾刚张青斌
文献传递
空地双基地雷达空间同步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讨论了配备空中平台的双基地雷达的空间同步问题。首先限定空地双基地雷达实现空间同步时的约束条件,给出了空地双基地雷达在特定工作模式下实现空间同步的方法;然后详细分析了空地双基地雷达在采用脉冲追赶和数字波束形成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空间同步时的误差来源,推导出参数计算公式,并对其中的距离估值测量误差和脉冲追赶误差进行了仿真、讨论,从理论上验证了脉冲追赶和数字波束形成相结合的方法在空地双基地雷达中实现空间同步的可行性。
马彦恒宋瑶董健
关键词:双基地雷达误差分析脉冲追赶数字波束形成
大型舰船修理技术文件编制质量控制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目前大型舰船修理技术文件普遍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外相关经验,提出大型舰船修理技术文件编制质量控制方法,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对文件质量进行控制把关,并且通过控制该修理技术文件的编制过程以有效促进大型舰船装备同步形成保障能力。
王永德关静陈志敏阳斌
关键词:舰船
一种新的点蚀损伤下船体结构极限强度计算方法被引量:4
2017年
针对当前点蚀损伤情况下船体结构极限强度的计算问题,首先依据实船点蚀勘验数据分析了点蚀的特征要素,提出了点蚀特征矩阵的概念,从刚度折减角度建立了一种新的极限强度计算方法;然后,与目前常用的两种点蚀损伤下极限强度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最后,以实船的点蚀损伤加筋板为分析对象,通过有限元法对不同载荷工况下,三种点蚀损伤评估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DOP和ΔV的点蚀损伤极限计算方法受承载形式的影响较大,而基于刚度缩减因子的极限强度计算方法适用性相对较好。
滑林吴梵张静马晓龙
关键词:船体结构加筋板刚度
爆炸逻辑间隙零门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为了可靠实现爆炸逻辑间隙零门的原理功能,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精细RDX和含能胶合剂的传爆药方案。通过实验探索了基于该传爆药的爆炸零门适用的间隙宽度范围,并设计了一种小尺寸爆炸逻辑间隙零门,为爆炸逻辑网络设计提供参考。
龚柏林卢芳云李翔宇陈鸿
关键词:爆炸逻辑网络传爆药
返回舱垂直着陆过程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在考虑着陆场地面弹塑性特点的情况下,建立了返回舱垂直着陆过程的弹塑性接触模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返回舱的着陆过程与地面土壤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关系,在相同的弹性模量下,土壤的极限应力越大,则着陆过载最大值就越大,着陆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就越小,返回舱的"跳跃"现象越明显。
郭鹏程文科秦子增
关键词:返回舱弹塑性接触极限应力
共34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