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作品数:823 被引量:5,271H指数:30
相关作者:陈常颂林郑和钟秋生游小妹吴光远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19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6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33篇农业科学
  • 204篇轻工技术与工...
  • 66篇生物学
  • 33篇经济管理
  • 31篇理学
  • 19篇医药卫生
  • 8篇化学工程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65篇茶树
  • 114篇茶园
  • 75篇茶叶
  • 54篇茶树品种
  • 53篇绿茶
  • 48篇香气
  • 46篇小绿叶蝉
  • 44篇红茶
  • 42篇土壤
  • 40篇基因
  • 32篇品系
  • 32篇茶尺蠖
  • 32篇尺蠖
  • 31篇生化成分
  • 30篇新品系
  • 30篇农药
  • 29篇茶园土壤
  • 26篇乌龙茶
  • 26篇假眼小绿叶蝉
  • 23篇代谢

机构

  • 200篇福建省农业科...
  • 161篇中国农业科学...
  • 81篇湖北省农业科...
  • 60篇湖南农业大学
  • 58篇浙江大学
  • 38篇杭州市农业科...
  • 36篇中国农业科学...
  • 35篇西北农林科技...
  • 30篇福建农林大学
  • 28篇云南省农业科...
  • 28篇重庆市农业科...
  • 23篇湖南省农业科...
  • 22篇广东省农业科...
  • 18篇四川省农业科...
  • 17篇四川农业大学
  • 15篇云南农业大学
  • 14篇安徽农业大学
  • 13篇安徽省农业科...
  • 1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1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92篇陈常颂
  • 76篇林郑和
  • 74篇吴光远
  • 73篇钟秋生
  • 71篇王定锋
  • 70篇游小妹
  • 67篇李慧玲
  • 64篇陈志辉
  • 54篇曾明森
  • 54篇单睿阳
  • 53篇龚自明
  • 51篇刘仲华
  • 49篇王庆森
  • 43篇张辉
  • 40篇黄建安
  • 35篇刘丰静
  • 33篇李良德
  • 32篇郑鹏程
  • 32篇龚淑英
  • 32篇叶飞

传媒

  • 121篇茶叶科学
  • 75篇茶叶学报
  • 35篇茶叶
  • 31篇湖北农业科学
  • 30篇中国茶叶
  • 28篇福建农业学报
  • 28篇茶叶通讯
  • 26篇茶叶科学技术
  • 21篇浙江农业科学
  • 2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9篇安徽农业科学
  • 17篇食品工业科技
  • 15篇广东农业科学
  • 15篇中国茶叶加工
  • 13篇西南农业学报
  • 1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0篇江苏农业科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西北农业学报
  • 8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21篇2023
  • 39篇2022
  • 48篇2021
  • 54篇2020
  • 68篇2019
  • 64篇2018
  • 61篇2017
  • 79篇2016
  • 80篇2015
  • 91篇2014
  • 81篇2013
  • 60篇2012
  • 68篇2011
  • 28篇2010
  • 6篇2009
8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茶树抗虫性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茶树的抗虫性是茶树长期适应虫害胁迫过程中通过自然和人工选择而逐步发展和形成起来的一种形态的和生理生化的特性。研究茶树品种的抗虫性,不仅是开展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而且对茶树品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抗性育种以及提高和保持现有品种的抗虫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陆续开始关注茶树对害虫的抗性研究,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赵丰华李彩丽李平吕未
关键词:茶树品种抗虫性害虫综合治理抗性育种生理生化品种资源
茶树不同部位叶片对茶尺蠖发育适合度的影响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Prout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茶尺蠖主要为害幼虫,取食茶树枝叶,造成新梢嫩叶的缺失,在茶尺蠖种群大暴发时甚至导致茶树光秃。茶尺蠖在取食时具有一定的迁移性:幼龄幼虫主要为害茶树上部叶...
郭萧王晓庆彭萍林强胡翔盛忠雷
关键词:茶尺蠖叶片茶树
文献传递
颗粒型绿茶香气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被引量:6
2015年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SDE)对颗粒型绿茶加工过程样进行香精油提取,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颗粒型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有苯乙烯、乙酸异丙酯、苯甲醛、苯乙醛、2,6,10-三甲基十二烷、苯乙酮、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异戊酸香叶酯、橙花醇、十七烷、苯甲酸甲酯、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和α-金合欢烯等;在加工过程中,颗粒型绿茶的香气物质总量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其中在杀青、做形与定形阶段香气物质的变化最为明显。
余方林郭丽朱荫戴伟东张悦杜琪珍林智
关键词:香气成分同时蒸馏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茶树中过氧化氢酶活力变化规律被引量:3
2014年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树鲜叶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研究茶树CAT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地点种植的不同茶树品种在生长旺盛的春季,其新梢的酶活力虽然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差异不明显,到了夏季各品种间的差异较大,秋季酶活力普遍较高,但差异减小;不同季节、同一品种的茶树CAT活力变化明显,总体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生长在主干的鲜叶CAT活力高于新生枝条上的鲜叶,而在同一枝条上,位于枝条中间的鲜叶CAT活力高于位于枝条两端的鲜叶;刚采下来的茶树鲜叶在摊放2h后酶活力上升30%,而随着摊放时间的进一步延长,CAT活力持续下降,到12h后酶活力基本稳定在100U/g左右.可见,茶树CAT活力变化对茶树正常生长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茶树逆境生理的关键酶.
杨节龚淑英唐德松
关键词:过氧化氢酶茶树紫外分光光度法
绿茶和红茶提取物抑制中波紫外线诱导HaCaT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的比较被引量:9
2013年
为比较绿茶、红茶提取物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光损伤的抑制作用,用不同浓度的绿茶、红茶提取物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预处理6 h,以60 mJ/cm2的剂量照射细胞,比较细胞生存率和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用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变化,并对绿茶、红茶的茶多酚及儿茶素类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VB辐射模型组的HaCaT细胞活性下降了21.61%,细胞损伤严重;与UVB辐射模型组相比,绿茶、红茶提取物可提高UVB辐射后HaCaT细胞的存活率,提高SOD、GSH–Px活性(P<0.01),降低LDH活性、MDA含量和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P<0.01),降低由UVB辐射导致的细胞凋亡率(P<0.01),使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了6.94%和3.68%;绿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红茶,绿茶提取物的抑制效果优于红茶提取物。综合分析以上结果,认为绿茶、红茶提取物可以减少由UVB辐射导致的HaCaT细胞损伤和凋亡,具有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增强和氧自由基的加速清除有关,且绿茶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比红茶提取物的好。
马蕊刘仲华黄建安林勇陈金华钟源
关键词:中波紫外线HACAT细胞凋亡
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本研究选取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境内的核桃树间作年限为6、10、15、30a的茶树-核桃间作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取距核桃树主干1、2、3 m处的0~20 cm表土层和20~4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和相对应的单作茶园土壤为供试样,测定了土壤的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核桃树种植年限的延长,间作茶园土壤pH呈增加的趋势,核桃树种植年限为30 a的土壤pH接近或大于7.0;核桃树间作年限为30 a的间作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均显著小于单作茶园中的含量;随着核桃树间作年限的延长,间作茶园土壤中的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单作茶园。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树对茶树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会导致茶树不能较好生长和茶叶品质下降。因此,不宜将二者相间种植或将核桃树作为茶树的遮荫树利用。
田洪敏罗美玲杨雪梅王玮杨彬李家华赵平
关键词:茶树核桃树间作模式土壤养分
白茶提取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慢性炎症是导致衰退性疾病和代谢综合征发生与发展的关键病理因素。本研究以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作为模型,测定其细胞相对活力、吞噬活性、NO分泌量、iNOS与IL-6基因的相对表达,考察白茶提取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0~50 dl滋g/mL白茶提取物能有效提高RAW264.7细胞的吞噬活性,抑制NO分泌(P<0.05),且陈年白茶效果优于新白茶;白茶提取物能降低iNOS与IL-6 mRNA基因表达水平,并且呈剂量依赖型,效果与阳性药物组(吲哚美辛)效果相当。本研究揭示白茶提取物对炎症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后续的炎症评价体系的建立和白茶功效研究建立基础。
周方张杨波郑新林海燕
关键词:炎症白茶细菌脂多糖RAW264.7细胞
不同分级处理对机采绿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机采鲜叶为原料,比较不同鲜叶分级机处理效果,进而比较鲜叶分级、加工过程分级(包括杀青分级、二青分级、三青分级)和精制分级对机采绿茶的机械组成、感官品质得分和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湘丰滚筛机对鲜叶分级的效果相对较好,但鲜叶分级和加工过程分级对机采绿茶的感官品质得分并无明显改善作用;精制分级后,机采绿茶的品质获得了明显改善,精制分级得到的绿茶(一级茶和二级茶)的感官品质明显高于对照。比较三级茶到一级茶的内含成分变化趋势,发现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显著升高,可溶性糖和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内含成分变化趋势与感官品质得分的趋势一致。说明精制分级处理对机采茶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为机采绿茶生产加工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叶飞龚自明高士伟王胜鹏王雪萍郑鹏程滕靖郑琳刘盼盼
关键词:绿茶
陈香普洱茶品质安全性评价与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为了探明普洱老茶饮用的安全性,以贮藏多年的陈香普洱茶为原料,以未渥堆发酵的普洱茶为对照,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对其主要的品质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未检测出致病菌如黄曲霉素、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个样品检出沙门氏菌;样品农残检出值为0;重金属铅的含量在0.55 mg/kg~4.43 mg/kg范围内,除1个样品外,其余铅含量均符合茶叶卫生标准和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总灰分含量范围在6.176%~9.411%,水不溶性灰分含量范围在2.44%~5.217%,大部分样品的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50%以上,酸不溶性灰分含量较低,在0.161%~1.815%范围内,说明茶叶中沾染的泥沙较少,品质较好。
王秋霜陈栋卓敏
关键词:安全性
绿茶滋味品质的定量分析及其相关性评价被引量:43
2014年
分析48个绿茶的7种感官滋味类型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组成,利用各化学成分与品质间的相关性,建立茶叶品质与化学成分间的线性回归方程;通过滋味分属性评定,对各个属性与化学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揭示绿茶滋味类型差异性形成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涩的绿茶表现出高水浸出物、高茶多酚、高酯型儿茶素及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含量的现象;浓的绿茶表现出高水浸出物现象;醇、甘爽的特征与较低的水浸出物、较高的氨基酸含量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建立的品质评分与成分间的线性方程均有效,滋味评分与总分的预测合格率分别为79%和83%。滋味分属性醇度、甘度和浓度与水浸出物、EGCG、咖啡碱、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茶多酚这6种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较强.
陈美丽唐德松龚淑英杨节张颖彬
关键词:绿茶化学成分
共8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