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

作品数:731 被引量:1,268H指数:14
相关作者:赵勇吴宜灿龙鹏程周大进陈长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03篇期刊文章
  • 54篇会议论文
  • 1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3篇核科学技术
  • 122篇理学
  • 105篇金属学及工艺
  • 8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7篇电气工程
  • 23篇电子电信
  • 15篇化学工程
  • 13篇机械工程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冶金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95篇聚变
  • 67篇EAST
  • 55篇等离子体
  • 46篇托卡马克
  • 40篇偏滤器
  • 40篇包层
  • 38篇M
  • 37篇聚变堆
  • 33篇合金
  • 33篇
  • 27篇中子
  • 26篇ITER
  • 24篇HL-2A装...
  • 22篇
  • 21篇实验堆
  • 21篇数值模拟
  • 19篇核聚变
  • 17篇动力学
  • 17篇离子
  • 17篇聚变工程

机构

  • 180篇中国科学院等...
  • 152篇中国核工业集...
  • 142篇中国科学技术...
  • 75篇中国工程物理...
  • 63篇中国科学院
  • 36篇上海交通大学
  • 30篇华中科技大学
  • 30篇四川大学
  • 29篇合肥工业大学
  • 27篇西南交通大学
  • 24篇北京科技大学
  • 2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6篇北京应用物理...
  • 16篇表面物理与化...
  • 15篇西安交通大学
  • 15篇南华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3篇中国科学院合...
  • 1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7篇曹学武
  • 17篇吴宜灿
  • 17篇杨洪广
  • 16篇赵勇
  • 15篇龙鹏程
  • 15篇陈长安
  • 14篇冯开明
  • 11篇胡建生
  • 11篇王晓宇
  • 11篇郝丽娟
  • 11篇蔡立君
  • 11篇张桂凯
  • 11篇宋婧
  • 10篇夏凡
  • 10篇王和义
  • 10篇占勤
  • 9篇肖炳甲
  • 8篇冯勇进
  • 8篇胡纯栋
  • 8篇廖洪彬

传媒

  • 219篇核聚变与等离...
  • 56篇原子能科学技...
  • 34篇核科学与工程
  • 27篇核技术
  • 23篇物理学报
  • 17篇真空科学与技...
  • 15篇稀有金属材料...
  • 15篇强激光与粒子...
  • 12篇材料导报
  • 11篇低温与超导
  • 1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0篇材料热处理学...
  • 8篇真空
  • 7篇计算机系统应...
  • 6篇金属学报
  • 6篇第二届中国氚...
  • 5篇核动力工程
  • 5篇核化学与放射...
  • 5篇中国钨业
  • 5篇半导体光电

年份

  • 25篇2023
  • 56篇2022
  • 80篇2021
  • 48篇2020
  • 75篇2019
  • 80篇2018
  • 80篇2017
  • 84篇2016
  • 77篇2015
  • 56篇2014
  • 45篇2013
  • 40篇2012
  • 19篇2011
  • 4篇2010
7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蒙特卡罗粒子输运程序JMCT研制被引量:43
2013年
介绍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蒙特卡罗(MC)粒子输运程序JMCT的初步研制成果。JMCT基于三维组合几何支撑软件框架JCOGIN,采用模块化,分成多层管理结构,可处理多群碰撞和连续能量碰撞,可进行粒子并行和区域分解并行两种并行方法,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高速通信技术,同时配有可视化建模前处理软件。介绍了JMCT采用的多群物质碰撞机制,展示了程序模拟计算测试模型的结果,与MCNP程序计算结果一致。JMCT串行计算速度相比MCNP提高了约3倍;在20 480个处理器核上模拟2×109样本,并行效率可达70%。
李刚张宝印邓力胡泽华马彦
关键词:蒙特卡罗方法粒子输运
高能重离子辐照的ODS铁素体钢脆化效应研究
2015年
与传统的铁素体钢相比,氧化物弥散强化(ODS)的铁素体钢具有更优的耐高温和抗辐照性能,近年来成为先进核能装置重要的候选结构材料。在HIRFL的扇聚焦型回旋加速器(SFC)材料辐照终端,对一种氧化物弥散强化(ODS)铁素体钢MA956进行了高能Ne离子辐照实验,旨在研究级联碰撞损伤和惰性气体原子注入条件下该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利用辐照终端的能量衰减装置将SFC出口123.4 Me V的离子能量分解为介于38.5~121.0 Me V之间的30个入射能量值,并通过双面辐照在厚度60μm的样品中均匀产生了损伤。辐照剂量为9×1016ions/cm2,在样品中的平均位移损伤为0.7 dpa,注入的Ne原子浓度为350 appm。辐照期间样品温度保持在440℃附近。对辐照前后的样品分别在室温和500℃下进行了小冲杆试验(Small-punch Test),获得了辐照前后样品的加载位移曲线,由此得到该辐照条件下样品的延性损失为18%~26%。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断口形貌和厚度变化,估算了样品的等效断裂应变和断裂韧性。结果表明,MA956钢经过高能Ne离子辐照后等延伸率减小,断裂韧性降低,样品发生了一定的脆化。透射电镜结果说明氧化物弥散相界面处微空洞的形成可能是导致脆化的原因。
刘娟张崇宏杨义涛宋银张丽卿缑洁咸永强陈家超Jinsung Jang
关键词:高能重离子辐照损伤延伸率断裂韧性
大规模核素扩散数据可视化方法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在核应急响应期间,利用可视化手段直观展示大规模核素扩散数据的空间分布,有助于应急指挥人员快速有效地进行科学决策与指挥。本文基于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选用改进的八叉树模型对扩散数据建立空间索引,并根据操作干预水平提取数据水平时空切片,完成了大规模核素扩散数据的可视化。以日本福岛核事故为例,对其大规模核素扩散数据进行分层可视化,直观显示了放射性核素在不同高度的空间分布状态,表明本文方法可为核应急快速响应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贾亚宁郑晓磊陈春花何桃龙鹏程
关键词:大规模数据处理可视化核事故应急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在材料连接领域的应用现状
2022年
焊接技术的创新发展对推动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关键性作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连接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和节能的连接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关注,是未来重要的连接技术发展新方向.对SPS连接的基本形式、原理和特点进行概述,归纳总结了近年来SPS连接在金属、陶瓷和金属/陶瓷异质连接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当前SPS连接研究领域的不足,指明了SPS在材料连接领域应用的发展方向,为中国关键领域核心部件的制造提供了新思路,为新型焊接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林盼盼林金城于迪林铁松何鹏
关键词: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聚变锂资源充足性评估
聚变能无疑将在未来我国和世界能源供应中占据重要的地位。Li是支持氘-氚聚变反应氚自持的基本原料,由于地球上可开采锂资源相对有限(折合1300万吨金属锂,美国地质调查局2014年统计),因此对未来聚变反应锂资源的充足性进行...
王超季翔王永亮倪木一蒋洁琼FDS团队
关键词:聚变能锂资源锂离子电池
不同位形大破裂工况下CFETR真空室预研件的电磁载荷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基于数值方法分析了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真空室预研件(CFETRVVmock-up)在大破裂工况(MD)下不同位形所对应的电磁参数,重点分析了不同位形运行条件下真空室上涡流和电磁力的分布及对比。结果表明,三种等离子体位形下VV电磁载荷分布情况近乎相等,各轴向分力最大值及各分段的最大值存在差异。电磁载荷的获得为进一步校核CFETR VV mock-up的局部结构强度提供了数据基础,对提高真空室的结构设计合理性和运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俞志伟陆坤葛剑倪小军
关键词:真空室电磁力
FeAl/Al_2O_3复合阻氚涂层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FeAl/Al_2O_3复合膜层是聚变堆氚增殖包层及辅助涉氚系统结构材料首选的阻氚涂层。其制备过程通常需要铝化和氧化2个步骤,铝化是Al原子与基体Fe原子通过相互扩散在基体表面形成铁铝固溶体(Fe,Al)或Fe-Al金属间化合物过渡层;氧化是使铝化涂层表面选择性氧化形成Al_2O_3膜。该阻氚涂层的制备可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热浸铝化(HDA)、包埋渗铝(PC)、等离子体喷涂(PS)和电化学沉积(ECD)等技术。相对而言,CVD、HDA和PC等3种技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聚变堆中FeAl/Al_2O_3阻氚涂层工程化制备的候选技术而ECD技术因其制备过程容易控制、涂层性能稳定、可涂镀复杂结构件等特点在FeAl/Al_2O_3阻氚涂层制备方面颇具吸引力。
向鑫张桂凯汪小琳赖新春
HL-2M上偏滤器结构初步设计及关键制造工艺预研
2020年
在充分考虑HL-2M装置的物理目标后,将位于真空室内顶部的上偏滤器设计成"W"形的模块化结构。单个模块由SS-316L背板、石墨块、石墨箔及各类紧固件等组成,模块两端仅通过纬环和焊接螺柱与真空室壳体固定。这种结构为诊断部件提供了尽可能多的空间。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上偏滤器模块进行了电磁力、结构和热应力等分析。通过优化支撑结构、螺柱数量等,使得偏滤器结构能够满足各类工况条件。最后完成了关键制造工艺的预研,包括焊接工艺、深孔钻工艺、装配、非标紧固件研制等。检测数据表明,预制件最终安装面(石墨块轮廓)与标准模板之间的间隙<1mm,各相邻石墨之间的间隙≤0.5mm,错边≤0.5±0.2mm,且整个模块的漏率<2.5×10^-10Pa·m^3·s^-1。这些结果为HL-2M上偏滤器的正式加工提供了支撑。
黄运聪蔡立君袁应龙卢勇刘健刘雨祥郑国尧
关键词:偏滤器
钎焊温度和热处理对钨铜连接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厚20μm的非晶态Ti-Zr-Ni-Cu钎料,真空钎焊连接用于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部件的钨和铜铬锆合金,钎焊温度分别为860、880和900℃,对880℃下的钎焊样品进行热等静压(HIP)处理。采用SEM和EDS分析连接接头的形貌和成分,用静载剪切法测量焊接接头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在860~880℃下钎焊10 min能够获得较好的连接界面,经880℃钎焊后焊接接头的剪切强度为16.57 MPa,880℃钎焊后HIP处理的试样界面结合强度提高至142.73 MPa,说明真空钎焊后HIP处理可以显著改善接头的结合强度。
屈丹丹周张健谈军钟铭李化
关键词:铜铬锆合金真空钎焊
反射内存网络在托卡马克装置快控制器中的应用
2014年
本文介绍了反射内存网络在托卡马克装置快控制器中的具体应用。选用PMC-5565反射内存卡和ACC-5565网络集线器在快控制器中构建了一反射内存实时网络,并在LabVIEW RT实时操作系统下测试了基于反射内存网络的快控制器控制电源设备的实时性、快速性和延迟确定性。通过使用反射内存技术,实现了在多个快控制器之间实时同步数据的功能,可利用多台快控制器完成一个控制任务。实验结果表明,反射内存网络能满足快控制器对设备进行反馈控制的实时性要求。
翁楚桥张明刘睿郑玮庄革
关键词:反射内存托卡马克LABVIEW
共7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