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58B02)

作品数:3 被引量:50H指数:3
相关作者:龚加顺王秋萍邹莎莎史文斌陈一江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普洱茶
  • 2篇发酵
  • 1篇学成
  • 1篇云南普洱茶
  • 1篇色素
  • 1篇色泽
  • 1篇生物发酵
  • 1篇提取物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发酵
  • 1篇化学成分
  • 1篇化学成分分析
  • 1篇发酵罐
  • 1篇发酵阶段
  • 1篇感官
  • 1篇感官评价
  • 1篇茶褐素
  • 1篇茶色
  • 1篇茶色素

机构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昆明铁道职业...

作者

  • 2篇龚加顺
  • 1篇周红杰
  • 1篇邹莎莎
  • 1篇李亚莉
  • 1篇黄云战
  • 1篇杨大鹏
  • 1篇吴绍帅
  • 1篇王秋萍
  • 1篇朱广鑫
  • 1篇郝强
  • 1篇黄鹤
  • 1篇陈一江
  • 1篇史文斌
  • 1篇孙杨峰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食品与机械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普洱茶发酵阶段色泽的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被引量:20
2010年
为阐明普洱茶不同发酵阶段色泽变化及其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研究了恒温恒湿与恒温非恒湿条件下,接种外源优势菌(酿酒酵母)与未接种外源优势菌的云南普洱茶在不同发酵阶段的感官品质、汤色的定量分析及茶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明度指数L及明度指数差△L与感官指标汤色的评分呈正相关;色品指数a、b及色差值△a、△b与汤色感官评分、滋味评分和品质总评分均呈正相关;不同发酵阶段样的△L、△b的值逐渐减小,而△a的值逐渐增大,这与其茶红素和茶黄素的值逐渐减小和茶褐素的值不断增大是一致的。普洱茶发酵阶段色泽的量化分析可作为普洱茶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在自动化恒温恒湿条件下发酵普洱茶,有利于实现普洱茶清洁化加工和提高普洱茶品质的稳定性。
王秋萍龚加顺邹莎莎
关键词:发酵色泽普洱茶感官评价茶色素
普洱茶发酵罐研制及应用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为实现普洱茶清洁化生产,研制普洱茶发酵罐,对发酵罐的设计原理、工艺结构进行阐述,并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利用组合试验设计对发酵罐的3个可控因素(潮水量、菌种、翻转周期)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各因素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提出普洱茶发酵罐合理工艺设计参数以及发酵过程中关键控制因素。
黄云战赵永洁李亚莉朱广鑫黄鹤郝强吴绍帅孙杨峰周红杰
关键词:普洱茶发酵罐
不同微生物发酵的云南普洱茶样中茶褐素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被引量:17
2010年
研究了不同微生物发酵的普洱茶翻堆样中茶褐素提取物主要成分含量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木霉、黑曲霉、酵母菌、米曲霉及根霉的最后一翻样中茶褐素的量分别达12.57%、16.41%、15.51%、14.26%和17.84%。翻堆样中茶褐素提取物中的茶褐素、多糖和蛋白质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上升趋势,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随茶褐素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减少值小于茶褐素的增加值。木霉、黑曲霉、酵母菌、米曲霉及根霉的最后一翻样中茶褐素提取物中的茶褐素质量分数分别为35.30%、43.50%、39.21%、44.83%和39.56%;茶黄素分别为0.85%、0.77%、0.75%、0.77%和0.89%;茶红素分别为0.53%、3.49%、0.26%、4.00%和3.30%;多糖分别为27.81%、23.35%、33.09%、21.11%和27.14%;蛋白质分别为28.57%、26.96%、26.44%、26.00%和26.61%。说明不同微生物发酵样中茶褐素提取物的化学组成有显著差异。
杨大鹏史文斌陈一江龚加顺
关键词:普洱茶茶褐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