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GZC0103)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健敏江伟辉冯果朱庆霞苗立锋更多>>
相关机构:景德镇陶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凝胶法
  • 3篇非水解溶胶-...
  • 2篇粉体
  • 1篇团聚
  • 1篇热分解
  • 1篇钛酸
  • 1篇钛酸铝
  • 1篇稳定剂
  • 1篇氯化钠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粉
  • 1篇纳米粉体
  • 1篇硅酸
  • 1篇硅酸锆
  • 1篇粉体团聚
  • 1篇高纯
  • 1篇

机构

  • 3篇景德镇陶瓷学...

作者

  • 3篇江伟辉
  • 3篇刘健敏
  • 2篇朱庆霞
  • 2篇冯果
  • 2篇苗立锋
  • 1篇程思
  • 1篇吴倩
  • 1篇张权
  • 1篇彭永烽
  • 1篇胡紫

传媒

  • 2篇陶瓷学报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低温合成高纯莫来石粉体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以无水三氯化铝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反应前驱体,无水乙醚为氧供体,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低温合成莫来石粉体。借助DTA-TG、XRD、FT-IR、TEM等测试手段研究回流工艺、氧供体加料顺序、氧供体用量对莫来石合成效果的影响,探讨了莫来石干凝胶粉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化及低温合成莫来石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回流工艺有助于莫来石的合成;采取AlCl3与TEOS先混合,再引入氧供体的加料顺序效果好,并且氧供体的最佳用量为0.52L/1molTEOS;采用乙醚为氧供体制备的莫来石凝胶为单相凝胶,在800℃即开始出现莫来石,900℃莫来石晶相已发育良好,溶胶-凝胶反应过程中形成的Al-O-Si异质聚合是低温合成高纯莫来石粉体的关键。
江伟辉彭永烽刘健敏冯果苗立锋吴倩张权
关键词:非水解溶胶-凝胶法
非水解溶胶-凝胶法低温制备铁稳定钛酸铝粉体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以无水三氯化铝和四氯化钛为前驱体,以无水乙醇为氧供体,以铁粉、三氯化铁和乙醇铁为稳定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铁稳定钛酸铝粉体。运用XRD、FT-IR和热膨胀仪等测试手段研究和探讨了铁稳定剂对低温合成钛酸铝的效果、稳定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引入铁粉既不能提高钛酸铝低温合成效果也不能改善其热稳定性;三氯化铁能促进钛酸铝的低温合成,但其稳定钛酸铝的效果也不明显;乙醇铁虽不利于低温合成钛酸铝,但却能够大大提高钛酸铝的抗热分解能力。乙醇铁能与前驱体混合液中形成的铝、钛醇盐形成异质缩聚键合,致使铁能进入钛酸铝晶格形成固溶体,从而提高其热稳定性能。
江伟辉胡紫刘健敏朱庆霞冯果
关键词:非水解溶胶-凝胶法钛酸铝热分解
氯化钠抑制硅酸锆纳米粉体团聚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以无水四氯化锆、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氟化锂为矿化剂,氯化钠(NaCl)为分散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酸锆纳米粉体。借助XRD和TEM研究分散剂NaCl对硅酸锆纳米粉体合成及分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态NaCl与530℃预烧后的硅酸锆干凝胶混合,控制NaCl与四氯化锆的摩尔比为3,经700℃低温热处理可获得分散性好的硅酸锆纳米粉体;NaCl用量过少不利于粉体的分散,而用量过大则影响硅酸锆的合成;提高热处理温度有助于硅酸锆的合成,并且所形成的熔融NaCl对抑制粉体颗粒的长大与团聚有明显的效果。
江伟辉程思朱庆霞刘健敏苗立锋
关键词:非水解溶胶-凝胶法硅酸锆纳米粉体团聚氯化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