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SCX2-1-10)

作品数:6 被引量:121H指数:5
相关作者:李伟况琪军胡征宇马沛明陈媛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营养化
  • 2篇脱氮
  • 2篇磷去除
  • 2篇居群
  • 2篇居群遗传
  • 2篇居群遗传多样...
  • 2篇克隆多样性
  • 2篇克隆结构
  • 2篇富营养化
  • 1篇氮磷
  • 1篇氮磷去除
  • 1篇底栖藻类
  • 1篇短程硝化
  • 1篇眼子菜
  • 1篇伊乐藻
  • 1篇藻类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脱氮
  • 1篇水处理
  • 1篇土壤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AECOM易...

作者

  • 3篇李伟
  • 2篇陈媛媛
  • 2篇马沛明
  • 2篇胡征宇
  • 2篇况琪军
  • 1篇沈银武
  • 1篇许经伟
  • 1篇刘文治
  • 1篇刘贵华
  • 1篇熊瑛
  • 1篇饶本强
  • 1篇刘永定
  • 1篇胡波
  • 1篇张列宇
  • 1篇吴文颖
  • 1篇凌晓欢
  • 1篇李守淳
  • 1篇刘国祥
  • 1篇李伟
  • 1篇栗琪

传媒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鄱阳湖具刚毛荸荠居群遗传多样性和克隆结构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ISSR标记对鄱阳湖的2个具刚毛荸荠(Heleocharis valleculosa f.setosa)居群共1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克隆结构进行了研究。5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85个位点,其中49个为多态位点,占57.65%。具刚毛荸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545,Shannon信息指数I=0.2400),两居群间遗传分化很小。具刚毛荸荠的克隆多样性很高(D=0.9975),两居群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型。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具刚毛荸荠居群内遗传变异为随机分布格局。
胡波陈媛媛李守淳李伟
关键词:克隆多样性
竹叶眼子菜居群遗传多样性和克隆结构被引量:18
2006年
采用ISSR技术对长江中游南岸豹湃湖和大冶湖不同生境中的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克隆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两居群的106株个体中,利用6条ISSR引物共得到40条符合3/N标准并无连锁不平衡的清晰位点,竹叶眼子菜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5.0%,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736,两居群的遗传分化很小.竹叶眼子菜的克隆多样性很高(D=0.9917),两居群间的克隆分化很大,不具有共有的基因型.竹叶眼子菜的基株分布为游击型构型,位于湖心的大冶居群克隆距离(3.0—31.5m)明显地大于湖岸豹湃居群(2.4—6.7m).
陈媛媛栗琪吴文颖李伟
关键词:竹叶眼子菜克隆多样性
底栖藻类对氮、磷去除效果研究被引量:19
2005年
通过模拟实验探讨了污水处理中底栖藻类的群落结构、生长状况及其对氮(N)、磷(P)的去除能力。实验期间,被试藻类(丝状绿藻占优势)在污水中生长良好,培养5 d后收获的藻类生物量可达14.36±0.72 g;污水总氮(TN)、总磷(TP)含量分别由36.97±0.26 m g.L-1、2.88±0.02 m g.L-1降至1.44±0.09 m g.L-1、0.07±0.01 m g.L-1,对氨氮(NH4-N)和硝氮(NO3-N)的去除率亦达95%以上;藻体总凯氏氮(TKN)和TP含量分别为5.75±0.20%和1.5±0.22%。实验证明,底栖藻类对污水中的N、P营养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在污水的三级处理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马沛明况琪军刘国祥胡征宇
关键词:底栖藻类污水处理富营养化
人工湿地黑臭水体处理系统微生物脱氮机理研究被引量:39
2010年
以上海市老段浦I、II和北夏3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黑臭河道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平潜流湿地处理黑臭河道氨氮的转化及脱氮机理的研究。研究表明,3座人工湿地的pH值均呈弱碱性,且沿湿地水流方向变化较小。溶解氧值在0.09—0.35mg/L范围内波动,氨氮沿湿地的流向呈递减的趋势,亚硝态氮及硝态氮浓度较低。在老段浦人工湿地的同一土样中,亚硝化细菌的数量远大于硝化细菌的数量,北夏人工湿地中,湿地前端的亚硝化细菌与硝化细菌的数量近似相等,但在湿地末端亚硝化细菌数量要远小于硝化细菌的数量。原位曝气抑制反硝化反应试验研究表明,3座人工湿地都发生了"新"的脱氮途径-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其中两座老段浦人工湿地50%的氮以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去除。北夏人工湿地中约20%的氮以短程硝化反硝化的途径去除。
张列宇饶本强熊瑛刘浩刘永定沈银武
关键词:人工湿地黑臭河道短程硝化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两种沉水植物黑藻和伊乐藻的种间竞争被引量:20
2007年
采用取代系列实验方法,主要从竞争期的长短出发,研究了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和伊乐藻(Elodeanut-tallii)的种间竞争关系,并考查了在不同底质(土壤)肥力下两者种间竞争能力的变化情况。实验发现,伊乐藻由于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在冬春时空竞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在周年实验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取代黑藻生长。而在短期实验中,黑藻由于可在水面生长形成较上位的冠层的特性,与伊乐藻相比在水体上层空间占领和阳光获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造成两种间竞争的不平衡,竞争偏利于黑藻,且这种优势随底质(土壤)肥力的增加而有所增强,但并没有明显取代现象的发生,两物种可以在混合种群中共存。
许经伟李伟刘贵华张利静刘文治
关键词:伊乐藻黑藻沉水植物土壤肥力
藻类生物膜技术脱氮除磷效果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利用藻类生物膜去除水体氮磷为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了1种新途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以巨颤藻(Oscilla toria princeps)占优势的藻类生物膜对人工合成污水、污水处理厂二级污水和富营养化湖水氮(N)、磷(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通过5d的处理,藻类生物膜对人工合成污水、污水处理厂二级污水和富营养化湖水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57.1%、94.5%和93.8%,对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93%、73%和79%.藻类产量达到3.7—7.2g·(m^2·d)^-1;收获藻体总凯氏氮(TKN)达5.7%-7.2%,TP达0.78%-2.44%,对污水N、P的回收率分别达20%~39%和65%~82%.
马沛明况琪军凌晓欢胡征宇
关键词:生物膜氮磷去除富营养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