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4012)

作品数:12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翁家宝郑雪琳孟东利吕习周孙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纳米
  • 4篇复合材料
  • 4篇复合材
  • 3篇原子
  • 3篇原子转移
  • 3篇原子转移自由...
  • 3篇原子转移自由...
  • 3篇自由基
  • 3篇自由基聚合
  • 3篇丙烯
  • 3篇丙烯酸
  • 2篇丁氧基
  • 2篇性能研究
  • 2篇乙炔
  • 2篇碳纳米管
  • 2篇纳米复合材料
  • 2篇纳米管
  • 2篇甲基
  • 2篇甲基丙烯
  • 2篇甲基丙烯酸

机构

  • 12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翁家宝
  • 8篇郑雪琳
  • 6篇孟东利
  • 5篇吕习周
  • 4篇黄志彬
  • 4篇马琳璞
  • 4篇孙建平
  • 3篇陈剑伟
  • 3篇林婷
  • 3篇王晓琴
  • 2篇罗翠娥
  • 1篇孟青叶
  • 1篇黄小珠

传媒

  • 3篇合成化学
  • 2篇吉林化工学院...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化学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广州化学

年份

  • 6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辅助合成聚N,N'-均苯四酸-2-L-蛋氨酸乙二酰胺
2010年
以均苯四甲酸二酐(化合物1)和L-蛋氨酸(化合物2)为反应物,无水醋酸为溶剂,反应生成酰亚胺酸[N,N'-均苯四酸-2-L-蛋氨酸二酸](化合物3).化合物3与二氯亚砜形成酰氯[N,N'-均苯四酸-2-L-蛋氨酸二酰氯](化合物4)后,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在10min内与乙二胺快速形成缩聚产物[聚N,N'-均苯四酸-2-L-蛋氨酸乙二酰胺](聚合物5).应用红外光谱分析(IR)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NM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微波辅助加热可用L-蛋氨酸为原料将手性元素引入聚合物.
王晓琴罗翠娥陈剑伟郑雪琳翁家宝
关键词:聚酰胺手性缩聚
一种侧链含偶氮基团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多层膜的制备与表征
2011年
环氧氯丙烷与4,4′-二羟基偶氮苯(AZO)经缩聚反应合成了预聚物DGAZO(聚4,4′-二缩水甘油醚偶氮苯);DGAZO通过开环加成反应与PEI(枝化聚乙烯亚胺)连接制得侧链含偶氮基团的共聚物DGAZO-co-PEI(聚4,4′-二缩水甘油醚偶氮苯-co-聚乙烯亚胺),其结构经UV,IR和荧光光谱表征。DGAZOc-o-PEI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在615 nm处有明显的荧光发射峰。采用层层自组装法,通过石英基片在DGAZO苯溶液与PEI甲醇溶液中交替沉积构筑(DGAZO/PEI)n多层膜(Fn)。利用UV和原子力显微镜对Fn构筑过程与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F7表面平整、光滑。
郑雪琳翁家宝吕习周孟东利黄志彬
关键词:共聚物多层膜
2,4,6-三对氨基苯氧基-1,3,5-均三嗪的合成被引量:4
2010年
以三聚氯氰和对硝基苯酚为原料,经取代、还原合成了2,4,6-三对氨基苯氧基-1,3,5-均三嗪。对Pd/C水合肼、SnCl2·2H2O-HCl及Pd/C催化加氢三种不同还原体系进行比较。采用1H-NMR、FT-IR和元素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
陈剑伟王晓琴罗翠娥郑雪琳翁家宝
关键词:三聚氯氰树枝状大分子
氨基酸希夫碱铜(Ⅱ)催化MMA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研究
2011年
分别以L-蛋氨酸和L-组氨酸为原料,与水杨醛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两个氨基酸水杨醛希夫碱铜(Ⅱ)配合物(1a和1b)。以1为催化剂,2-溴异丁酸乙酯为引发剂,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其立构规整度由13C NMR测定。实验结果表明,PMMA数均分子量随MMA转化率线性增长,符合"活性"/可控聚合特征,PMMA分子量分布较窄,主要构象为间同立构。
翁家宝郑雪琳王晓琴孟东利黄志彬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甲酯氨基酸席夫碱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聚(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Eu_2O_3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学效应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丁氧基)对苯乙炔/氧化铕(PMOBOPV/Eu2O3)纳米复合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证实了在Eu2O3表面的包覆层为PMOBOPV.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发现,PMOBOPV/Eu2O3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核-壳结构,直径为75-145nm,其中PMOBOPV包覆层厚度约为25n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表明,随着Eu2O3含量增加,PMOBOPV/Eu2O3的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且强度提高.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随着Eu2O3含量增加,PMOBOPV/Eu2O3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且强度提高,Eu2O3与PMOBOPV之间形成了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使π电子离域程度增加,并且导致荧光量子效率提高.根据光学禁带宽度(Eg)与入射光子能量(hν)的关系,拟合了PMOBOPV/Eu2O3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发现随着Eu2O3含量增加,Eg逐步减小.采用简并四波混频方法测试它们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发现随着Eu2O3含量增加,PMOBOPV/Eu2O3纳米复合体的非线性光学响应逐渐增强,这说明PMOBOPV与Eu2O3之间形成了分子间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产生了复杂的分子间离域π电子非线性运动.
孙建平翁家宝林婷马琳璞
关键词:纳米复合材料氧化铕
聚丙烯酸模板制备PAA/PbCrO_4复合纳米颗粒
2011年
以低分子量聚丙烯酸(PAA)为高分子模板构建自组装体系,合成核-壳结构的PAA/PbCrO4纳米颗粒.通过TEM、XRD、FT-IR、UV-vis、荧光光谱等表征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形貌与光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AA通过羧基与Pb2+的配位作用包覆在PbCrO4纳米颗粒表面,形成核-壳结构,内核PbCrO4尺寸为50~100 nm,为单斜晶系;外壳PAA层厚20 nm.与普通PbCrO4体相材料相比,产物在829~854 cm-1红外吸收峰变宽,紫外与荧光光谱产生了"蓝移",表现出纳米粒子所具有的特殊光学现象.
郑雪琳翁家宝吕习周孟东利黄志彬
关键词:聚丙烯酸铬酸铅复合纳米颗粒
溶剂热体系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被引量:2
2011年
以FeCl3/PPh3为催化体系,在无引发剂、溶剂热体系中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与还原剂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溶剂热体系中进行的MMA聚合反应符合"活性"/可控聚合,聚合过程中转化率和分子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所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量分布较窄。
孟东利翁家宝郑雪琳吕习周黄志彬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甲酯溶剂热法ATRP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光物理性能研究
2009年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单壁碳纳米管(PMOCOPV/SWNTs)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证实了在SWNTs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PMOCOPV/SWNTs复合材料直径为4~7nm,其中PMOCOPV包覆层厚度约为2~5n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随着SWNTs含量的增加,PMOCOPV/SWNTs的吸收发生蓝移且强度提高.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随着SWNTs含量的增加,PMOCOPV/SWNTs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且强度减小,SWNTs与PMOCOPV之间形成了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使π电子离域程度增加,导致荧光量子效率降低.根据Eg与入射光子能量hν的关系,拟合了PMOCOPV/SWNTs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发现随着SWNTs含量的增加,Eg逐渐减小.采用简并四波混频方法测试其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结果表明,随着SWNTs含量的增加,PMOCOPV/SWNTs复合体的非线性光学响应逐渐增强,说明PMOCOPV与SWNTs之间形成了分子间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产生了复杂的分子间π-π电子非线性运动.
孙建平翁家宝林婷马琳璞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光物理性能光致电子转移
ATRP法制备以β-环糊精为核的两臂PGMA聚合物
2011年
以β-环糊精(β-CD)和2-溴异丁酰溴(BIBB)为原料,利用溴酰化反应制备了大分子引发剂β-CD-BIBB.以此引发剂,CuBr/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制得了以β-CD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为臂的两臂聚合物,通过FT-IR1、H-NMR及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吕习周翁家宝郑雪琳孟青叶孟东利
关键词:Β-环糊精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Tb_4O_7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物理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原位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氧化铽(PMOCOPV/Tb4O7)纳米复合材料.红外光谱证实了在Tb4O7表面的包覆层为PMOCOPV.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随着Tb4O7含量增加,PMOCOPV/Tb4O7的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且强度提高.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随着Tb4O7含量增加,PMOCOPV/Tb4O7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且强度提高,荧光寿命得到增强,Tb4O7与PMOCOPV之间形成了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使得π电子离域程度增加,并且导致荧光量子效率提高.根据Eg与入射光子能量hν的关系,拟合了PMOCOPV/Tb4O7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发现随着Tb4O7含量增加,Eg减小.采用简并四波混频方法测试它们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结果发现随着Tb4O7含量增加,PMOCOPV/Tb4O7纳米复合体的非线性光学响应逐渐增强,这说明PMOCOPV与Tb4O7之间形成了分子间光致电子转移体系,产生了复杂的分子间离域π电子非线性运动.
孙建平翁家宝林婷马琳璞
关键词:氧化铽纳米复合材料光物理性能荧光寿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