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1507)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慧李铁钢陆剑云李魁彪陈宗遒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流感
  • 1篇新型甲型H1...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性
  • 1篇流行性感冒
  • 1篇甲型
  • 1篇甲型H1N1...
  • 1篇感冒
  • 1篇病原
  • 1篇病原学

机构

  • 2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广州市荔湾区...

作者

  • 2篇李铁钢
  • 2篇刘慧
  • 1篇杨丽莉
  • 1篇杨翠辉
  • 1篇蔡明伟
  • 1篇狄飙
  • 1篇肖新才
  • 1篇范健文
  • 1篇陈宗遒
  • 1篇李魁彪
  • 1篇陆剑云

传媒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新型甲型H1N1流感监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原学变迁与变异特征,分析重症病例危险因素,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建立甲型H1N1流感监测体系,定期收集生物学标本实施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与测序分析;利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重症病例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9-2013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13.83%(481/3 479)、4.46%(136/3 047)、9.13%(233/2 550)、0(0/2 643)和4.68%(159/3 400)。共完成18株毒株测序,2009-2010年的9株毒株位于第一主干枝,2011年的4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聚集成第二主干枝,2013年的5株毒株中有4株位于第三主干枝。从2011年起,甲型H1N1流感毒株与疫苗株相距较远;共报告重症病例77例,其中40例(57.14%)有基础疾患,死亡16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慢性肺部疾病进入回归方程,OR=7.72(95%CI:1.97-30.23)。结论甲型H1N1流感监测系统在广州运行良好。甲型H1N1流感已经取代了A(H1N1)流感呈现季节性流行,慢性肺部基础疾患是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2011年起,甲流疫苗与广州人群的流行毒株匹配较差,应持续开展甲流监测,密切关注毒株变化特征。
李铁钢李魁彪肖新才陈宗遒刘慧陆剑云狄飙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
广州市荔湾区2011年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11年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征以及流感流行优势毒株的分布情况,为辖区的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荔湾区2011年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家哨点医院监测门诊2011年共接诊病人241 107人次,其中ILI 10 142人次,ILI比例为4.21%。共检测ILI样本446份,检出流感病毒阳性59份,阳性率为13.23%;其中检出新甲型H1N1流感43份、H3N2流感1份、B型流感15份,分别占72.88%、1.69%和、25.42%。流感优势毒株从4月开始出现转折,从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主转为以B型流感病毒为主。1月底至2月上旬呈现流行小高峰,峰值ILI比例为7.17%,流行由新甲型H1N1引起。结论 2011年广州市荔湾区流感流行优势毒株亚型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流行优势毒株为甲型H1N1和B型,流感流行整体活跃程度低于历史同期水平。
杨丽莉李铁钢刘慧范健文杨翠辉蔡明伟
关键词:流感病原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