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5030)

作品数:20 被引量:321H指数:8
相关作者:寿绍文姚秀萍孙建元王静王丽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天津市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台风
  • 3篇数值模拟
  • 3篇热带
  • 3篇降水
  • 3篇海棠台风
  • 3篇非绝热
  • 3篇暴雨
  • 3篇值模拟
  • 2篇多普勒雷达
  • 2篇湿Q矢量
  • 2篇湿位涡
  • 2篇天气学
  • 2篇气旋
  • 2篇热力
  • 2篇位涡
  • 2篇西太平洋
  • 2篇西太平洋副热...
  • 2篇梅雨
  • 2篇绝热
  • 2篇雷达

机构

  • 12篇中国气象局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9篇上海市气象局
  • 4篇天津市气象台
  • 3篇湖北省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培...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河南省气象局
  • 1篇天津市气象科...
  • 1篇海南省气象台
  • 1篇南通市气象局

作者

  • 9篇岳彩军
  • 8篇寿绍文
  • 5篇姚秀萍
  • 3篇孙建元
  • 1篇贾惠珍
  • 1篇朱伟军
  • 1篇吕江津
  • 1篇杜继稳
  • 1篇范晓青
  • 1篇张玲
  • 1篇符式红
  • 1篇郑峰
  • 1篇刘一玮
  • 1篇慕建利
  • 1篇李佳
  • 1篇解以扬
  • 1篇鲁小琴
  • 1篇于玉斌
  • 1篇吕明辉
  • 1篇钟青

传媒

  • 6篇高原气象
  • 5篇Journa...
  • 3篇气象
  • 2篇气象科学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Advanc...
  • 1篇Journa...
  • 1篇第27届中国...
  • 1篇第31届中国...
  • 1篇第八次全国动...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原切变线研究的若干进展被引量:36
2014年
高原切变线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重要天气系统。它具有特殊的结构特征,在移动过程中,通常会引发青藏高原附近及其下游东部地区的灾害性天气。本文回顾了以往有关高原切变线的结构、移动特征、发生、发展机理以及与其他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高原切变线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提高对高原切变线的认识,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业务预报提供基础和支撑。
姚秀萍孙建元康岚马嘉理
Diagnosis of a Severe Rainstorm Event Induced by Eastly Wave and Vortex in Off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2009年
Using the NCEP reanalysis at 1°×1° resolu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satellite imagery,a study is undertaken of easterly wave related rainstorm events on August 3~4,2001 in seaboards between northern Fujian and southern Zhejiang,expounding the scheme for computing helicity,and exploring the rainstorm evolution and the genesis of the Yandang mountains-triggered a meso-vortex(Duan and Chen,2005) by means of helicity and Q vector divergence.Besides,MM5V2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easterly wave caused meso-vorte...
ZHENG Feng1-3(1.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关键词:HELICITY
干侵入强度指数的表征及其物理意义被引量:26
2009年
综合考虑干侵入的特征、机制和效应,定义了干侵入强度指数(DII)以表征干侵入的强度,并从一个个例进一步揭示干侵入强度指数的物理意义。结果表明,DII是干侵入强度较好的定量描述指标,它与水平温度平流、位涡、假相当位温相关,正的DII表明存在干侵入过程,随着DII的增大,干侵入效应增强,此时可能高位涡异常越强、湿球位温越低、冷平流效应越强;345K等熵面上DII>1PVU/s的正值区与水汽图像暗区较为一致,DII在三维结构上表现为高层波状下传的特征,在任一特定的等熵面上,低涡西北方向的中高纬度地区是DII正值区的源地;DII体现了水平温度平流效应,低涡降水区西侧为冷平流,东侧为暖平流,冷暖平流一直贯穿于对流层整层,冷平流在西北气流引导下沿等熵面下滑,在冷暖平流交汇处出现降水,随着水平温度平流梯度的增大,对应的降水增强。在实际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DII可用以界定干侵入区域、过程以及强度,具有一定实际业务应用价值。
姚秀萍彭广于玉斌
关键词:物理意义
位涡理论及其应用被引量:106
2010年
位涡是近代天气动力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本文主要对位涡理论的某些要点,包括位涡的概念、位涡的守恒性、位涡的分析、位涡思想、位涡反演、湿位涡及位涡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等作一简要介绍。
寿绍文
关键词:位涡湿位涡
1991年江淮梅雨期对称不稳定与降水关系的诊断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91年5月18日—7月13日江淮地区梅雨期的湿位涡、正压湿位涡、斜压湿位涡以及它们的扰动量进行了诊断分析,并讨论了经向风场及温度、湿度场和大气对称不稳定度的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流层低层的对称不稳定度与降水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较强对称不稳定对应较强降水的发生,当对称不稳定度减弱,降水也随之减弱或渐止。对称不稳定度的大小与对流不稳定、惯性不稳定以及大气湿斜压性和风的垂直切变紧密相关。西南风活跃、冷暖空气交汇,形成对称不稳定倾斜上升气流区,是导致在梅雨锋上暖湿空气一侧发生强降水的重要原因。
郭煜寿绍文岳彩军赵栋
关键词:天气学湿位涡
湿Q矢量释用技术的改进研究
2007年,岳彩军等发展了一种用于定量降水预报(QPF)的湿Q矢量释用技术,即基于数值模式预报输出的风场、温度场及露点温度场,用湿Q矢量散度场强迫的方程得到垂直速度,再结合水汽条件进行降水量计算,形成定量降水预报的动力释...
岳彩军李佳陈佩燕徐同王晓峰
文献传递
热带气旋(TC)环流内对流核数、TBB特征与TC强度关系的统计合成分析
基于JTWC(th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最大风速半径及热带气旋(TC)尺度资料、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最佳路径资料以及日本静止气象卫星M1TR红外IR1 TBB资料,针对2001—20...
曹钰岳彩军寿绍文
关键词:天气学热带气旋强度TBB
文献传递
“海棠”台风(2005)降水非对称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与定量诊断分析
2005年7月19日08时~20日08时"海棠"(Haitang)台风登陆福建省前后24小时期间,带来一次明显降水过程,且台风北侧降水较南侧强,呈明显非对称分布。利用WRF模式对此次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模拟结果,...
岳彩军
关键词:WRF模式
文献传递
Ther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Cyclones with Rapid Intensity Change over the Coastal Waters of China被引量:3
2011年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thermodynamic mechanisms between rapid intensifying (RI) and rapid weakening (RW) tropical cyclones (TCs), the thermodynamic structures of two sets of composite TC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complete-form vertical vorticity tendency equation and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Each composite is composed of five TCs, whose intensities change rapidly over the coastal waters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apparent heating source Q1 exists in both the upper and lower troposphere near the RI TC center, and Q1 gets stronger at the lower level during the TC intensification period. But for the RW TC, the maximum Q1 exists at the middle level near the TC center, and Q1 gets weaker while the TC weakens. The maximum apparent moisture sink Q2 lies in the mid troposphere. Q2 becomes stronger and its peak-value height rises while TC intensifies, and vice versa. The increase of diabatic heating with height near the TC center in the mid-upper troposphere and the increase of vertical inhomogeneous heating near the TC center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are both favorable to the TCs' rapid intensification; otherwise, the intensity of the TC decreases rapidly.
于玉斌姚秀萍
东风带扰动热力特征及其对西太副高东退影响的个例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3年6月22—25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西伸东退时热带东风带扰动附近大气热源的分布和演变特征,以及对西太副高西伸东退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高层东风带扰动附近的非绝热效应分布和强度的突变影响西太副高西伸东退,当扰动中心西侧非绝热加热加强,扰动中心东侧西太副高区域冷却加强时,西太副高东退;潜热释放造成的非绝热效应在高层变化最为明显,非绝热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垂直运动。总结了西太副高东退过程与东风带扰动系统热力联系的可能概念模型:东风带扰动处大气热力结构变化引发经向风场异常,使东风带扰动西侧高层有北风发展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扰动东侧有整层的南风发展,有助于西太副高异常东退。因此,西太副高的西伸东退与热带东风带扰动系统的热力作用密切关联。
孙建元朱伟军姚秀萍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气热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