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73275)

作品数:8 被引量:91H指数:6
相关作者:张丽峰崔佳颖潘家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北京学研究基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生产率
  • 4篇碳生产率
  • 2篇影响因素
  • 1篇人口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泰尔指数
  • 1篇碳排放
  • 1篇脱钩
  • 1篇脱钩理论
  • 1篇状态空间模型
  • 1篇污染
  • 1篇滤波
  • 1篇面板数据
  • 1篇面板数据模型
  • 1篇经济增长
  • 1篇居民消费
  • 1篇卡尔曼
  • 1篇卡尔曼滤波
  • 1篇空气污染

机构

  • 7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作者

  • 7篇张丽峰
  • 1篇崔佳颖
  • 1篇潘家华

传媒

  • 4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工业技术经济
  • 1篇China ...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被引量:5
2015年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 deple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s a resul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guided by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s a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has emerged and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policymakers and academic researchers. By examining the origi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connotations and orientation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notes tha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not a negation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but represents an upgrade and improvement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he paper also provid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潘家华
基于LMDI分解法的我国碳生产率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运用LMDI分解法,以1995—2010年为样本期,按东、中、西三大区域把我国碳生产率总体变动分解为能源效率、碳排放能耗和碳排放结构3个影响因素,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995—2010年我国碳生产率变化除了2003—2005年为负数外,其余期间均为正数,表明我国碳生产率在逐年提高。碳生产率总体变动因素分解的贡献值和贡献率表明,能源效率因素是影响我国碳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因素,贡献值为0.9722,贡献率为87.66%,其变动趋势决定了碳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单位碳排放能耗因素贡献值为0.1431,贡献率仅为12.9%,影响较小;而碳排放结构因素的贡献值和贡献率分别为-0.0063和-0.56%,表明碳排放结构抑制了碳生产率的增加。因此,提高区域能源效率,改善区域碳排放结构,对提高我国碳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张丽峰
关键词:碳生产率LMDI分解法影响因素
碳生产率的经济学背景及其内涵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一方面要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而碳生产率能够将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不仅是低碳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提高碳生产率。目前关于碳生产率的研究主要侧重实践层面,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因此,本文从碳生产率的经济学背景、经济内涵、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为低碳经济实践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
张丽峰
关键词:碳生产率影响因素
北京经济增长与空气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脱钩理论与VAR模型被引量:6
2017年
运用脱钩理论和VAR模型,分析了北京三类空气污染物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相互间动态影响方向和程度。主要结论为:1SO_2和NO_2浓度经历了从强脱钩到弱脱钩的循环过程,SO_2浓度强脱钩年份稍多;PM10浓度经历了从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扩张连接的循环过程,三类污染物浓度均未出现持续强脱钩状态。2三类空气污染物和经济增长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呈负向,SO_2浓度弹性系数最大,其次是PM10浓度,最后是NO_2浓度,表明北京空气污染治理力度取得了部分成效。3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和三类空气污染物相互间的脉冲响应值总体上是负向的,并呈波动性变化趋势。方差分解结果表明,三类空气污染物对经济增长的方差分解贡献度逐步上升,SO_2浓度贡献度最大,其次是PM10浓度,NO_2浓度最小;经济增长对SO_2浓度方差分解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PM10浓度和NO_2浓度,均持续上升。
张丽峰
关键词:经济增长空气污染脱钩理论VAR模型
北京人口、经济、居民消费与碳排放动态关系研究被引量:23
2015年
基于STIRPAT模型,构建了状态空间模型,定量分析了北京1980-2011年的人口规模、人口城市化结构、居民消费与经济规模四个变量对碳排放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这四个变量对碳排放的变弹性系数均为正数,均促进了碳排放的增加,只是不同时期对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程度不同,但近年来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经济规模对碳排放的弹性系数最大,仍是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居民消费水平对碳排放的弹性系数波动幅度较大;人口规模与城市化结构对碳排放弹性系数波动幅度较小,影响比较平稳。为了控制和减少碳排放,应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鼓励居民绿色消费,合理调控人口规模和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质量。
张丽峰
关键词:碳排放人口居民消费状态空间模型
基于泰尔指数的我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中国的碳排放及其变化趋势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如何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抑制CO2排放增速、提高碳生产率是关键,而这需要依赖于省区层面的减排行动,从区域层面研究碳生产率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测算了东、中、西部地区域碳生产率的泰尔指数,并对总差异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对策建议。
张丽峰崔佳颖
关键词:碳生产率泰尔指数
基于DEA模型的全要素碳生产率与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利用我国30个地区1995~2010年的GDP、资本、劳动力、能源和碳排放的数据,运用DEA-Malmquist全要素碳生产率模型,对我国30个地区、东中西三大区域以及全国的全要素碳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最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张丽峰
关键词:DEA-MALMQUIST指数面板数据模型
基于变参数模型的北京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STIRPAT模型,建立了北京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耗强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间的变参数模型,得出以下结论:①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费结构与人均碳排放正相关;产业结构大多数年份与人均碳排放负相关。②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均碳排放的变弹性系数最大,依次是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③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的变弹性系数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只是上升和下降转折点有差异,能源消费结构变弹性系数波动较大。
张丽峰
关键词:STIRPAT模型变参数模型卡尔曼滤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