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5071)

作品数:8 被引量:147H指数:7
相关作者:刘荣花方文松马志红成林李树岩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冬小麦
  • 6篇小麦
  • 3篇水分
  • 3篇土壤
  • 2篇冬小麦干旱
  • 2篇土壤湿度
  • 2篇土壤质地
  • 2篇农田
  • 2篇降水
  • 2篇灌溉
  • 2篇干旱
  • 1篇底墒
  • 1篇底墒水
  • 1篇冬小麦产量
  • 1篇性状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蒸散
  • 1篇生长发育

机构

  • 7篇中国气象局
  • 6篇河南省气象科...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河南省气象局

作者

  • 7篇刘荣花
  • 5篇方文松
  • 5篇马志红
  • 4篇成林
  • 3篇李树岩
  • 3篇朱自玺
  • 1篇赵艳霞
  • 1篇王春乙
  • 1篇任义方
  • 1篇许蓬蓬
  • 1篇邓天宏

传媒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旬尺度的冬小麦干旱评估指标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探讨精细尺度上的干旱评估指标对于开展冬小麦干旱动态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在河南省选择灌耕比相对较小的代表站点,利用1971-2008年10月上旬至次年6月上旬逐日气象资料、冬小麦产量资料,计算了基于全生育期及旬尺度的缺水指数,提取了产量变化率序列,结果发现,冬小麦全生育期及旬缺水指数与产量变化率呈极显著相关。根据二者的回归方程及农业上划分干旱的标准,确定了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评估指标:全生育期,-1.5≤Hi<1为轻旱,-3.1≤Hi<-1.5为中旱,-4.6≤Hi<-3.1为重旱,Hi<-4.6为严重干旱;旬尺度上,0.8≤Hi<1为轻旱,-0.7≤Hi<0.8为中旱,-2.3≤Hi<-0.7为重旱,Hi<-2.3为严重干旱。
马志红成林
关键词:冬小麦干旱指标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保险风险评估与区划被引量:52
2011年
以河南省冬小麦干旱为例,探讨了农业气象灾害保险风险评估与区划方法。首先,在构建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干旱指数的基础上,结合农业保险的特征和精细化、专业化的需求,从气象因子、作物产量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角度选用干旱风险度、易损性指数、产量风险指数、抗灾性能指数4个指标对致灾因子、承灾体易损性、灾损风险、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然后将上述4个保险风险评估指标细化到县级,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进行了气象指数保险风险区划和政策性保险风险区划。两种区划结果表明:除豫西高风险区的个别县互相重合外,其余各县所属风险区有较大差别。因此,针对不同的保险特点和需求,需要采用不同的区划指标和方法,才能推行区域农业保险,更好地实行差别保险费率。
任义方赵艳霞王春乙
关键词:冬小麦干旱
缺水和灌水对冬小麦产量影响评估被引量:13
2012年
比较不同时期缺水和灌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对于开展节水灌溉和干旱影响评估有重要意义。根据2008—2010两个年度冬小麦田间水分控制试验,利用盈亏指标和水分影响率分析了不同时期缺水和灌水对冬小麦最终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水和灌水对作物产量构成及最终产量影响最明显的时期并不完全一致;分蘖-越冬期灌水对成穗数的贡献率最大,为0.14%/mm,而拔节抽穗期缺水导致的成穗数亏损率最高,达0.32%/mm,返青-拔节期、抽穗~灌浆期缺水和灌水分别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大。拔节~抽穗期缺水对产量的影响率达-0.33%/mm,而灌水对产量影响率最高的时期为返青~拔节期,为0.35%/mm。
成林刘荣花马志红
关键词:冬小麦水分
黄淮平原冬小麦灌溉需水量的影响因素与不同年型特征被引量:21
2009年
以黄淮平原区80个气象站点46~54年的降水资料和10个站点100cm深度的土壤湿度资料为基础,运用麦田水分平衡原理,分析了冬小麦灌溉需水量与冬小麦需水量、生育期降水量和土壤底墒水的关系,并就不同气候年型分析了冬小麦灌溉需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淮平原冬小麦灌溉需水量等值线基本呈纬向分布,自南向北逐渐增大。正常年零值线位于许昌、扶沟、柘城、鹿邑、亳州、萧县至徐州一带,此线附近冬小麦需水量和供水量基本平衡,可以不进行灌溉或进行少量灌溉;此线以北则必须进行灌溉,其灌溉量愈向北愈大,依次为60~100和100~190mm,要分别灌1~2水和2水;此线以南,可不进行灌溉。丰水年零值线北移约0.5~1.0个纬度,全区灌溉面积和灌溉量明显减小。欠水年零值线南移约1.0~1.5个纬度,灌溉面积和灌溉量显著增大。
方文松刘荣花朱自玺马志红李树岩许蓬蓬
关键词:冬小麦作物需水量参考作物蒸散底墒水黄淮平原
农田降水渗透深度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1年
根据农田水分平衡原理和溢满渗透理论,利用2006-2009年河南省4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点的土壤湿度监测资料和水分渗透模型,分析了降水渗透深度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渗透深度与初始土壤湿度、过程降水量和雨后日数有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三者的增大而渗透深度加深;其中初始土壤湿度影响最大,过程降水量和雨后日数相继其后。土壤性质对渗透深度的影响是:当土壤质地由轻变重,或由砂变粘,则渗透深度由深变浅。
方文松刘荣花朱自玺马志红
关键词:降水土壤湿度土壤质地
农田降水渗透深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根据农田水分平衡原理和满溢渗透理论,利用2006-2009年河南省四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点的土壤湿度监测资料和水分渗透模型,分析了降水渗透深度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渗透深度与初始土壤湿度、过程降水量和雨后日...
方文松刘荣花朱自玺马志红
关键词:降水土壤湿度土壤质地
文献传递
河南省农业综合抗旱能力分析与区划被引量:14
2009年
干旱是河南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本文根据河南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农业、水利、土壤等资料,构建了河南省农业综合抗旱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农业综合抗旱指数,并对全省农业综合抗旱能力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灌耕比、单位灌溉面积机电井数、土壤有效保水系数、农机动力系数等4个因子可以作为全省农业综合抗旱能力评价的指标;全省农业综合抗旱能力可以划分为高、中、低值区,其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豫中、豫北的大部分地区;中值区比较分散,主要包括中西部低丘、缓岗区,平顶山东部、驻马店及信阳西南部,开封东部-商丘地区,林州-辉县县区;低值区又可分为2个小区,主要包括三门峡、洛阳中西部及南阳地区,信阳中部及东部。
李树岩刘荣花成林方文松
关键词:综合评价区划
限量灌溉下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模拟被引量:17
2009年
用参数调试后的DSSAT-CERES Wheat模型,以郑州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偏缺的2003—2004年逐日气象资料为背景数据,在分析作物阶段缺水量的基础上,限定灌溉量100mm以内,分不灌水、灌一水、二水、三水处理,着重模拟研究限量灌溉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并引入田间水分管理反映指标(WMRIs)为优化灌溉方案设计提供综合评价参考。结果表明:限量灌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分胁迫,促进增产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各种处理均较不灌水明显增产,增产率为13.1%~73.3%;小麦对水分的吸收利用总体表现为灌二水优于灌三水优于灌一水;水分利用效率越冬水+灌浆水最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拔节水最高;拔节期是限量灌溉的最佳时期。
成林李树岩刘荣花王信理
关键词:冬小麦限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生长发育的适宜土壤含水量被引量:21
2010年
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生育过程中具体表现在生长状况和生长量变化上。为了确定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正常生长发育的土壤水分指标,利用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试验基地多年(1994-1996年和1997-1998年)试验资料,将冬小麦不同发育时期的生长状况和生长量测定资料与此发育期前一时段的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土壤水分与产量性状和产量的相关关系,并运用数学方法,以获得较好生长状况和取得较高产量为目的确定冬小麦不同发育期的适宜水分指标,从而为冬小麦干旱风险动态评估模型研究奠定基础。
方文松刘荣花邓天宏
关键词:冬小麦产量性状土壤水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