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831)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王杭王国民马勇周林郭剑明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膀胱
  • 2篇逼尿肌
  • 1篇新生小鼠
  • 1篇肾积水
  • 1篇生物显微镜
  • 1篇通路
  • 1篇内质网
  • 1篇转导
  • 1篇转导通路
  • 1篇无创检测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培养
  • 1篇先天
  • 1篇先天性
  • 1篇先天性疾病
  • 1篇先天性肾积水
  • 1篇显微镜
  • 1篇线粒体
  • 1篇小鼠
  • 1篇积水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 1篇美国波士顿大...

作者

  • 4篇王杭
  • 3篇王国民
  • 2篇郭剑明
  • 2篇周林
  • 2篇马勇
  • 1篇刘娟
  • 1篇杨渊峰
  • 1篇陆慰宁
  • 1篇谢冲

传媒

  • 3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急性膀胱过度充盈对逼尿肌功能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膀胱腔内短期高压力状态对逼尿肌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雄性新西兰白兔14只分为2组,每组7只。实验组建立膀胱过度充盈动物模型,保持3h;对照组仅插入导尿管,不施行膀胱过度充盈灌注。所有实验兔均饲养3d后解剖。分别测量膀胱重量并检测逼尿肌功能,对膀胱逼尿肌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膀胱重量为(3.45±0.36)g,对照组膀胱重量为(4.02±0.47)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三磷酸腺苷(ATP)溶液、阿托品溶液和无钙液中最大张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在阿托品溶液、无钙液、高K^+液中最大张力产生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平均每个视野中内质网面积为(0.203±0.097)μm^2,实验组为(1.748±0.772)μm^2,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线粒体平均相对密度为1.681±0.219,实验组为1.142±0.085,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膀胱过度充盈可以导致逼尿肌收缩能力增强,这一变化有其超微结构基础。
马勇周林郭剑明王杭王国民
关键词:膀胱内质网线粒体
膀胱出口梗阻(BOO)与逼尿肌细胞力信号转导通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引起老年男性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的原因之一。BOO会导致逼尿肌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表现为膀胱逼尿肌代偿性肥大和过度活动,发生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LUTS)及一系列膀胱的功能异常。在膀胱的尿动力学中,超负荷机械张力触发信号导致这些反应。进一步研究表明,机械张力信号可能通过逼尿肌细胞的机械性感受器感应,并与相应的力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联,将物理刺激转变为细胞的生物化学反应。
杨渊峰王国民王杭
关键词:逼尿肌
兔膀胱平滑肌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高纯度兔膀胱平滑肌细胞的方法,并进行细胞学鉴定与分析。方法正常成年新西兰白兔共6只,运用显微手术器械在肉眼下仔细剔除膀胱黏膜层及浆膜层后,完整分离膀胱平滑肌层。然后以酶分离法获取兔膀胱平滑肌细胞,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分离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同时进行细胞爬片H-E染色和透射电镜等形态学观察分析,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平滑肌特有的α-肌动蛋白进行细胞学鉴定分析。最后根据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增殖曲线。结果24h可见膀胱平滑肌细胞贴壁生长,7d可进行传代,传至第10代时细胞仍迅速生长,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相互交叉、重叠生长形成多层,高低起伏呈"谷和峰"样结构,至第12代时,细胞开始变形,至第15代时细胞已失去平滑肌细胞的典型形态特点,细胞生长杂乱且不规则,至第20代时细胞已死亡。以第4代细胞进行形态学细胞爬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以及平滑肌特有的α-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均证实,该分离培养的细胞为膀胱平滑肌细胞,且纯度高达100%。结论酶分离法在短时间内成功培养大量高纯度的膀胱平滑肌细胞,为深入研究膀胱平滑肌细胞的病理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谢冲王杭王国民
关键词:膀胱平滑肌细胞培养
超声生物显微镜无创检测新生小鼠先天性肾积水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采用ROBO 2基因缺陷新生小鼠作为先天性肾输尿管发育异常(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he kidney and urinary tract,CAKUT)的动物模型,尝试应用无创方法检测新生小鼠肾积水的情况。方法选取3对处于性成熟期的ROBO 2基因敲除的C57BL/6小鼠(ROBO 2^(flox/del5)和ROBO 2^(del5/+,EIla(+))),交配产仔,建立动物模型。新生小鼠应用PCR方法鉴定基因型。采用Vevo 770超声生物显微镜系统和RMV 708超声探头在B-mode模式下以30 Hz扫描帧速率扫描获得图像。在小鼠出生后第1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小鼠双侧肾脏进行扫描。试验结束后,立即解剖新生小鼠,观察小鼠泌尿系统形态并与超声图像对比。结果 3对小鼠共产仔19只。3只于出生后短期内(超声显微镜检测之前)死亡,16只存活。所有小鼠在出生后1天内接受超声显微镜检测。16只存活小鼠均完成超声检测过程,发现单侧肾积水3只,双侧肾积水3只,系统表现型正常10只。16只完成超声检查小鼠中,解剖发现单侧肾积水3只,双侧肾积水3只,泌尿系统表现型正常10只,与超声检查结果完全符合,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基因检测发现6只肾积水小鼠基因型为ROBO 21t=/a^ls,Eua~¨和ROBO 2^(del5/del5),10只泌尿系统表现型正常的小鼠为ROBO 2^(flox/+,EIla(+))和ROBO 2^(flox/+,EIla(+))。结论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可以对新生小鼠的泌尿系统进行有效、无创的观察研究。
马勇周林郭剑明王国民刘娟陆慰宁王杭
关键词:先天性疾病肾积水超声生物显微镜新生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