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303)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罗良平李鹤虹吴英徐宏贵张明亚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学事业费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分形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成像
  • 1篇低分辨率
  • 1篇低剂量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多普勒超声心...
  • 1篇心动图
  • 1篇心脏
  • 1篇心脏CT
  • 1篇血管成像
  • 1篇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
  • 1篇正常脑
  • 1篇体层摄影

机构

  • 4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第一...

作者

  • 6篇罗良平
  • 3篇李鹤虹
  • 1篇王秀河
  • 1篇徐宏贵
  • 1篇张明亚
  • 1篇黄立安
  • 1篇王永安
  • 1篇刘灶松
  • 1篇黄力
  • 1篇吴英

传媒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多重分形谱的婴幼儿10mAs低分辨率CT图像优化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婴幼儿脑的64层CT低分辨率扫描图像进行分形计算及优化分析。方法将Toshiba Aquilion64层CT使用10mAs扫描婴幼儿脑的CT成像原始数据输入Matlab7.1图像工具箱,进行多重分形谱分析和实验性图像降噪,并与常规低剂量扫描50mAs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10mAs原始图像的严重噪声导致医学诊断价值丧失,使用多重分形模型降噪后的图像具有良好的图像细节保持特性及良好的细节保持特性,虽然图像质量评分仍远不如常规剂量图像,但与原始噪声图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5,P〈0.01),表明经分形模型降噪优化后的图像可以基本满足临床诊断。结论多重分形谱降噪可用于低剂量低分辨率CT图像的优化,能提高病变检出敏感性的对比度/噪声比,进一步研究应用有望大幅度减少婴幼儿CT扫描的辐射剂量。
李鹤虹罗良平
关键词:婴幼儿多重分形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分次稀释替代注射在儿童低剂量心脏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分次稀释替代注射技术在儿童低剂量心脏血管CT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12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术前进行了CCTA扫描,全部病例来源于广州市儿童医院2008年5月至2009年11月经临床超声诊断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而行CCTA检查的患儿,35例患儿采用常规双筒双相注射方案,即注射2.0-2.5ml/kg的造影剂后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91例患儿采用2次稀释扫描方案,首先按年龄体重大小给予1.0-1.5ml/kg的碘普罗胺(370mg/ml),以0.4-2.8ml/s流率经脚背静脉或手背静脉注入5-30ml;接着采用30%造影剂配以70%生理盐水混合稀释注射,造影剂用量为0.5-0.7ml/kg,注射速度0.5-2.8ml/s,最后以相同流率追加4-25ml纯生理盐水做最后稀释。由两名高年资心脏影像诊断医师回顾分析两组右心高浓度造影剂伪影的清除程度及动脉显影的对照,应用spss15.0forwindows数据库软件包进行统计。结果126例先天性心脏病中,男70例,女56例,中位年龄2.8岁,平均心率85-159次/min。在二组扫描方案中,未发现年龄、体重和心率的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两组方案显示分次稀释替代组右室CT密度衰减值高于常规双相组(p<0.01),而右心的造影剂条纹放射伪影(由于上腔静脉和右房造影剂浓度过高造成的条纹方放射状伪影)则远小于双相注射组(p<0.01)。相比之下,左室结构显影在二组方案中无明显差异。右心结构的显影分次稀释组远好于双相注射组。结论分次稀释替代技术在儿童心脏CT血管成像的应用能有效避免和清除右心伪影,同时提供高质量的心腔肌束等结构特征图像,较适宜应用于儿科尤其是婴幼儿心血管CT检查。
李鹤虹吴汝威
关键词:心脏CT儿童
艾滋病患者脑部病变CT表现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脑部病变的临床和CT表现特点,提高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艾滋病患者脑部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颅脑CT平扫,其中12例同时行增强扫描。比较不同脑部病变的CT阳性率、CT征象,同时将不同脑部病变的死亡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72例艾滋病患者中,39例CT检查有异常表现的不同病种,CT出现异常改变的发生率有所不同(P=0.03)。CT表现包括低密度灶、占位效应、脑室扩大、脑室积水、病灶环状强化、脑膜强化及脑萎缩等改变,艾滋病患者晚期的死亡率较高。结论:艾滋病合并脑部病变的CT表现互相混杂,应用CT检查提高对艾滋病患者合并HIV脑炎以及机遇性感染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张明亚罗良平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变X线计算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间隔膨出瘤35例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膨出瘤(AS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房间隔膨出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在大动脉短轴、心尖四腔心切面对房间隔膨出瘤进行观察。结果:35例房间隔膨出瘤患者的声像图均清晰显示房间隔中部(卵圆窝处)变薄,呈半环形"囊袋状"或"气球样"向一侧心房膨出或摆动于两房间,膨出度>10 mm,基底直径>15 mm。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早期检出ASA并肯定诊断,其诊断依据可靠,临床应用价值高。
吴英罗良平徐宏贵
关键词:房间隔膨出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生物分形理论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从定性到定量是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分形理论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生物分形是研究生物体内部各层次与整体间的关系,以及对生物体的生化组成、形态、生理和病理等影响的理论。虽然分形理论已经发展为一个复杂的体系结构,但在医学领域中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分维值的多样性使数值统计缺乏基本统一的既有严格数学定义又简便实用的算法,原始医学图像往往不能直接使用定量方法,要通过去繁求简的手段来突出生物分形特征,不同器官结构各自的分维值仍需大量统计资料的界定,才能为定量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尽管如此,生物分形理论蕴涵的"局部所含的信息与整体相似"这一重要思想使定量与定性得到相互统一,其应用必将大大推动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李鹤虹罗良平
关键词:分形维数医学影像学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MR弥散成像分型与临床严重性分型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MR弥散加权成像(DWI)梗死面积大小分型评分与临床症状严重性分型评分的相关性、一致性以及与MR血管成像血管狭窄程度分级评分的相关性。方法168例60岁以上急诊颅脑MR检查患者,行常规MRI序列、DWI、3D-TOF法MRA检查,临床严重性分类:完全性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MRDWI梗死面积大小分三型,MRA血管狭窄程度分三级,采用χ2检验。结果168例患者DWI全部出现异常高信号,MRA表现为血管迂曲硬化、狭窄、闭塞,MRDWI梗死面积大小分型评分与临床症状严重性分型评分呈强正相关(r=0.847,P=0.000)、一致性(Kappa值=0.654,P<0.0005),MRDWI梗死面积大小分型评分与同侧MRA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分级评分呈正相关(r=0.335,P=0.000),老年不同年龄组急性脑梗死MRDWI梗死面积大小分型构成比存在差异性(χ2=29.079,P<0.0005)。结论老年人急性前循环梗死MRDWI梗死面积与临床症状严重性呈强正相关及一致性,与MRA前循环大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急性大面积梗死随年龄增加发病率有减少趋势。
王永安刘灶松黄立安王秀河罗良平
关键词:老龄脑缺血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基于分形理论的婴幼儿正常脑发育医学图像量化分析
2011年
对具备正常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水平的健康婴幼儿158例进行脑发育过程的分形机制研究和量化分析,显示新生儿期正常脑分形维数范围分布在1.88~1.90之间,平均1.8913±0.0064;1~12月龄幼儿稳定在1.89~1.90之间,均值为1.8927±0.0045;1~2岁儿童分形维数稳定在1.86~1.90,均值为1.8863±0.0085;2~3岁幼儿分形维数稳定在1.88~1.91之间,均值为1.8958±0.0083,单因素方差检验显示不同年龄组间具备统计学显著性差异(F=8.947,P<0.001),正常婴幼儿脑实质分形维数范围稳定在1.86~1.91之间,总体上保持了非常稳定的状态,代表婴幼儿脑发育存在混沌的"吸引子"形式,具备分形特性。
李鹤虹罗良平黄力
关键词:分形婴幼儿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