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438)

作品数:9 被引量:103H指数:4
相关作者:冼绍祥黄灿马春涛陈梓欣唐雅琴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三亚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干细胞
  • 3篇凋亡
  • 3篇血清
  • 3篇缺氧
  • 3篇缺氧诱导
  • 3篇无血清
  • 3篇黄芪甲苷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心梗
  • 2篇心梗后心衰
  • 2篇心衰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疾病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疾病
  • 2篇微小RNA
  • 2篇细胞

机构

  • 8篇广州中医药大...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三亚市中医院

作者

  • 9篇冼绍祥
  • 3篇黄灿
  • 2篇申啸笑
  • 2篇陈洁
  • 2篇李立平
  • 2篇陈梓欣
  • 2篇周政
  • 2篇马春涛
  • 2篇唐雅琴
  • 1篇沈淑静
  • 1篇孙敬和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药新药与临...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微小RNA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人类对核酸领域的开发和研究,微小RNA ( miR-NA)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逐渐明确,其转录后调控的调控模式也随着各种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而被明确。随着各种检测手段的日益成熟, miRNA对于人类影响研究不再停留于分子生物学水平,临床发现各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均存在某些特定miRNA的差异表达。近年来研究表明miRNA在血管发生发展的调节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因素[1-2],本文以miRNA为研究对象,对其与心血管疾病及其中医证型进行综述。
张家仕李立平冼绍祥
关键词:疾病相关性心血管疾病微小RNAMIRNA分子生物学人类疾病
黄芪甲苷对无血清及缺氧诱导MSCs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预处理对无血清及缺氧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MSCs表面抗原。分别以40,80,160μg.mL-1的黄芪甲苷预处理MSCs 24 h,再进行无血清及缺氧培养24 h,细胞核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可有效分离大鼠MSCs;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表达阳性,CD31、CD34表达阴性;Hoechst33342染色显示经黄芪甲苷预处理可减少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Annexin V/PI双染法证实,80,160μg.mL-1黄芪甲苷预处理MSCs细胞凋亡率较缺血缺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C-1荧光探针检测证实80,160μg.mL-1黄芪甲苷预处理MSCs线粒体膜电位比缺血缺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抑制无血清及缺氧诱导的MSCs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实现的。
黄灿冼绍祥沈淑静
关键词:黄芪甲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
PRO量表及SF-36量表测定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效果评价被引量:75
2017年
目的比较健康状况调查(SF-36)量表与中医高血压量表(PRO)测定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排除34例,纳入86例。调查员为经过量表培训及考核合格的医生,简要说明后,分别让患者填写SF-36和PRO量表。入院时填写一次并录入测定,2~3 d再次填写并录入测定。统计并分析其信度、效度及反应度,对比两个量表的生活质量效果。结果通过统计对比2个量表的信度、效度及反应度,PRO量表小方面的α系数都>0.6,而且多数>0.7;两次测定的领域、方面和总分的相关系数均比较高,可以认为两个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在领域层面上,发现PRO量表和SF-36量表在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方面均出现明显变化,而PRO量表变化率比SF-36大。两个量表均能够测定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具有良好的反应度,对比SF-36,PRO量表在高血压患者的评价中更敏感。结论 SF-36与PRO量表均能用于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测定,但PRO量表更有针对性和敏感性。
张家仕冼绍祥
关键词:SF-36量表高血压
黄芪甲苷预处理抑制无血清及缺氧诱导MSCs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预处理对无血清及缺氧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分别以40,80,160μg·m L-1低、中、高剂量的黄芪甲苷预处理MSCs 24 h,然后进行无血清及缺氧培养24 h,RT-PCR法检测细胞中Bcl-2、Bax、Caspase-3的基因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Bcl-2、Bax以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可有效分离大鼠MSCs;无血清及缺氧诱导可上调Bax以及Caspase-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基因及蛋白表达;黄芪甲苷可下调Bax及Caspase-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上调Bcl-2基因及蛋白表达。结论黄芪甲苷可抑制无血清及缺氧诱导的MSCs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抗凋亡基因,下调促凋亡基因,由此减少促凋亡蛋白的释放,阻止Caspase级联反应的启动。
黄灿冼绍祥马春涛
关键词:黄芪甲苷促凋亡蛋白
围术期处理提高冠脉结扎致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存活率的探索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通过改善围术期系列处理,提高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致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存活率。方法:在多次造模中不断摸索,通过筛选动物、调整呼吸管理、冠脉结扎手术及围术期护理等提高模型存活率,同时通过调整结扎位点控制致心衰的程度。结果:通过调整,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的存活率逐渐提高,心功能下降明显。结论:通过改善系列围术期处理,可以较好地提高心梗致心衰大鼠模型的存活率,为进一步实验提供稳定可行的心衰大鼠模型。
周政陈梓欣陈洁申啸笑唐雅琴冼绍祥
关键词:冠脉结扎存活率
MiR-499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14年
近年来研究表明,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调节因素,而miR-499是所有与心血管疾病具相关性的miRNA中最具有代表性之一,它与多种心肌细胞特异性基因如NKx2.5、GATA4和MEF2C等相关,通过对多种通路的调控影响心肌细胞的生理功能,本文以miRNA为研究对象,对其与心血管疾病进行综述,其中重点论述miR-499与心肌细胞生理功能及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张家仕李立平冼绍祥
关键词:微小RNA心血管疾病
黄芪甲苷预处理对无血清及缺氧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NF-α、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预处理对无血清及缺氧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通过药物细胞毒性试验检测黄芪甲苷对MSCs细胞活性的影响,分别以40、80、160μg/m L的黄芪甲苷预处理MSCs 24 h,后进行无血清及缺氧培养24 h,RT-PCR法检测细胞中TNF-α、TGF-β1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可有效分离大鼠MSCs;各浓度黄芪甲苷对MSCs细胞活力均无影响;无血清及缺氧诱导可下调TGF-β1的基因表达;160μg/m L黄芪甲苷组可上调TGF-β1的基因表达。结论无血清及缺氧诱导的MSCs凋亡可能是由于缺氧及生长因子匮乏的刺激所引起的,黄芪甲苷抑制无血清及缺氧诱导的MSCs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MSCs在缺血缺氧环境下合成生长因子的能力实现的。
黄灿冼绍祥马春涛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凋亡黄芪甲苷
中药及小分子化合物促胚胎干细胞及诱导多能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胚胎干细胞(ESCs)具有向多向分化的潜能,诱导多能干细胞(i PSCs)是来源于体细胞重编程的多能细胞,具有类似ESCs的功能特性,并能避免伦理争议。由ESCs/i PSCs分化而来的心肌细胞分化能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药物筛选以及移植修复受损心肌等应用性研究。相对于使用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小分子化合物促ESCs/i PSCs向心肌细胞分化因具有高效、可重复、简便、机制清晰等优势而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介绍中药及小分子化合物诱导ESCs/i P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陈梓欣冼绍祥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中药小分子化合物分化
不同注射容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梗后心衰大鼠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注射容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梗后心衰大鼠的影响,探讨BMSCs的最佳注射容积,优化BMSCs移植方式。方法:高位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梗后心衰模型,对模型大鼠注射同等细胞数量、不同容积的BMSCs,分为假手术组,100、50、25、12.5μL组。观察移植术前后心电图变化情况、术后存活率、术后24h炎症浸润情况、术后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肌内BMSCs分布情况。结果:移植术后24h病理切片提示100μL组炎细胞浸润情况最严重,50μL组次之,25μL组与12.5μL组炎细胞浸润程度最轻;移植术后4周与假手术组比较,25μL组与50μL组均能显著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P<0.05);冰冻切片荧光提示不同组别细胞密度有差异。结论:同等细胞数量下,不同注射容积的BMSCs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心梗后心衰大鼠的心功能;细胞移植对心肌有一定再损伤。综合心功能改善与心肌再损伤程度考虑,单点25μL的注射容积可能是BMSCs移植治疗大鼠心梗后心衰的最佳移植量。
陈梓欣周政冼绍祥陈洁申啸笑孙敬和唐雅琴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心梗后心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