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2001CCB01100)

作品数:6 被引量:76H指数:6
相关作者:黄立人任金卫马青王若柏马宗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GPS
  • 4篇地壳
  • 2篇地壳运动
  • 2篇地块
  • 2篇GPS速度场
  • 1篇地壳变形
  • 1篇地壳垂直运动
  • 1篇地壳形变
  • 1篇地壳运动特征
  • 1篇地球表层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时空分布
  • 1篇形变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震时
  • 1篇速度场
  • 1篇强震
  • 1篇现今地壳形变
  • 1篇精密水准测量

机构

  • 5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作者

  • 3篇黄立人
  • 2篇任金卫
  • 1篇吕弋培
  • 1篇马宗晋
  • 1篇张培震
  • 1篇王若柏
  • 1篇邓志辉
  • 1篇马青
  • 1篇郭良迁
  • 1篇李铁明

传媒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工程地球物理...

年份

  • 3篇2004
  • 3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大陆部分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被引量:22
2004年
利用 195 2~ 2 0 0 2年间我国大陆部分地区 (90 .5°~ 12 7.3°E ,2 1.5°~ 4 4°N)的精密水准测量结果研究了这些地区的现今地壳垂直运动及其发展演变特点。将 5 0年的地壳运动分成两个时间段 :第一时间段的中心时刻 (资料观测时间的平均值 )为 1972 .87;第二时间段的中心时刻为 1983.17。对于这两期资料都采用了伪逆基准下的线性动态运动模型 ,求得的运动速率都归算到北京水准原点 (假定北京原点的运动速率为零 )。
黄立人马青王若柏
关键词:地壳垂直运动归算地壳运动精密水准测量
川滇地区现今地壳形变及其与强震时空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3
2003年
本文通过分析 80年代以来的川滇地区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区域垂直形变测量资料及部分大区域GPS测量资料 ,认为该时间域内川滇地区地壳形变处于相对弱状态 ,并直接导致了自 1981年道孚 6 9级地震后至今川滇地区 6级以上地震基本上未沿主边界断裂展布 ,且具有准顺时针旋转迁移的分布特征。基于此 ,认为未来几年内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的重点应是川滇地区中部。最后根据现今地壳形变测量资料和地震分布特征提出了川滇地区活动地块时段性划分的概念 ,并给出了初步的划分结果。
李铁明邓志辉吕弋培
关键词:地壳形变地震时空分布GPS地块
中国大陆壳幔运动耦合作用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板块运动是地壳和上地幔变形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因为只有地壳变形能被直接观测到,所以将上地壳变形场与下地壳和上地幔变形场比较是研究壳幔运动耦合作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中国大陆GPS观测结果,结合第四纪活动断层和由20世纪以来发生的地震资料反演获得的地球表层的水平应变率场,并将相关结果与Pn波各向异性及剪切波分裂的快波方向相比较,探讨中国大陆壳幔运动耦合作用。结果发现,总体来看活动性强的构造单元,其深部上地幔塑性剪切带的展布与上地壳脆性剪切带的方位有较大的差异;反之,活动性弱的构造单元,差异较小。活动构造单元其上地壳与下地壳—上地幔之间构造变形活动差异较大的原因,可能是在这个部位上、下地壳之间构造活动有一定程度的解耦,使下地壳以上部分的活动与其下“大地幔流”的运动趋势发生差异,从而产生构造应变能积累。
任金卫
关键词:地壳变形GPS岩石圈各向异性
中国大陆的GPS速度场、地块运动与应变场被引量:6
2004年
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建立以来截止到 2 0 0 1年的 93 2个GPS测站的水平运动速度矢量 ,在块体运动和变形模型下研究了中国大陆现今水平运动和变形的特征。用拟准探测法 ,我们把现今中国大陆划分出 1 2个有明显相对运动的活动块体。以通常所说南北带为界 ,中国东部块体的活动接近于刚体 ,而西部的地壳块体的平均应变比东部地块明显要大。定量地研究了这 1 2个活动块体之间的边界带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强度。
黄立人张培震
关键词:GPS速度场块体运动
东亚地区现代地壳运动特征与构造变形被引量:22
2003年
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首次发布的GPS观测结果以及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在 2 0 0 0年发布的ITRF97下的站速度矢量和“东南亚地球动力学项目”GPS网的观测结果 ,讨论了东亚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特征。在ITRF97参考系下 ,中国大陆东部现今地壳运动以向南东方向(12 0 130°)运动为主 ,量值平均为 35mm/a ,西部受印度板块向北东碰撞的影响 ,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呈显北东—近东西向运动 ,但这种影响涉及的范围达到了准噶尔盆地北缘一线 ,说明碰撞型板块边界对板内变形的影响远大于俯冲型板块边界。平均来看 ,75 %以上的印度板块相对于欧亚板块间的南北向缩短是通过地壳增厚变形来吸收的 ,这意味着在调节整个青藏高原构造变形的过程中 ,逆断和地壳增厚起了主要的作用。东南亚块体总体上与欧亚板块的运动有所差异 ,相对于欧亚大陆有 10mm/a左右向东的运动。菲律宾板块南部向西的运动速度只有 2 4mm/a。包括华南地块在内的东南亚块体的运动不仅仅是与印度板块的碰撞过程有关 ,也应当与沿着东南亚块体东边界的俯冲过程有关。
任金卫马宗晋
关键词:地壳运动GPS
地球表层运动和变形的GPS描述被引量:7
2003年
利用IERS所公布的分在全球各大构造板块上的 6 5 7个GPS、SLR和VLBI连续观测站在ITRF框架下的速度场资料 ,采用刚体板块运动 +板块整体均匀应变 +板块内局部不均匀应变的变形分析模型 ,研究了全球各主要板块的运动和变形。结果表明板块的整体变形在统计上均不显著。在一级近似上板块间表现出来的整体相对运动显著 ,根据这些运动参数定量研究了板块边界的相对运动的大小和性质。认为地球的双重不对称变形可能主要表现为南北、东西两半球所含的板块边界的运动方式不同所致。板块内的局部不均匀变形明显 ,为板块内部可能应划分成次一级的活动地块提供了佐证。由于观测点分布的密度和均匀性不足 ,本文未能就板内不均匀变形作进一步的深入讨论。
黄立人郭良迁
关键词:GPS速度场ITRF2000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