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02013)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王丽辉李艳芹殷伦祥张昱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8篇小分子
  • 8篇分子
  • 5篇光伏材料
  • 4篇有机小分子
  • 4篇噻二唑
  • 4篇苯并噻二唑
  • 3篇吡咯
  • 3篇吡咯并吡咯二...
  • 3篇给体
  • 3篇二酮
  • 2篇异质结
  • 2篇光伏
  • 2篇Π
  • 1篇电池
  • 1篇有机太阳能电...
  • 1篇三苯
  • 1篇三苯胺
  • 1篇太阳能电池
  • 1篇咔唑
  • 1篇光电

机构

  • 8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内蒙古民族大...

作者

  • 3篇殷伦祥
  • 3篇李艳芹
  • 3篇王丽辉
  • 1篇张昱

传媒

  • 5篇分子科学学报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苯并噻二唑为中心的A-π-A-π-A型小分子光伏材料合成与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以苯并噻二唑为中心给体,利用Suzuki偶联和Knoevengel缩合等经典有机反应将吸电子基团氟原子和氰基引入到分子末端,完成了两个未见报道的以苯并噻二唑为中心的A-π-A-π-A型小分子化合物2F-TT-BT和2CN-TT-BT的合成,其化学结构通过核磁和高分辨质谱予以证实.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其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实验及理论的研究.研究表明,合成的小分子材料对太阳光的吸收可覆盖整个紫外-可见吸收范围,具有与PC61BM相匹配的HOMO和LUMO能级,满足了溶液过程有机太阳能电池制备的基本要求.初步探索了材料的光伏性能,以小分子2F-TT-BT为给体,制作了结构为ITO/PEDOT:PSS/2F-TT-BT:PC61BM(质量比1∶2)/Al的体异质结(BHJ)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为0.53%,实验结果表明此类小分子是潜在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
王丽辉殷伦祥张昱李艳芹
关键词:苯并噻二唑光伏材料
基于TPA-DPP骨架的新型D-A-D'有机小分子给体的设计与性能
2023年
以三苯胺(TPA)-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为骨架,分别以咔唑(CZ)和芴(FLU)为端基合成了2种新型D-A-D′型小分子给体材料TPADPPCZ和TPADPPFLU,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们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质.TPADPPCZ和TPADPPFLU均获得了较窄的带隙(1.66和1.81eV),与TPADPPCZ相比,TPADPPFLU的HOMO能级更低(分别为-5.13和-5.26eV).此外,以富勒烯PC_(71)BM为受体,TPADPPCZ和TPADPPFLU为给体制备了本体异质结有机光伏器件.基于TPADPPFLU材料制备的器件获得了更高的开路电压0.88 V,同时得到了3.54%的光电转换效率.结果表明在D-A-D′不对称结构中引入弱给电子端基(D′)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的HOMO能级,提升开路电压,最终实现调控光伏性能的目的.
王雅洁李艳芹殷伦祥
关键词:三苯胺吡咯并吡咯二酮
基于Cz-DPP不对称D-A结构新型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的合成与性质
2020年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咔唑(CZ)和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为基本结构单元的D-A结构的新型小分子材料,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表征.合成的材料以咔唑作为给电子单元,吡咯并吡咯二酮作为吸电子单元,采用三键作为π桥,并引入4-氟苯基、4-氰基苯基和4-甲氧基苯基作为末端取代基团对材料进行修饰.其中材料CZBTDPPF和CZBTDPPO因分别具有1.85和1.79 eV的较窄带隙而分别获得了相对较高的的光电转化效率(1.97%和1.91%).由此可见,引入4-氟苯基和4-甲氧基苯基作为末端取代基团对于延长材料共轭结构、拓宽材料吸收从而实现材料光伏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惠振宇殷伦祥李艳芹
关键词:有机小分子咔唑吡咯并吡咯二酮
π-Linkage effect of push-pull-structure organic small molecules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
2016年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push-pullstructure organic small molecule(OSM) materials for photovoltaic(PV) application in the past decade, due to their facile reduction of energy band gap(Eg)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PV properties. π-brid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ush-pull-structure OSMs since an appropriate π-linkage is crucial for improving the PV performance of organic solar cells(OSCs). In this review, various π-bridge groups(thiophene, alkene, alkyne, arene and heterocycle) and the pertinent π-linkage effect will b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π-linkage effect is essential to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property, thus improving PV performance.
吴睿殷伦祥李艳芹
关键词:PHOTOVOLTAICORGANIC
以螺二芴为核、苯并噻二唑衍生物为臂的新型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的设计与性质
2022年
本文设计合成了2种基于螺二芴-苯并噻二唑骨架的新型有机小分子光伏给体材料SF(BT)_(2)和SF(aBT)_(2),并探究了其热稳定性、光吸收性质、电化学性质及光伏性能.在分子设计上,采用螺二芴作为中心给电子单元(D),苯并噻二唑衍生物作为端基吸电子单元(A),构筑了A-D-A型分子SF(BT)_(2).在此基础上引入乙炔基作为π桥,构筑A-π-D-π-A型分子SF(aBT)_(2).2种材料均具有较窄的能隙,分别为1.67和1.72 eV.其中,基于SF(BT)_(2)的光伏器件由于材料良好的光吸收及窄能隙特性显示出优异的光伏性能,获得了4.92%的能量转化效率以及14.88 mA·cm^(-2)的短路电流密度.
梁月亭殷伦祥李艳芹
关键词:有机小分子苯并噻二唑
9-芴酮类不对称有机小分子给体光伏材料的设计和性能
2022年
本文设计合成了2种新型的基于9-芴酮(FN)的D-A-A'构型的有机小分子光伏给体材料TPAFNPI和TPAFNDI.2种结构均采用三苯胺(TPA)作为给电子单元,三键作为π桥,并引入不同的末端吸电子单元邻苯二甲酰亚胺(PI)和靛红(DI)进行端基修饰.这种D-A-A'结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同时也弥补了在9-芴酮上引入氰基的缺点,三苯胺(D)的扭转结构还可以避免由于过度聚集而形成较大的相分离分寸.通过调控末端吸电子单元有利于改善电子云分布,从而促进分子内的电荷传输,还有利于获得更低的最高占据轨道与最低空轨道能级.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材料的光电性质进行探究,并将其作为给体材料与富勒烯受体(PC_(61)BM/PC_(71)BM)共混制备成本体异质结器件.结果显示,TPAFNPI和TPAFNDI均具有较窄的带隙,分别为1.75和1.72 e V.2种材料与PC_(71)BM混合后分别获得了1.05和1.01 V的开路电压,而靛红由于具有更强的吸电子性,从而使TPAFNDI具有更窄的带隙和更强的光吸收特性,其短路电流密度可达到11.46 m A·cm^(-2),光电转化效率为3.37%.
王晓花李艳芹殷伦祥
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
基于芴-苯并噻二唑的小分子光伏材料合成与性能
2014年
成功设计并合成了以三键为桥键,苯并噻二唑为受体(A)单元,二己基芴为给体(D)单元的D-π-A-π-D型小分子光伏材料FLEBT,利用核磁、高分辨质谱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FLEBT的光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分别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及循环伏安法进行测定.结果显示,FLEBT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成膜性,具有较强的分子内电荷迁移(ICT)特征、较宽的紫外-可见吸收范围,并具有与受体材料PC61BM相匹配的电子能级.因此利用FLEBT为给体材料,PC61BM为受体材料,通过溶液过程加工法制作了体异质结(BHJ)太阳能电池,初步探索了材料的光伏性能.在模拟太阳光AM 1.5G(100mW·cm-2)下,器件开路电压(Voc)为0.72V,短路电流(Jsc)为0.93mA·cm-2,光电转换效率(PCE)为0.18%.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小分子是一种潜在的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
王丽辉李艳芹殷伦祥
关键词:小分子
基于苯并噻二唑的小分子光伏材料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Suzuki偶联反应成功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小分子光伏给体材料BT-1和BT-2,其以5,6-正辛氧基苯并噻二唑为中心吸电子单元,分别以9-苯基-9H-咔唑或N,N-二甲基苯胺为末端给电子单元,以联二噻吩或噻吩为桥键.利用核磁和高分辨质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及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T-1和BT-2在常规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具有较宽的紫外-可见光谱吸收范围;具有与受体材料PC61BM相匹配的HOMO和LUMO能级.其中,弱给电子单元9-苯基-9H-咔唑的引入有效降低了BT-1的HOMO能级,有助于获得较高的开路电压;强给电子单元N,N-二甲基苯胺的引入降低了BT-2的禁带宽度,有利于获得较大的短路电流.
王丽辉殷伦祥谢宝李艳芹
关键词:小分子苯并噻二唑光电性能
侧链修饰对基于芴-吡咯并吡咯二酮小分子给体光伏性能的影响
2023年
本文分别将正辛基和正辛氧基苯基作为Flu(nDPP)_(2)和Flu(phDPP)_(2)的侧链,设计合成了2种基于芴-吡咯并吡咯二酮的有机小分子给体材料Flu(nDPP)_(2)和Flu(phDPP)_(2).以此来探讨侧链修饰对分子光伏性能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谱图、循环伏安曲线和光伏器件的J-V曲线和外量子效率谱图等测试方法对两者的光学性质、电化学性质以及光伏性能等方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lu(nDPP)_(2)和Flu(phDPP)_(2)在氯仿溶液状态下呈现了相似的光吸收谱图,但是在薄膜状态下,Flu(nDPP)_(2)的边缘吸收波长比Flu(phDPP)_(2)的红移程度更大,表明Flu(nDPP)_(2)在薄膜状态下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堆积方式.此外,Flu(nDPP)_(2)和Flu(phDPP)_(2)分别获得了1.86和1.88eV较为理想的电化学带隙.将2种给体材料分别与PC_(71)BM进行混合制备了有机光伏器件,结果显示,基于Flu(nDPP)_(2):PC_(71)BM和Flu(phDPP)_(2):PC_(71)BM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分别获得了4.10%和2.80%的能量转换效率,并且都实现了0.94V的高开路电压.两者能量转换效率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基于Flu(nDPP)_(2):PC_(71)BM的共混膜比基于Flu(phDPP)_(2):PC_(71)BM的共混膜表现出更有效的光-电响应、更高以及更平衡的载流子迁移率,这也使得基于Flu(nDPP)_(2):PC_(71)BM的器件实现了14.42mA·cm^(-2)的较高的短路电流密度.研究表明,相比于正辛氧基苯基,正辛基在增强分子固体堆积和提升基于芴-吡咯并吡咯二酮给体的光伏性能等方面更有优势.
刘杨殷伦祥李艳芹
关键词:吡咯并吡咯二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