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2012CA014)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杨君兴陈小勇舒树森潘晓赋彭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滇池金线鲃
  • 2篇金线鲃
  • 2篇海菜花
  • 2篇SINOCY...
  • 1篇滇池
  • 1篇形态分析
  • 1篇形态学
  • 1篇性别差异
  • 1篇杂交
  • 1篇摘叶
  • 1篇种植密度
  • 1篇消亡
  • 1篇小瓜虫
  • 1篇轮虫
  • 1篇湖体
  • 1篇SPP
  • 1篇草鱼
  • 1篇车轮虫
  • 1篇沉水
  • 1篇沉水植物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杨君兴
  • 3篇陈小勇
  • 2篇潘晓赋
  • 2篇舒树森
  • 1篇彭云

传媒

  • 2篇淡水渔业
  • 1篇Zoolog...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草鱼引入对滇池湖体海菜花消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1976年,曾经繁盛在滇池的海菜花群落消亡并引起了广泛讨论。该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重建了1950—2000年滇池水环境、水生植物与鱼产量变化趋势图,发现滇池外海海菜花消失的时间早于污染爆发,而与滇池鱼产量增加的时间基本一致,并由此提出:滇池外海海菜花群落消失主要归因于20世纪60年代草鱼的过量放养,而围湖造田和后期污染则使海菜花种群难以恢复。
杨君兴舒树森陈小勇
关键词:草鱼海菜花消亡滇池
滇池金线鲃、西畴金线鲃及其杂交F1代的形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根据传统形态度量学和框架结构形态学法测量了15月龄的杂交F1代(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西畴金线鲃S.xichouensis♂)以及滇池金线鲃(S.grahami)和西畴金线鲃(S.xichouensis)的10项传统可量性状数据和24项框架结构数据以及鳍条、侧线鳞和脊椎骨等可数性状数据。并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法(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三者的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者的可数性状差别不大,杂交F1代体表花纹与双亲相比发生一定变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的形态与母本滇池金线鲃形态较为相似。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较高(90%,90%,100%)。主成分分析结果及主成分散点图显示:三者均有重叠区域不容易从形态上清楚分开,但杂交F1代明显更接近母本滇池金线鲃。结合方差分析和主成份分析发现杂交F1代与双亲不同的性状主要集中在头部和尾部。
赵婷怡潘晓赋陈小勇杨君兴
关键词:杂交形态学
滇池金线鲃、西畴金线鲃及其杂交F1代抵抗小瓜虫与车轮虫能力的探究
2016年
用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和车轮虫(Trichodina spp.)对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和西畴金线鲃(S.xichouensis)及其杂交F1代分别进行了两次人工感染实验。18月龄的杂交F1代、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和西畴金线鲃(S.xichouensis)感染小瓜虫后平均死亡率分别为(50.00±11)%、(56.70±23)%、(80.0±18)%。经方差检验杂交F1代死亡率显著低于父本西畴金线鲃。6月龄杂交F1代、滇池金线鲃、西畴金线鲃感染车轮虫后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40.56±13)%、(56.11±5)%、(42.78±13)%。经方差检验杂交F1代死亡率显著低于母本滇池金线鲃。在感染小瓜虫和车轮虫后,三种鱼的死亡量均呈现激增后又显著回落的趋势,死亡高峰在第4天至第7天。本次感染实验的小瓜虫和车轮虫主要分布于病鱼体表:躯干分布最多57%-79%,其次为鳍12%-28%,头部分布较少4%-15%。与本研究中车轮虫几乎于鳃丝无分布(0%-3%)不同,有大约10%-20%的小瓜虫分布于鳃丝上。
赵婷怡潘晓赋陈小勇杨君兴
人为刺激对海菜花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2016年
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e)的花葶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为了探究人为刺激对其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影响,同时为了保护和恢复高原湖泊特有雌雄异株的珍稀沉水植物,通过实际观察和测量,采用海菜花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的不同部位形态特征作为对比,选取植株的整体叶面积、叶柄、叶片数、花葶总数、长度、佛焰苞内花朵数目、佛焰苞基座大小指标,在种植密度和摘叶留葶处理的人为干扰作用下,比较这些指标在雌雄植株间的差异情况,通过单因子方差分析检测其差异的显著性,为人工高效种植、生产优质海菜花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营养生长方面来说,在2种人为因素影响下,雄株无论整体还是单片叶面积水平均与雌株有显著相关关系,而叶片数量、叶柄与植株性别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从生殖生长的角度上来说,佛焰苞内花朵数目与性别有显著相关关系,雌株佛焰苞内花朵数小于等于7朵,雄株则大于等于10朵;雄株能够在花期内保持最大花葶数以保证同花期内的雌株受粉,雌株的花葶虽然数量较少,但质量更好,经人为摘叶后质量更佳,佛焰苞更大,随性别分化明显,而花葶长度可以在种植密度不同时,成为对比鉴定其性别特征的辅助手段。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首选种植雌株且一定程度上合理的密植,可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彭云舒树森杨君兴
关键词:海菜花沉水植物种植密度性别差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