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2085)

作品数:11 被引量:207H指数:9
相关作者:薛滨姚书春逄勇夏威岚王小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河海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太湖
  • 3篇湖泊
  • 3篇湖泊沉积
  • 3篇湖泊沉积物
  • 3篇沉积物
  • 2篇污染
  • 2篇环境意义
  • 2篇光释光
  • 2篇^137CS
  • 2篇^210PB
  • 2篇长江中下游
  • 2篇沉积速率
  • 1篇点源
  • 1篇堆积物
  • 1篇营养化
  • 1篇释光测年
  • 1篇输移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水环境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0篇薛滨
  • 6篇姚书春
  • 4篇逄勇
  • 3篇夏威岚
  • 3篇王小林
  • 3篇黄智华
  • 2篇李世杰
  • 1篇朱育新
  • 1篇刘吉峰
  • 1篇周力平
  • 1篇张家富
  • 1篇王苏民
  • 1篇王芳

传媒

  • 5篇第四纪研究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湖水环境演变与流域经济发展关系及趋势被引量:39
2006年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定量研究了1990~2000年太湖水环境演变与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此相关关系对未来30年太湖水质的污染状况进行了预测。根据研究成果推断:太湖地区的污染物来源在未来30年内可能将发生较大变化,农业及生活污水所占的比重可能会持续增加,并成为主要的污染来源。因此,建议在开展针对工业点源污染而采取的达标排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点源与面源相结合”,以利于太湖水环境的有效改善。
黄智华薛滨逄勇
关键词: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经济发展
全新世以来江苏固城湖沉积模式初探被引量:15
2007年
在江苏固城湖湖心采集了连续岩芯,进行了137Cs,210Pb,14C和光释光分析以研究全新世以来固城湖湖泊沉积年代序列,同时进行了粒度、有机质、总氮以及元素的分析,以辅助研究固城湖的沉积模式。137Cs和210Pb的分析表明,固城湖百年来的沉积是持续的,近20年平均沉积速率约在0.066cm/a。从0.5m深度到1.78m深度的AMS14C的树轮校正年龄在8000~6500BC之间,而光释光数据表明同等深度其绝对年龄在7~8ka之间。AMS14C的校正年龄与光释光年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从多环境代用指标的剖面来看,在钻孔30cm深度出现了大的转折。结合现代沉积物平均沉积速率及对比历史文献得出上部30cm岩芯代表了约450年以来的沉积,这与公元1556年下坝的建成使得固城湖彻底与太湖隔绝时间相符。因此,固城湖地区可能的沉积模式是固城湖彻底与太湖隔绝后才出现持续沉积,在此之前一段时间内沉积物由于侵蚀或者人类活动如围垦导致缺失,而在约6~8ka之间沉积速率比较高。
姚书春王小林薛滨
关键词:光释光
湖泊沉积物的^(14)C和光释光测年——以固城湖为例被引量:30
2007年
富含有机质的湖泊沉积物被认为是14C测年建立古环境记录年代标尺的理想材料,光释光测年方法近年开始应用于水成沉积物的定年。应用14C和光释光两种方法对江苏固城湖湖心钻孔岩芯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全样有机质的14C年龄与石英的光释光年龄存在系统差异,后者较前者年轻约2000年。系统光释光测年研究排除了光释光年龄低估的可能性,所以,二者的差异可能是湖泊沉积物碳库效应的反映。
张家富周力平姚书春薛滨王小林
关键词:光释光测年
太湖主体湖区对梅梁湾藻类影响定量化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针对太湖梅梁湾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富营养化严重的问题,利用太湖水量水质模型和梅梁湾藻类生长模型,在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的基础下,模拟了在东南风和西北风两种常见风向的条件下,太湖主体湖区对梅梁湾内营养盐浓度和藻类浓度的影响情况,并将其影响定量化。本次模拟较好地反映了太湖主体湖区在两种常见风场的条件下对梅梁湾内水质影响情况。模拟得到以下结果:在不考虑风场和流场的情况下,梅梁湾内部2001年8月藻类平均浓度为43.18mg/m3,总氮浓度为2.48mg/L,总磷浓度为0.248mg/L,只考虑东南风引起流场的情况下,藻类浓度为41.92mg/m3,总氮浓度为2.07mg/L,总磷浓度为0.231mg/L;考虑东南风风场和流场两个因素的情况下,藻类浓度为53.86mg/m3,总氮浓度为2.06mg/L,总磷浓度为0.229mg/L;同期,只考虑西北风风场的情况下,藻类浓度为42.55mg/m3,总氮浓度为2.19mg/L,总磷浓度为0.232mg/L;考虑西北风风场和流场两个因素的情况下,藻类浓度为50.71mg/m3,总氮浓度为2.17mg/L,总磷浓度为0.233mg/L。结果表明,梅梁湾内部的氮、磷等营养盐浓度受到由太湖主体湖区的风场变化引起的湖流扰动的一定影响;太湖主体湖区对梅梁湾内部藻类浓度的影响主要是由藻类漂移引起的,由营养盐浓度改变而引起的藻类浓度变化非常小。
王芳逄勇薛滨
关键词:富营养化太湖水质模型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速率的测定及环境意义——以洪湖、巢湖、太湖为例被引量:33
2006年
对长江中下游洪湖、巢湖和太湖沉积物采用^210Pb和^137Cs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沉积速率。洪湖钻孔中^210Pb、随深度的增加没有呈现指数衰减分布,因此获得的平均沉积速率并不可靠;而根据^137Cs蓄积峰计算得出洪湖钻孔在1963-1986年沉积速率最大,这可能是因为当时大规模开垦导致湖区周围水土流失,大量的侵蚀物质被带入湖中,从而导致沉积速率上升。对巢湖钻孔用^210Pb法和^137Cs得到的沉积速率具有可比性,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深度的减少,巢湖钻孔中沉积通量在增加,说明巢湖流域内水土流失逐步加重,可能与土地开发、植被破坏等人为活动有关。对太湖钻孔利用^137Cs 1963年对应的蓄积峰进行校正,采用^210Pb计年的CRS模式获得不同时段的沉积速率发现在80年代末尾沉积物堆积通量最高,达到0.6g·cm^-2·a^-1。两种计年方法的结合有助于认识沉积速率的变化情况。
姚书春薛滨李世杰刘吉峰夏威岚
关键词:^210PB^137CS沉积速率巢湖太湖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铅污染记录——以洪湖、固城湖和太湖为例被引量:25
2008年
2002~2005年在长江中下游的洪湖、固城湖和太湖分别采集了沉积物柱样钻孔,测定了总有机碳(TOC)和金属元素包括Ph,Al,Fe,Ti等,并采用210Pb和137Cs进行了近代沉积物定年。研究结果表明,洪湖钻孔平均沉积速率为0.15cm/a,固城湖平均沉积速率在0.067cm/a,太湖平均沉积速率为0.35~0.41cm/a。根据湖泊沉积物中铅元素与参考元素(Al,Fe和Ti)浓度和TOC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极显著(P〈0.001)。根据回归方程获取了钻孔中铅的背景值变化,研究表明近代沉积物中金属铅不仅仅来源于自然的作用,而人类活动导致铅的累积发生时间都在20世纪70年代,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利用沉积物铅含量变化进行断代存在可能性。对太湖钻孔而言,其污染程度要高于洪湖和固城湖。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洪湖和固城湖人为造成湖泊沉积物铅累积量在不断增加,其沉积物铅污染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应受到科学家和管理部门的关注。
姚书春薛滨朱育新夏威岚李世杰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污染
江苏固城湖流域1951—2000年农业非点源氮、磷输移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选择位于长江下游的固城湖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SWAT,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反演了1951~2000年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的输移规律。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的一致性反映了模型的良好模拟能力。比较两个时段的模拟结果发现,1981~2000年,流域农业非点源氮、磷年平均浓度和输移量分别为:总氮0.82mg/L和411.88×10^3kg/a,总磷0.084mg/L和43.04×10^3kg/a;远高于1951~1960年的氮、磷年平均浓度和输移量分别为:总氮0.22mg/L和49.55×10^3kg/a,总磷0.036mg/L和7.67×10^3kg/a。模拟主要反映了流域下垫面条件和农作物耕作模式对农业非点源氮、磷浓度及输移量的影响。
黄智华薛滨逄勇
关键词:农业非点源SWAT模型
近50 a中国东部和西部湖区水量空间变化趋势被引量:11
2007年
基于近代湖泊水量(水位、水深和面积)记录,对近50a中国东部和西部湖区水量的空间变化趋势进行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东部湖区水量呈现波动变化而西部湖区水量基本趋于减少;80年代以后东部和西部湖区水量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20世纪50年代,东部和西部湖区水量状况基本相似,均保持高湖面特征.20世纪60年代,东部湖区水量有所减少但幅度不明显,而西部湖区以中高水量为主.20世纪70年代,不同区域湖泊基本都保持中湖面特征.20世纪80年代,东部湖区水量呈增加趋势而西部湖区水量相对70年代略有减少.20世纪90年代,东部和西部湖区水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最近50a来中国不同区域湖泊水量发生变化除了气候因素的驱动外,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黄智华薛滨逄勇
关键词:湖泊水量
江苏固城湖近代沉积^(210)Pb、^(137)Cs计年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6
2007年
对江苏固城湖沉积柱状岩心进行了210Pb、137Cs测定,以研究湖泊沉积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关系。137Cs剖面显示的蓄积峰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相对应,由此获得的沉积速率为0.066 cm/a;同时,利用210Pb计年的CRS模式计算了固城湖20世纪初以来不同时段的沉积速率,结果表明,在上世纪60年代初沉积物堆积速率最高,达到0.187 g/(cm2.a),80年代后沉积速率趋于稳定,约0.067 cm/a,与137Cs结果相一致。对比洪湖沉积钻孔210Pb、137Cs分布后发现,洪湖137Cs分布和固城湖相似。其人类围垦最强烈的时期正好是其137Cs峰值减弱或消失的时间段,同时也是沉积速率最高的时期。可见人类活动的影响会导致放射性核素在垂直剖面分布的不同。
王小林姚书春薛滨
关键词:沉积速率^210PB^137CS
长江中下游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营养盐蓄积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分析被引量:50
2007年
在长江中下游的洪湖、太湖、巢湖采集了沉积柱样,测定了总有机碳、总氮、磷,并采用210Pb和137Cs定年。洪湖1950年以来沉积物中营养元素急剧增加,巢湖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营养元素开始增加,而在太湖中则为80年代。结果表明草型湖中有机质增加比藻型湖迅速,洪湖湖泊沉积物有机质迅速增加与围垦活动开始时间一致。沉积物中总磷的变化不如总有机碳、总氮的变化规律性明显。洪湖两钻孔总磷背景值为0.7~0.8g/kg,太湖钻孔其总磷本底为0.6g/kg,梅梁湾大量钻孔表明总磷本底在0.5g/kg;巢湖的则更低。对比湖泊类型来看,目前为藻型湖的沉积本底磷偏低,而目前为草型湖的沉积本底磷偏高,这可能与不同生态类型湖泊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积累的方式有关。
薛滨姚书春王苏民夏威岚
关键词:湖泊沉积长江中下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