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K19B02)

作品数:26 被引量:138H指数:7
相关作者:刘杰张晓东杨文丁晓光闫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地震
  • 5篇地震前
  • 5篇地震序列
  • 5篇震前
  • 5篇震源
  • 5篇M
  • 4篇震源机制
  • 4篇相关系数
  • 4篇发震
  • 4篇S7
  • 4篇波速
  • 4篇波速变化
  • 3篇地震前后
  • 3篇GPS
  • 2篇地电
  • 2篇地电阻率
  • 2篇地下介质
  • 2篇地震活动
  • 2篇断层
  • 2篇形变

机构

  • 14篇中国地震台网...
  • 10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中国地震局
  • 4篇陕西省地震局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8篇刘杰
  • 5篇张晓东
  • 4篇丁晓光
  • 4篇杨文
  • 4篇闫伟
  • 3篇牛安福
  • 3篇张艺
  • 3篇邓菲
  • 2篇韩晓飞
  • 2篇张凌空
  • 2篇沈红会
  • 2篇张永奇
  • 2篇李鸿宇
  • 2篇程佳
  • 2篇朱航
  • 2篇苏利娜
  • 2篇何畅
  • 1篇曹景鹏
  • 1篇吉平
  • 1篇安艳茹

传媒

  • 7篇地震
  • 5篇中国地震
  • 3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Earthq...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年份

  • 2篇2016
  • 8篇2015
  • 13篇2014
  • 3篇201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低频地震事件的检测方法——在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前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发展了一种单台检测低频地震事件的方法,并用其检测2008年汶川M8.0地震、2013年芦山Ms7.0地震震前的低频事件.使用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前周边的宽频带台站数月的垂直向连续波形,经过2~8 Hz带通滤波、窗长为10s的包络平滑、窗长为20 min的中值滤波,去除近场天然地震及远场大震与低频噪声的影响后,发现这两个大地震前有少数台站在连续数天的时间内,出现持续时间长(数十分钟到数小时)、包络中值明显大于背景噪声的现象,其波形记录及包络特征与非火山震颤(NVT)的波形记录及包络特征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我们认为这是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前的疑似慢地震事件.初步应用表明,本文所用的方法对于从宽频带连续波形资料中提取NVT信号是可行的.
梁建宏刘杰杨文邓菲
关键词:慢地震地震波形中值滤波汶川地震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强震构造背景及其与2008年M_S7.3地震之间的关系讨论被引量:10
2014年
首先介绍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区域构造背景与断裂活动情况;然后分析了此次MS7.3地震震中位置以及周边历史地震震源机制特征,认为2014年2月12日于田MS7.3地震发生在阿什库勒断裂东支上,2014年MS7.3地震和2008年MS7.3地震是阿尔金断裂带南端尾部向西南方向延伸,由左旋走滑为主逐渐转变为拉张作用为主的过程中,在阿什库勒断裂带不同位置发生的2次地震,它们存在着相同的力源作用,2008年MS7.3地震对2014年MS7.3地震的发生有促进作用;最后利用分层地壳模型计算了2008年MS7.3地震对2014年MS7.3地震的库仑应力作用,结果同样显示2008年MS7.3地震促进了2014年MS7.3地震的发生。
程佳刘杰盛书中姚琪刘代芹
关键词:发震断层
2008年盈江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和震源机制相关系数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基于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8年盈江地震序列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Brune震源模型,得到盈江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利用两次地震事件的相同台站的震源谱参数(零频振幅)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据此对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聚类分组,并收集和对比地震序列已知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发现每组内震源机制解P轴的相关性较好,且相关系数越大,P轴的方位角就越接近。将盈江地区划分为三个研究区,联合震源参数的应力降和聚类分组中每组的平均震源机制解结果研究地震序列发生过程中应力的释放水平和应力场方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阶段震源机制解类型的变化和转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孕震过程中区域应力场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且地震震源机制解类型在时间段上的集中并向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转换的现象可能是发生强震的标志。震源机制解分组类型和对应类型的地震的应力降有一定依赖关系,震源机制解类型反映的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接近的地震应力降高,震源机制解类型反映的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差距较大的地震应力降普遍较低。
邓菲刘杰
关键词:应力降
地震电离层响应异常时空演化统计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利用DEMETER卫星运行约6.5年总离子浓度数据和期间全球发生Mw 4.8以上地震参数,自动检测距震中1500 km范围内、震前15天出现电离层扰动,统计电离层扰动异常随地震临近在时间、空间上的演化特征以及异常变化幅度随震级变化规律.数据处理过程中通过控制K_p指数以去掉部分因太阳活动引起的电离层扰动.统计结果显示,地震探测率及电离层响应异常幅度随震级增大而增高.大地震能引起强电离层扰动,扰动幅度可超过背景值1倍以上.全球范围,电离层存在变化活跃区,小幅度电离层扰动趋向于背景变化.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是有利的地震电离层响应监测区.地震相关电离层扰动异常出现频次随地震临近而增高,主要出现在震前一周.空间上,扰动有随地震临近向震中运移的趋势.
李美王芙蓉张晓东谭悍东康春丽解滔
关键词:地震电离层响应统计特征
基于时间序列的GPS速率可靠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长期连续GPS时间序列分析连续站和流动站速率的可靠性,研究不同时间长度和起算位置对连续站速率的影响,以及观测周期和时间跨度对流动站速率的影响,总结了要获取可靠速率所需的时间:连续站3~4年数据拟合得到的水平速率可靠性在±1mm/a以内;流动站达到相同精度至少需要5~6年数据积累,垂向速率的变化范围大于±3mm/a。
丁晓光甘卫军肖根如张艺
关键词:时间序列流动站可靠性
利用连续GPS资料分析芦山7.0级地震区域地壳变形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2013年4月20日,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四川芦山附近发生7.0级地震,造成较严重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为研究地震区域地壳变形特征,利用芦山地震震中周边陆态网GPS连续站2010-2013年的观测资料,得到发震区域水平运动速度场和垂直形变场,获得距震中较近站点的同震位移;利用站间基线时间序列和应变参数时间序列得到了区域应变积累背景,并结合块体运动信息分离方法,进一步分析了震前可能存在的异常形变信息。从中得知:芦山地震发震区域处于块体挤出的"分流"地带,地壳水平变形量较小。站间基线QHBM-SCSN和QHBM-SCXJ在2012年下半年均出现偏离原有运动速率的趋势。SCXJ站时间序列信息分离结果显示,其N向和E向应变贡献分量在2012年也有曲线转折现象。
丁晓光闫伟张艺苏利娜张永奇
关键词:地壳运动时间序列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_S7.3地震序列及其构造背景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该震前1天曾发生MS5.4前震,震后余震活动频繁.截止到2月20日12时,该地震序列记录到4 000多次余震,最大余震为2月12日MS5.7地震,序列类型为前震—主震—余震型.该地震前震的b值明显低于该区域正常活动的b值和余震的b值.这次地震位于西昆仑断裂带与阿尔金断裂带的交汇区域的阿什库勒断裂北段,震源机制解为走滑型.余震区NE向长70km、宽20km,分为主余震分布区和次余震分布区,其中ML4.0以上强余震基本位于NE向主余震分布区,N--S向的次余震分布区则以ML3.0左右地震分布为主,显示该部分可能受到主震的触发作用.于田地区曾发生的2008年3月21日MS7.3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正断型,距这次地震约100km;2012年8月12日发生的MS6.2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正断型,距这次地震约10km.该地区的发震构造背景是:在NE向阿尔金断裂带尾端向SW方向延伸过程中,左旋走滑作用逐渐转换为拉张作用,形成多条左旋走滑兼具拉张作用的断裂.2014年于田MS7.3地震的发震模式表现为:左旋走滑的阿什库勒断裂北段与南段因速率差异而产生的小型构造盆地,在区域拉张作用力下顺时针旋转;2008年MS7.3张性地震后区域的伸展作用增强,导致盆地南侧的苦牙克断裂发生2012年MS6.2张性地震,该地震引起2014年MS5.4前震,两者激发其后在盆地北侧阿什库勒断裂发生了2014年MS7.3主震.
程佳杨文刘杰周龙泉
关键词:地震序列发震构造
芦山地震前后介质波速变化与GPS应变场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地震背景噪声研究地下介质波速变化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基于该方法的连续监测能力,通过分析研究区内各台站对间介质波速的时变曲线,可以提取地震发生前后介质波速变化的时空分布;并可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分析,寻找引起介质波速变化的原因,从而为地震预测提供一定参考。
戴宗辉张晓东
关键词:波速变化地下介质地震前应变场背景噪声
利用背景噪声研究紫坪铺水库水位加卸载对库区地下介质波速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2005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紫坪铺台网及YZP台连续波形资料,利用噪声互相关技术研究了紫坪铺水库区域在蓄水、泄水过程中库区介质的变化特征,同时对可能的渗透过程进行了讨论。使用移动窗口互谱方法计算了库区台站对之间的相对波速变化。结果表明,在紫坪铺水库的3次大规模蓄水及2次泄水过程中,地下介质相对波速变化与水位变化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且在时间上有一定延迟,其可能与水的渗透有关。分析认为蓄水对浅层介质产生的作用最快,影响最大,波速的变化是蓄水产生的压力及渗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第1次蓄水时,压力起主要作用,后2次蓄水时,渗透起主要作用,且渗透作用已影响至深达8km左右的断层。
安艳茹张晓东
关键词:紫坪铺水库水位
注水诱发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变化特征:以四川长宁序列为例被引量:16
2014年
2006年4月以来,四川长宁、兴文、珙县交界区域相继出现注水诱发地震活动,至2013年4月30日共发生ML4.0以上地震16次,最大为2013年4月25日ML5.2地震.通过采用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方法研究长宁注水诱发地震序列ML3.0以上地震震源机制变化过程,结果显示序列震源机制散乱;利用CAP方法计算了序列中ML4.0以上12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同样表明其机制紊乱.分析认为:钻孔加压注水引起附近岩体的孔隙压力增大及先存断层面的摩擦系数减小,这2种变化均导致库仑应力变化Δσf增大,从而促进地震的发生.因此,注水诱发地震活动期间,研究区构造应力场的应力强度无明显增强,对破裂方向也无明显的约束作用,故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发散.
朱航何畅
关键词:注水诱发地震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天然地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