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四川森林生态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 作品数:25 被引量:358H指数:10
- 相关作者:刘兴良何飞刘世荣马钦彦贾程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卧龙森林生态站林内外主要气象因子对比分析研究被引量:18
- 2006年
- 采用林外对照区与岷江冷杉林定位观测的实验方法,以卧龙森林生态站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大气温度、大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和风向等因子对卧龙森林生态站站区林内与林外对照区气象要素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林内平均大气温度、土壤温度以及降水量相对林外明显偏低;②林内大气温差和林内大气相对湿度变化幅度明显较林外低;③受林地地形条件影响,林外风以东风和北风为主,但林内基本处于静风状态.
- 郑绍伟黎燕琼何飞陈泓宿以明刘兴良
- 关键词:岷江冷杉林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量
- 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灌丛地上生物量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被引量:54
- 2006年
- 采用标准地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5个海拔高度上18个样地的川滇高山栎灌丛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用地径(D)、树高(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41~0.998;而用D2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直线和指数模型,直线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82~0.996;2)川滇高山栎灌丛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25.22t·hm-2,各层生物量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木层>枯枝落叶层>伴生灌木>苔藓层>草本层,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72.20%、23.71%、1.80%、1.66%和0.63%;3)川滇高山栎灌木种群平均总生物量为18.21t·hm-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为干>枝>叶>皮,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3.28%、26.88%、19.82%和10.02%。海拔2720~2920m地带川滇高山栎灌木干、枝、叶、皮的生物量比例约为4∶3∶2∶1;海拔3020~3120m地带川滇高山栎灌木干、枝、叶、皮的生物量比例约为4∶2∶2∶1。4)随着海拔升高,川滇高山栎优势单株地径、高度及生物量呈减小趋势。海拔2720~2920m处,川滇高山栎灌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呈纺锤形分布,集中分布在株干高2.0~3.0m处,约占总量的60%~70%;在海拔3020~3120m处或低海拔的干旱生境,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呈金字塔形分布,个体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布随树干的升高而降低,集中分布在0~1.0m处,占总生物量的60%以上,0.0~2.0m处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4%~99%。
- 刘兴良刘世荣宿以明蔡小虎马钦彦
- 关键词:川滇高山栎地上生物量海拔梯度卧龙自然保护区
- 松潘县森林病虫害现状及其综合治理对策被引量:2
- 2012年
- 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所造成的危害被称为"森林三大灾害"之一,具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本文对危害松潘县森林的云杉落针病、金龟子虫害、云杉叶锈病、桤木叶甲及杉木炭疽病等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综合治理对策。
- 徐雪梅周建华杨素香康英何建社代英刘兴良
- 关键词:病虫害
- 中国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的分类与现代地理分布被引量:11
- 2008年
- 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是指壳斗科栎亚属中的高山栎组(Quercus subgenus Quercussect.Brachylepides)的8种植物及1个存疑种,巴东栎组(Quercus subgenus Quercussect.Engleriana)的7种植物。本文依据已有的文献和多年的野外考察,综述了中国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的分类及种类。同时,阐述了硬叶常绿高山栎类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和解释这类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力提供基础资料。
- 刘兴良刘世荣何飞杨冬生杨玉坡马钦彦
- 关键词:壳斗科纬向分布
- 卧龙巴郎山川滇高山栎叶片营养元素的海拔梯度变化特征被引量:6
- 2012年
- 本文通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分布梯度上的川滇高山栎不同年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研究表明:(1)当年生叶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N>K>Ca>P>Mg,分别为1.45%、0.75%、0.49%、0.17%和0.13%;N、P含量随海拔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即在海拔2 400 m和2 800 m较低;K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Ca、Mg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2)老叶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N>Ca>K>P>Mg,分别为1.08%、0.79%、0.40%、0.16%和0.11%;N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P、K、Ca、Mg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即在海拔2 400 m和2 800 m较高。(3)N、K、Mg含量呈现当年生叶比老叶高的趋势;P含量除2 600 m以外,老叶的含量比1年生叶低;Ca含量在海拔2 400 m以上出现老叶比1年生叶高,海拔2 000 m为1年生叶比老叶高;(4)N/P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7.83~9.50,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老叶范围在5.25~9.00,具有随着海拔的升高先下降后升高的趋趋势。C/N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31.91~40.18,老叶范围在44.34~56.04,总趋势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P/K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0.20~0.28,老叶范围在0.31~0.48;当年生叶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老叶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K/Ca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0.83~3.91,老叶范围在0.39~0.65;当年生叶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老叶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K/Mg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3.56~10.75,老叶范围在2.50~6.00,总趋势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 刘千里徐雪梅刘兴良文智猷刘世荣
- 关键词:川滇高山栎营养元素含量海拔梯度卧龙自然保护区
- 雅安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被引量:1
- 2006年
- 本文通过对雅安自然资源、生态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特别是对大熊猫与旅游文化、生态价值等的关系进行了充分分析,阐明了在雅安生态旅游中树立熊猫品牌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了发展雅安生态旅游产业的对策。
- 王自勇况思捷黎燕琼郑绍伟孙大江
- 关键词:大熊猫生态旅游
- 汶川地震灾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评价与筛选被引量:8
- 2017年
- 由于大地震对区域环境的干扰强烈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灾区灾害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构建了汶川地震区植被恢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样地法,对汶川地震区具有代表性的9个县典型损毁林地群落恢复特征、生物量恢复特征以及土壤恢复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地震形成的不同灾害类型以及不同程度损毁林地类型进行了评价,筛选出了针对各自然地理区的不同灾害类型、不同程度损毁林地的植被恢复模式。
- 杨昌旭李勇杨志刚何建社冯秋红刘兴良潘红丽闵安民王丽王宇张利刘千里
- 关键词:植被恢复
- 卧龙巴朗山川滇高山栎主要草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 以不同海拔梯度作为一维资源轴,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测的状态指标,采用Levins和Hurlbert公式计算生态位宽度,用Schoener计算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值,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川滇高山栎灌丛主要草本植物的...
- 陈俊华刘兴良何飞黎燕琼郑绍伟刘世荣
- 关键词:卧龙自然保护区川滇高山栎草本植物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 文献传递
- 卧龙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灌丛地上生物量及其模型被引量:24
- 2006年
- 川滇高山栎广泛分布于横断山地区,属于亚高山硬叶栎林,是中国植被非常特殊的类型。采用标准地法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5个海拔梯度的川滇高山栎灌丛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用地径(D)、树高(H)估测单株林木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且以指数模型为最佳,相关系数为0.941~0.988;而用D2H估测单株林木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均为直线和指数模型,以直线模型为最佳,相关系数为0.982~0.996;川滇高山栎灌丛总生物量为3.3891×104kg.hm-2,各层生物量排序为川滇高山栎层>枯枝落叶层>伴生灌木层>苔藓层>草本层,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百分率分别为77.92%、17.64%、2.14%、1.23%和1.07%;川滇高山栎种群平均总生物量为2.6408×104kg.hm-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根>干>枝>叶>皮,其生物量占种群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31.03%、29.85%、18.54%、18.54%和6.91%。
- 刘兴良郝晓东杨冬生刘世荣宿以明蔡小虎何飞马钦彦
- 关键词:川滇高山栎生物量海拔梯度卧龙自然保护区
- 四川地震区大熊猫栖息地受损特征与灾后重建对策被引量:2
- 2014年
- 本文分析四川地震受灾区大熊猫其栖息地重要地位,提出了四川地震灾区栖息地廊道生态恢复技术、栖息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以及人工竹林基地技术等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 李晓齐杨素香周珠丽何飞程力贾程刘千里唐光刘兴良
- 关键词:大熊猫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