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国际合作项目(WB06B16)

作品数:4 被引量:56H指数:3
相关作者:刘伟战培荣唐富江支兵杰覃东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国际合作项目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大麻哈鱼
  • 1篇淡水
  • 1篇血液生化指标
  • 1篇盐度
  • 1篇养殖
  • 1篇野生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日轮
  • 1篇生化指标
  • 1篇饲养
  • 1篇胚胎
  • 1篇群体环境
  • 1篇人工环境
  • 1篇环境工程
  • 1篇肌肉
  • 1篇耳石
  • 1篇肝组织
  • 1篇氨基酸

机构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4篇刘伟
  • 3篇战培荣
  • 2篇唐富江
  • 1篇关海红
  • 1篇王继隆
  • 1篇覃东立
  • 1篇陈清华
  • 1篇支兵杰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人工环境饲养大麻哈鱼初步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是典型的淡水繁殖、海水生长,溯河生殖洄游的冷水性鱼类。为了提高增殖放流回归效果和恢复与利用其资源,该文在人工调控环境条件下,进行了在淡水中由鱼苗饲养至幼鱼之后再移入海水中饲养至成鱼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刚孵出的大麻哈鱼苗饲养至成鱼的技术是可行的。在淡水中大麻哈鱼苗饲养成活率显著提高,达到85%以上,能够正常发育生长至入海前的幼鱼。根据幼鱼的降河洄游习性,在适宜的时间,将大麻哈幼鱼由淡水中过渡到海水中,经人工饲养能够生长至成鱼。以工程技术手段创造大麻哈鱼的生长条件,是研究其生长发育特性和养殖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工程化饲养大麻哈鱼技术提供参考。
战培荣刘伟
关键词:环境工程养殖淡水大麻哈鱼人工环境
大麻哈鱼胚胎耳石微结构及其群体环境标记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人工调控环境方法对黑龙江、绥芬河大麻哈鱼发眼期胚胎群体耳石日轮进行周期性持续标记。实验分4组:1组为对照组,2-3组为变温标记组,4组为"暴气"-变温标记组,实验用发眼卵1.2万粒。待胚胎发育至耳石日轮结构形成后实施标记。实验胚胎耳石随着标记期间环境周期性变化及其持续的时间,形成相应变化节律的日轮标记区。获得各实验组设定环境的日轮标记图谱。人工环境标记的耳石日轮图谱,暗带色度加深,明带亮度增大,并可形成生长轮距不同的标记轮,与对照组耳石微结构有明显区别,标记率达到100%。初步建立鱼类耳石标记及其识别技术,适用于大麻哈鱼等鲑鳟鱼类群体标记。作为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的群体标记技术方法,鱼类耳石日轮标记在鱼类资源评估和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中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刘伟战培荣王继隆唐富江
关键词:大麻哈鱼耳石日轮
盐度对大麻哈鱼幼鱼血液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的影响被引量:29
2010年
模拟大麻哈鱼幼鱼降海洄游水域环境盐度,设0(淡水对照)、5、10、15、20共5个盐度组,以体质量(26.57±6.32)g、全长(14.44±1.05)cm幼鱼分别进行130 d饲养试验,通过血液生化指标分析及肝组织观察,研究了大麻哈鱼降海期对不同盐度适应过程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血清渗透压和血清Na+、Cl-变化趋势与水体盐度变化基本一致.高盐度(15、20)组血清Na+、Cl-、Mg2+含量与低盐度(5)组和淡水组差异显著;各盐度处理组血清K+含量均显著低于淡水组.盐度10组的血糖浓度显著高于盐度5和20组;各盐度处理组总胆汁酸与淡水组差异显著;幼鱼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含量随盐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淡水组TP和GLB含量显著高于盐度15和20组.淡水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与高盐度组差异显著.低盐度(盐度0、5)下试验幼鱼肝细胞有部分破裂现象,肝组织空泡化严重.各组试验鱼生长和成活率无明显差异,生理生化指标显示大麻哈鱼幼鱼降海期适应盐度以10~20为宜.
刘伟支兵杰战培荣关海红覃东立
关键词:大麻哈鱼盐度生化指标肝组织
兴凯湖4种野生鲌类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兴凯湖4种野生鲌类(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蒙古鲌C.mongolicus、兴凯鲌C.dabryi和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的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鲌类鲜样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为17.92%~19.86%(质量分数,下同),其中红鳍原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翘嘴鲌和兴凯鲌(P﹤0.05),而与蒙古鲌含量相近(P﹥0.05);4种鲌类鲜样肌肉中粗脂肪含量为0.12%~0.68%,其中红鳍原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它3种鲌类(P﹤0.05),4种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4种鲌类干样肌肉中18种氨基酸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红鳍原鲌(75.08%)﹥兴凯鲌(73.05%)﹥翘嘴鲌(72.38%)﹥蒙古鲌(67.20%);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低顺序为红鳍原鲌(33.04%)﹥兴凯鲌(32.89%)﹥蒙古鲌(32.45%)﹥翘嘴鲌(31.89%);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低顺序为翘嘴鲌(24.64%)﹥红鳍原鲌(24.52%)﹥兴凯鲌(23.07%)﹥蒙古鲌(17.34%);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6.59~69.14,其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这表明4种鲌类都属于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的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陈清华刘伟唐富江
关键词: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