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SH009)
-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2
- 相关作者:马威邱泽媛严文高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新中国民族识别工作被引量:1
- 2011年
- 民族识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交织了科学与政治双重话语,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学者们在民族识别过程中,即坚持了科学立场,也对应着多种政治形势。学者们通过民族识别实现学科抱负,也实践着独立自主的强国理想。
- 马威
- 关键词:民族识别知识社会学政治
- 情绪人类学视野下的土家族“哭嫁”习俗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在恩施土家族妇女的"哭嫁"过程中,女性的自然情绪在文化的模塑下得到制度性升华。对于文化中的"她们"来说,"哭嫁"中的"哭"绝不是面对离别的伤感,或者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而是建立社会化自我的手段,是融入集体生命和彰显自身权力的"话语","哭嫁"对于这些女性而言是展现她们能力的仪式空间。同时,哭嫁的个案也为弥合情绪人类学长期存在的二元对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马威邱泽媛严文高
- 关键词:哭嫁土家族自我
- 民族知识体系建构的民国源流被引量:1
- 2011年
- 20世纪20年代中至40年代末,先后四代民族学者投身于少数民族研究,他们引入现代民族学研究手段,建立现代民族观念,在廓清民族称谓、界定民族关系、划定民族范围并探索民族自治制度方面做出了卓有成就的工作,为民族学中国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新中国民族识别工作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治理念的实践与民国时期的成就密不可分,其体现出的中国化自信可以在民国时期民族研究源流中得到解答。
- 马威
- 关键词:民族识别民国时期
- 文化生态观视角下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以“景宁模式”为例被引量:1
- 2010年
- 根据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思路,学者们提出要以文化生态观作为少数民族发展的理论依据。近几年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保护民族文化,繁荣民族经济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畲族文化在经济发展的支持下传承良好,同时在民族文化资源支撑下旅游业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畲族的文化认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但没有减弱,反倒培养了更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而当地干部也在发展中提高了文化敏感性,和谐了民族关系。景宁畲族自治县所采取的发展观正是暗合了文化生态观理论所提出的核心要领,为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发展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案例。
- 马威
-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文化
- 民国时期民族识别与分类的知识源流被引量:2
- 2011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学者对新中国开展的民族识别工作展开质疑,认为中国56个民族的确认过程充满了政治性,识别标准按照精英原则,甚至有研究者认为某些民族不是"确认"而是"创造"出来的。事实上,回溯民国时期的少数民族研究历史就会发现,少数民族识别工作是中国从近代以来建构"民族-国家"的内在需要,民族分类与识别工作本身就是为维护国家统一、边疆稳定提供学术支持;同时,民国时期的学者们借鉴西方民族学知识建构起来的民族分类标准也为新中国民族识别工作提供了科学标准。新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承续了民国时期的民族分类研究,兼顾了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统一。
- 马威
- 关键词:民族识别民国时期
- 农村基层民族工作经验与教训述评——以开封市为例
- 2009年
- 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农村民族工作的效果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着重做好农村民族工作,开封市从2005年开始"民族团结创先"活动,活动开展3年来,全市农村民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农村民族关系(主要是回汉民族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开封市的农村民族工作经验值得同行借鉴和推广。
- 马威
- 关键词:回汉关系和谐社会
- 嵌入理论视野下的民俗节庆变迁——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中国畲乡三月三”为例被引量:24
- 2010年
- 本文围绕着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创建文化品牌这一举措,描述了普遍存在于南方诸多少数民族中间的"三月三"节日如何被打造成为推动县域经济成长的文化品牌的过程。通过对这一民俗变迁的剖析,阐释现代化进程中,畲族民族文化事项被拆解、转借、拼接以及再生产的过程。本文运用"文化嵌入"理论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分别讨论文化嵌入的经济路径、制度路径和文化路径。同时推翻传统意义上人类学对于"文化"的封闭式解读,用动态的视角分析在以发展为主题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如何被结构性地"嵌入"到拉动经济为主旨的战车之上,成为被建构的对象。
- 马威
- 关键词:三月三文化嵌入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