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770004)

作品数:5 被引量:83H指数:3
相关作者:陈蕴茜刘传吉卢敏玲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辛亥革命
  • 2篇合法
  • 2篇合法性
  • 2篇法性
  • 1篇党史
  • 1篇党中央
  • 1篇缔造
  • 1篇缔造者
  • 1篇展览
  • 1篇正统
  • 1篇社会记忆
  • 1篇权力
  • 1篇中小学教科书
  • 1篇小学教科书
  • 1篇辛亥革命史
  • 1篇民国
  • 1篇民国前期
  • 1篇民族
  • 1篇民族国家
  • 1篇近现代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第二历史...

作者

  • 3篇陈蕴茜
  • 1篇刘传吉
  • 1篇卢敏玲

传媒

  • 1篇民国档案
  • 1篇江海学刊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与辛亥革命史叙述被引量:3
2013年
历史资源是一个政权实施统治的重要合法性来源。国民党在争取执政党地位过程中及成为执政党后,一直都非常重视对自身历史的纂与述。为此,专门建立中央党史陈列馆作为党史叙述与展览的空间,以服务于强化统治合法性的政治需要。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的建立过程,恰能解析其如何利用近代新型公共空间形式——党史陈列馆的展览,将官修辛亥革命史叙述推向社会各界,以实现其宣传党化教育的目的。辛亥革命史叙述的转化,最能体现国民党利用历史资源进行政治合法性的塑造,折射出党史陈列馆的政治功能。特别选取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与辛亥革命史叙述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整个国民党党史叙述,是期待更加深入地解读政党、国家权力在展览政治中的作用。
陈蕴茜
关键词:展览
历史叙述的政治——民国前期中小学教科书中的辛亥革命叙述(1912—1927)被引量:1
2016年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创建了中华民国,其发生后不久,即被写入教科书,成为叙述民国建立过程的重要文本。作为新生政权,民国政府利用其政治权力在辛亥革命叙述中,建构了"共和"话语和"五族平等"的新型民族关系。并且,透过对辛亥革命具体过程的叙述和民国缔造者的塑造,新政权努力建构其政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同时,教科书中辛亥革命叙述呈现出的差异性和多元性,既透露了这一时期政治权力的更迭以及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反映了现实政治与历史叙述之间复杂多元的关系。
卢敏玲
关键词:教科书
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的创作及反响考论被引量:2
2015年
曹亚伯所著《武昌革命真史》是1920年代问世的有关武昌起义的各类著述中,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一部,可视作辛亥革命非正统私人叙述的典型。由于书中对孙中山的"微词"、对不同革命团体的扬抑等原因,该书出版后不久就遭受多方批评,并被国民政府查禁。作为革命史叙述的一个样本,其遭遇颇能反映民国时期现实政治、个体经历与历史叙述的互动关系。
刘传吉
国家权力与近代中国城市空间重构被引量:5
2016年
自有城市始,它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物化的空间存在,而是一个被赋予政治、经济、文化、心理多重功能的空间聚合体。近代以来,尤其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来,国家权力对城市空间的重构作用日益明显,大量公共建筑、公共空间的出现,在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也重塑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城市通过功能分区与空间分异而形成的"城市空间剥夺"现象,反映出严峻的社会分层问题。国家权力对近代中国城市空间的重构,既体现了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性,又凸显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似的现代性。在今天的城镇化浪潮下,如何在城市空间构建中兼顾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建立属于全体市民的自由、公平的城市,是中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陈蕴茜
关键词:国家权力
纪念空间与社会记忆被引量:72
2012年
陈蕴茜认为,社会记忆是国家与社会运作的重要合法性来源,作为其载体的纪念空间日益受到重视。纪念空间与社会记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纪念空间得以存在并发挥塑造社会记忆功能的基础,而且在近代中国,纪念空间的转换与社会记忆的塑造更具有现代性与本土性。
陈蕴茜
关键词:社会记忆记忆功能民族国家合法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