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08050700640802)

作品数:18 被引量:189H指数:8
相关作者:吴雪琼张俊仙阳幼荣梁艳安慧茹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毅新兴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结核
  • 10篇抗结核
  • 8篇药物
  • 8篇药物性
  • 8篇抗结核药
  • 8篇肝损害
  • 7篇药物性肝损害
  • 7篇结核药物
  • 7篇抗结核药物
  • 6篇基因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血清
  • 5篇结核分枝杆菌
  • 5篇抗结核药物性...
  • 5篇基因多态性
  • 5篇分枝杆菌
  • 5篇杆菌
  • 4篇血清学
  • 3篇血清学试验

机构

  • 12篇解放军第30...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毅新兴业(北...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结核病...

作者

  • 14篇吴雪琼
  • 8篇张俊仙
  • 7篇梁艳
  • 7篇阳幼荣
  • 6篇安慧茹
  • 5篇张翠英
  • 4篇席云
  • 4篇朱冬林
  • 3篇李洪敏
  • 3篇王仲元
  • 3篇王兰
  • 2篇何菊芳
  • 2篇徐静
  • 2篇郑少华
  • 2篇董梅
  • 2篇王坤
  • 2篇陈红兵
  • 1篇武红
  • 1篇卫华
  • 1篇李邦印

传媒

  • 3篇中国抗生素杂...
  • 3篇中国防痨杂志
  • 2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武警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腔积液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在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辅助诊断的应用效果,评价T-SPOT.TB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中的价值。方法对该医院诊断、治疗的4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结核性胸膜炎组,选择同期入院诊治的30例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非结核性胸膜炎组,对二组入院患者抽取胸腔积液,并采用T-SPOT.TB方法检测,分析T-SPOT.TB在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辅助诊断价值,判断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结核性患者中90.5%T-SPOT.TB检测阳性,高于非结核性患者(23.8%)(P<0.05);结核性患者13.3%T-SPOT.TB阴性,低于非结核性患者(P<0.05);确诊结核组病例42例中39例检测结果为阳性,检测敏感度92.8%(39/42),阳性预测值为92.8%,均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阳性3例,阴性27例,特异度90%(27/30),阴性预测值为90%](P<0.05)。结论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法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结核性胸膜炎有较大的辅助诊断价值,且这种诊断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值得推广使用。
曹秀丽王兰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57例结核病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2457例初治结核患者中,267例(10.9%)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其中女性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6%,148/1085)显著高于男性(8.7%,119/1372,P<0.05);未接受保肝药物治疗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8%,80/581)显著高于接受保肝药物治疗者(10.0%,187/1876,P<0.05);接受含HRZ方案的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2%,139/1050)显著高于接受含HR方案治疗者(9.1%,128/1407,P<0.05)。结论女性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患因素;合理使用保肝药物有可能减低易患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HRZ联用较HR联用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高。
安慧茹吴雪琼王仲元徐静郑少华王坤
关键词:肝损害抗结核药物易感因素
结核分枝杆菌重组Mtb81蛋白抗原血清学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重组Mtb81(rMtb81)蛋白的抗原性,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寻找更有效的结核病诊断试剂。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纯化rMtb81蛋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92名健康者和210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抗结核抗体。结果 rMtb81蛋白在大肠埃希菌细胞内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左右,相对分子量约80.7kD,具有良好的抗原特异性。在210例结核病患者血清中,103例菌阳患者和107例菌阴患者抗rMtb8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7.9%和41.1%,总的灵敏度为39.5%。在192例正常人血清中,95例PPD阴性者和97例PPD阳性者抗Mtb8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1%和6.2%。结论 rMtb81蛋白可能成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组合抗原之一。
阳幼荣吴雪琼张俊仙梁艳张翠英董梅陈红兵何菊芳
关键词:血清学试验重组蛋白质类细菌蛋白质类
三种结核分枝杆菌重组蛋白抗原血清学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重组ESTA6(rESTA6)、CFP10(rCFP10)、CFP10-ESTA6(rCFP10-ESTA6)三种结核分枝杆菌重组抗原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230例肺结核、70例非结核疾病及200例健康血清标本中抗结核抗体,应用SPSS18.0对检测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方差分析表明,rCFP10、rESAT6、rCFP10-ESAT6三种抗原对肺结核、非结核疾病及健康人血清标本的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抗原检测肺结核病患者血清标本的敏感性分别为31.3%、25.2%、34.8%,特异性分别为94.8%、97.8%、95.6%。rCFP10和rESAT6联合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40.0%和93.0%;rCFP10和rESAT6联合检测的92例阳性标本中,有23例rCFP10-ESAT6检测呈阴性;rCFP10-ESAT6检测的80例阳性标本中,有26例rCFP10和rESAT6联合检测呈阴性。结论 rCFP10-ESTA6的结构与rCFP10和rESTA6的单体的结构可能不完全相同,rCFP10-ESTA6抗原不能完全代替rESTA6、rCFP10两种抗原进行结核病的血清学实验室诊断。
阳幼荣吴雪琼赵卫国张俊仙梁艳张翠英李洪敏王兰
关键词:抗原血清学试验分枝杆菌结核
NAT2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ATDL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害的结核病患者228例(肝损害组),未发生肝损害的结核病患者260例(无肝损害组),应用时间飞行质谱技术(MassARRAY)检测NAT2基因多态性。结果在筛选出的10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agSNP)位点中,NAT2启动子区域rs4646243的T等位基因和rs4646246的A等位基因构成的突变纯合及杂合基因型均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保护性有关联,rs1115784、rs1041983和rs1799930的纯合突变基因型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风险相关联,其中rs1041983和rs1799930的突变纯合基因型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高度关联。在10个标签SNP位点中发现2个单体域,位于单体域1的单体型‘TGAA’和位于单体域2的单体型‘TAG’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相关联。在NAT2基因上还发现2个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保护性的单体型:位于单体域1的单体型‘CGGG’及位于单体域2的‘CGG’。结论汉族人群NAT2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检测NAT2基因及单体型,可以在抗结核治疗前筛选出肝损害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
朱冬林吴雪琼席云钟逾张俊仙安慧茹
关键词:N-乙酰基转移酶2结核肝损害基因多态性
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关系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谷胱甘肽S转移酶MI(GSTM1)和T1(GSTT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ATDL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害的结核病患者228例(病例组)及未发生肝损害的结核病患者300例(对照组,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其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GSTM1基因缺失型频率分别为58.3%和5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I.363,95%CI=0.963-1.929);GSTT1基因缺失型频率分别为45.2%和49.3%,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分析也未发现两种基因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结论汉族人群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无关。
朱冬林席云吴雪琼
关键词:GSTM1GSTT1结核肝损害基因多态性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研究进展被引量:65
2010年
含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的6个月短程化疗是结核病控制的主要策略。但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均有潜在的肝毒性,均可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常常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导致结核病治疗失败。本文就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安慧茹吴雪琼
关键词:结核肝毒性抗结核药物
应用蛋白质谱建立活动性肺结核病的血清诊断模型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应用蛋白质谱技术研究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的血清诊断标志物,建立诊断模型早期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方法应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和蛋白芯片技术检测26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他呼吸疾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应用Ciphergen蛋白芯片3.1.1软件比较、分析血清蛋白峰,找出差异蛋白;应用Biomarker Pattern5.0软件建立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模型。结果129例活动性肺结核血清和135例对照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比较,有50个差异蛋白峰(P〈0.01)。以69例其他呼吸疾病血清和66例健康人血清为对照,选择5个蛋白峰(4360、3311、8160、5723、15173m/z)建立诊断模型1,该模型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灵敏度为82.95%,特异性为89.63%,准确率为86.36%。以69例其他呼吸疾病血清为对照,选择3个蛋白峰(5643、4486、4360m/z)建立诊断模型2,该模型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灵敏度为96.9%,特异性为97.8%,准确率为97.3%。结论应用蛋白质谱技术分析肺结核病患者血清可能建立一种新的结核病早期诊断方法。
吴雪琼张俊仙梁艳董梅易宾马瑞娟卫华梁建琴阳幼荣陈红兵张翠英何菊芳武红李仲兴刘又宁
关键词:活动性肺结核蛋白质谱血清诊断
羧酸酯酶基因1多态性鉴定及其与抗结核药物肝毒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羧酸酯酶(CES)基因1多态性及其与抗结核药物肝毒性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一时间飞行质谱技术(PCR.MassArray)分析473例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害(200例)和未发生肝损害(273例)结核病患者的CES1基因多态性,并通过统计学分析CESl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基因型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筛选出的4个CESl标签SNP位点中,rs1968753的等位基因频率在肝损害和无肝损害组间存在分布差异(P=0.0236)。SNP1rs8192950(P=0.044,OR=0.649,95%CI=0.426—0.989,AC/AA)和SNP2rs1968753(P=0.048,OR:0.556,95%CI=0.311~0.995,GG/AA)与抗肝毒特性有显著关联。由‘CGC’参与构成的双单体型,在1份拷贝时表现出显著的肝毒保护性(P=0.048,OR=0.654,95%CI=0.430—0.996)。结论CES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密切相关,SNPrs8192950的AC基因型和rs1968753的GG基因型可能成为抗结核药物肝毒性风险预测的候选突变。
吴雪琼朱冬林张俊仙钟逾席云安慧茹梁艳阳幼荣
关键词:结核肝损害基因多态性
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重组融合蛋白抗原血清学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重组CFP10-ESAT6蛋白的抗原性,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探寻更有效的结核病诊断试剂。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纯化rCFP10-ESAT6蛋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92例健康者和210例结核病患者血清与纯化rCFP10-ESAT6的抗体反应。结果 rCFP10-ESAT6蛋白在大肠埃希菌细胞内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5%,分子量约为28 kD,具有良好的抗原特异性。在210例结核病患者血清中,103例菌阳患者和107例菌阴患者抗rCFP10-ESAT6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0.10%(31/103)和28.97%(31/107),总的灵敏度为29.52%(62/210);在192例健康者血清中,95例PPD阴性者和97例PPD阳性者抗rCFP10-ESAT6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11%(2/95)和6.19%(6/97),总的特异性为95.83%(184/192)。结论 rCFP10-ESAT6蛋白可能成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组合抗原之一。
阳幼荣吴雪琼张俊仙梁艳张翠英王兰李洪敏
关键词:结核结核分枝杆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